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表面活性剂在材料合成时具有形貌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提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在正极材料前驱体Ni0.8Co0.1Mn0.1(OH)2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来控制三元材料的形貌,并对煅烧后所得的高镍三元产物材料LiNi0.8Co0.1Mn0.1O2进行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产物材料有着更加规整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稳定性;分别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蔗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聚乙二醇之后,首次充电比容量分别可以达到232.2 mAh·g-1、248.1 mAh·g-1、231.3 mAh·g-1以及216.1 mAh·g-1,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循环性能,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对前驱体进行Mg掺杂, 再经过混锂、球磨、高温煅烧后, 分别对掺杂与未掺杂的正极材料进行了XRD、SEM及电化学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掺杂与未掺杂的正极材料都为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 粒度大小无明显变化; 对于掺杂量为0.03与未掺杂的正极材料, 首轮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8.2 mAh/g和145.3 mAh/g; 而循环50轮的放电比容量则分别为131.1 mAh/g和119.5 mAh/g.由此可见, 通过Mg掺杂, 正极材料的首轮放电比容量虽有少量降低, 而循环性能却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解决镍基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高温循环性能是其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了掺杂铌改性高镍正极材料,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循环稳定性。首先以硫酸盐为原料,在N2保护气氛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三元球形Ni0.8Co0.1Mn0.1(OH)2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反应与LiOH·H2O,Nb2O5合成Li(Ni0.8Co0.1Mn0.1)1-xNbxO2(x=0,0.01,0.02,0.03)系列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b5+离子可少量进入正极材料晶格,并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化学稳定性好的Li3NbO4。当x=0.02时,在室温25 ℃,电压2.75~4.2 V,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2.9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47%,在50 ℃,0.5 C倍率下循环20次容量基本不变,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83.7 mAh/g,且该样品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镍钴锰氢氧化物前躯体,使其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高温焙烧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5Mn0.3Co0.2O2,研究了掺杂Al(OH)3对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进行了表征,用电性能测试仪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温度为850 ℃时焙烧的材料具有最优的电性能,1C电流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57.2 mAh/g(2.75~4.2V),循环5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4.8 %,循环100次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0.1 %.通过少量掺杂Al(OH)3的电池材料结晶性有所提高,晶型趋于完整,但是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有所降低,前100次循环掺杂对材料循环稳定性无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容量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异性,通过熔盐法结合高温固相法进行梯度煅烧,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大尺寸单晶颗粒状的高镍LiNi0.8Co0.1Mn0.1O2材料,并与传统固相反应煅烧制备的材料进行比对,通过XRD衍射分析其结构特征,反映阳离子混排程度。依托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表面形貌和晶体特征,研究表明:在经过循环伏安测试后,在高倍率测试条件下,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有量的优势明显,契合锂离子电池近些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稳定的条件。这种采用熔盐法制备的NCM-811材料为制备微米级单晶型的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成本较低的LiNil/3Co1/3Mnl/3O2正极材料近年来在合成技术及其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LiNi1/3Co1/3Mn1/3O2 (LNCM)因其高比容量等优点在动力电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差的循环性能和严重的安全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前景。离子掺杂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以NH4VO3为钒源,成功制备了钒掺杂LiNi1/3-xCo1/3Mn1/3VxO2正极材料。结果表明:LiNi1/3-0.02Co1/3Mn1/3V0.02O2 (LNCMV)电极材料表现出优秀的储锂性能(0.5 C时,8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69 mAh/g)。通过V5+替代LiNi1/3Co1/3Mn1/3O2正极...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成形貌良好的单晶颗粒,Li+/Ni2+离子混排程度较低,材料具有良好的a-NaFeO2层状结构。在2.75~4.3 V下,扣式电池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09.63 mAh/g,库仑效率为91.19%,0.2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09%。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均呈现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且阳离子有序度较好。不同烧成温度时材料形貌呈现不规则块状且粒径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温度低于780 ℃时,材料结晶性不好,生长不完全; 温度高于800 ℃时,材料团聚现象严重、形貌不规整。烧成温度为800 ℃时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 C高倍率充放电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7.95 mAh/g,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6.71%。 相似文献
11.
