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秦斌  张岩  许浩伟  初伟  陈衡 《海洋石油》2018,38(2):42-45
孤岛稠油产量占孤岛油田总产量的34.9%,是该油田原油上产的主阵地。随着孤岛稠油热采规模不断扩大,注蒸汽驱井组不断增加,注汽量加大,含硫化氢油井逐渐增多,治理难度大。近四年来采油厂针对孤岛稠油区块开展稠油热采硫化氢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在高含硫化氢油井实施套管滴加脱硫剂工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稠油热采井硫化氢主要采用联合站末端集中处理的方式,无法保障油井的安全作业及生产和集输系统沿程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热稳定性、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和腐蚀性等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了专用于热采井的脱硫剂S3,并考察了该脱硫剂在不同温度下的脱硫速率。在GDGB1-02井和GD2-23X532井开展了现场应用,以气相和液相中硫化氢总量为依据,进行了脱硫剂加药量的设计,分别将采出液伴生气中硫化氢质量浓度由处理前的8 000mg/m~3和23 000mg/m~3降至30mg/m~3以下,达到油井安全生产的要求(低于30 mg/m~3),为热采井硫化氢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孤岛部分稠油区块原油含硫量高在2%以上,稠油热采过程中原油中的含硫有机成分分解。生成硫化氢气体在套管内富集,对安全生产和作业造成危害。通过开发高效脱硫剂体系,将硫化氢转化为硫磺,同时研制一套可移动式撬装脱硫处理装里,实现对套管气中硫化氢的高效吸收,使处理后套管气中硫化氢含量低于最高容许浓度,并便于对不同区块的含硫油井进行处理,以解决因硫化氢影响稠油热采井作业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孤岛油田热采稠油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热采区是一个具有边底水的薄层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通过应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结果和蒸汽吞吐现场实际生产资料,讨论分析了影响该油田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开发单元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形成了一套适合孤岛油田热采稠油的配套技术和开采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垦西油田部分高含硫稠油热采井场周围存在难闻的恶臭气味,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和后续产能建设。通过对垦西含硫异味气体产生及转化机理分析,明确了含硫稠油热采井井场异味是由水热裂解反应生成的硫化氢、硫醇硫醚等各类硫化物导致的。硫醇硫醚的臭味阈值较低,在较低浓度下即有较大异味。针对硫化氢、硫醇硫醚等恶臭气体,研制井筒异味气体处理剂并配套相应的加药处理工艺,在满足现场条件下,实现快速高效除臭,解决影响油井生产的环境问题,现场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油田重油六东区稠油油藏由于硫化氢含量高引起的生产及安全问题,合成出一种新型三嗪类脱硫剂。考察了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及脱硫剂与现场使用化学药剂的配伍性,优选出适合六东区稠油硫化氢井下治理的脱硫剂注入工艺;选用蒸汽吞吐井和蒸汽驱井进行现场试验,对硫化氢含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脱硫剂在反应时间15 min、油水体积比1∶2、p H=10、反应温度150℃的条件下,脱硫效率可达96.7%,且与现场使用的化学药剂配伍性良好。在现场应用试验中,硫化氢含量大幅降低,且在蒸汽吞吐井中效果更佳,采用先注脱硫剂再注蒸汽的工艺,能将硫化氢含量降到20×10^(-6) mg/L以下,并稳定运行三个月,最终达到将硫化氢对地面生产及工作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地下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稠油热采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蒸汽驱区块硫化氢的产生量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稠油热采区块的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明确稠油热采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原因,对稠油热采过程中的含水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标稠油在含水量为20%,处理温度为260℃,处理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不同形态的硫化物能够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硫化氢;硫醇硫和硫醚硫在稠油热采条件下对硫化氢的产生有贡献,噻吩硫在稠油热采条件下对硫化氢的产生无贡献。分析不同形态硫化物对稠油热采硫化氢产生的贡献,可为高含硫区块的开发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已投入注聚合物驱7个区块,注聚合物开发8年来,在完善注射区注采系统,处理极端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HYS油田复合热载体驱油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YS油田是国内最早进行热采的超浅层稠油区块,但是常规热采技术开发超浅层稠油难度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复合热载体试验。第一批试验井主要依靠复合热载体,辅以少量蒸汽,驱油效果差;第二批试验井综合应用了复合热载体、蒸汽和发泡剂,驱油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主要为非凝结气体,本身焓值低,需要蒸汽辅助方能起作用。组合注汽可以防止汽窜、形成规模效应,是复合热载体的最佳注汽方式,并在HYS油田克上组油藏取得了比较好的驱油效果。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技术可以改善超浅层稠油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可进行现场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10区、12区奥陶系油藏原油大多高含硫化氢。部分井试油计量期间计量罐口硫化氢浓度超过危险临界浓度(〉1000ppm),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使用脱硫剂和密闭罐试油流程可防止硫化氢逸散。简述了脱硫剂和密闭罐防硫化氢原理,并结合井场试验数据,讨论对比了这两种技术在塔河油田防硫化氢试油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齐越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20,(1):56-59,I0003,I0004
随着蒸汽驱、蒸汽辅助动泄油(SAGD)等实施,稠油油田伴生气中含硫化氢的油井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浓度不断升高,最高浓度已超过20000 mg/m^3,远远超过了安全浓度。由于稠油油田开采初期未发现硫化氢,因此无论在硫化氢生成机理还是防治技术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为避免发生硫化氢事故,保证稠油油田生产的顺利进行,对硫化氢吸收处理液进行研究。该研究可为硫化氢防治技术的开展提供支持,对推进油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作为一项机械式控水工艺,对于高含水油井具有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由于能够有效缓解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举升、存储与处理难度大等问题,近几年来该项技术在海上高含水油田得到了应用。该项工艺在实现稳油控水的同时,缓解了地面水处理能力受限对油田提液稳产的制约,尤其对于海上高含水油田的油井措施挖潜、降低产出水处理能耗与成本、减缓环保压力以及提高油田采收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含硫气井采用络合铁脱硫工艺进行脱硫净化的技术及经济适应性。 方法分析了络合铁脱硫工艺的原理、流程及特点,根据含硫气井工业应用实例,研究提出了络合铁脱硫工艺的技术及经济适应性条件。 结果在技术性方面,络合铁脱硫工艺适用于任何H2S含量的天然气脱硫,H2S脱除率可达到99.9%以上,且脱除效果稳定,短期内不受H2S含量波动的影响;CO2脱除率由吸收塔运行压力及原料气中CO2含量决定;对不同含量的甲硫醇、乙硫醇脱除率可分别达到97%、92%以上,对羰基硫的脱除率约为6.51%~35.02%;合理硫容应为药剂及电耗综合成本最低时的硫容,不同的运行工况,合理硫容也不同;工艺产生的单质硫目前主要以硫膏形式脱除及处理,对硫磺进行经济、环保的回收处理是络合铁脱硫工艺的一个难点。在经济性方面,开展了工艺完全成本分析,提出了在潜硫量为12.35 t/d的条件下工艺的经济