用CVD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强酸超声处理后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成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利用XRD,SEM,BET考察了制备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考察了其作为导电剂对LiNi0.8Co0.1Mn0.1O2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王水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获得了更好的分散性,并且得到了更多的介孔。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6.1 mAh/g,而未添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1.2 mAh/g。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循环性能更好,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是95.95%;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大倍率性能优越,在2C、3C、5C倍率下要明显高于单独用SP做导电剂的电池(1 C=180mA/g)。并且,添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电极界面阻抗要小。 相似文献
12.
使用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制作出软包电池,在不同电压上限(4.2 V、4.25 V、4.3 V、4.35 V)下进行电化学测试,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 对循环100次后的极片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 XRD图谱表明,循环100次后的材料仍具有α-NaFeO2型结构,并且仍是层状结构,但电压上限为4.35 V时材料I003/I104值小于1.2,出现了较高的阳离子混乱.在4.2 V、4.25 V、4.3 V和4.35 V的电压上限下,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依次为161.5 mAh/g、162.9 mAh/g、169.2 mAh/g和176.6 mAh/g.相较于4.2 V,电压上限为4.25 V、4.3 V和4.35 V时, 容量提高率依次为0.87%、4.77%和9.35%.电压上限为4.2 V、4.25 V、4.3 V和4.35 V的电池200次循环(0.2 C)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依次为95.09%、94.41%、95.52%、95.56%.虽然电压上限为4.35 V时材料出现阳离子无序,但其电化学性能却是最好的,可能是由于Co离子高价迁移到Li层时注入过量电荷,使通过大的二次粒子内部晶界网络时具有高电子传导性. 相似文献
13.
成本低、性能稳定的无钴镍锰正极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0.8Mn0.2(OH)2前驱体, 用氨水作为络合剂, 探究了NH3浓度对前驱体Ni0.8Mn0.2(OH)2共沉淀的晶粒生长和形貌的影响, 以及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Mn0.2O2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测试、交流阻抗和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显示, 在0.1 C, 2.5~4.2 V化成条件下, 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67 mAh/g, 充放电效率为96%。当氨水用量为45 mL时, 样品具有较优的循环性能, 在1 C倍率下, 2.5~4.2 V的电压测试范围内, 循环100次后, 放电比容量为139 mAh/g, 容量保持率为93.9%。在低倍率充放电条件下样品具有明显优于其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法对添加导电炭黑(SP)和导电炭黑复合石墨烯(SP+G)的两组不同导电剂,与LiNi0.5Co0.2Mn0.3O2组装成的电池进行锂离子脱嵌动力学研究,通过计算锂离子扩散系数探究不同导电剂对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脱嵌动力学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添加单一导电剂SP和复合导电剂SP+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6、184 mAh/g,添加复合导电剂SP+G的放电比容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高温固相合成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1-xCuxO2(x=0、0.01、0.015和0.02),通过X射线衍射、SEM和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Cu, 样品均具有α-NaFeO2型结构,没有出现杂相; 样品(108)/(110)峰分裂明显,材料有着良好的层状结构;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c和c/a增大,层间距增大,Li+脱嵌通道增大,改善导电性.Cu掺杂1 %和1.5 %的I(003)/I(104)比值分别为1.467、1.438,比0 %的1.431值大,减小了阳离子混排.首次放电比容量依次为170.6 mAh/g、164.1 mAh/g、163.6 mAh/g和162.4 mAh/g,当x为0,1 %,2 %经过100次循环,保持率为87.1 %、98.7 %、和87.7 %;x为1.5 %,比容量从161.8 mAh/g增加到173.9 mAh/g,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6.
The layered material of Ce-doped LiNi1/3Mn1/3Co1/3O2 with α-NaFeO2 was synthesiz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XRD) showed that Ce-doped LiNi1/3Mn1/3Co1/3O2 had the same layered structure as the undoped LiNi1/3Mn1/3Co1/3O2.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exhibit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Ce-doped LiNi1/3Mn1/3Co1/3O2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ndoped LiNi1/3Mn1/3Co1/3O2. The Ce-doped LiNi1/3Mn1/3Co1/3O2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Li extraction/insertion performances through charge/discharge, cyclic voltammogram (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EIS). The optimal doping content of Ce was x=0.02 in the LiNi1/3-xMn1/3Co1/3CexO2 samples to achieve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and good cyclic stability. The electrode reaction reversibility was enhanced, and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was decreased through Ce-doping. The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Ce-doped LiNi1/3Mn1/3Co1/3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addition of Ce4+ ion by stabilizing the layer struc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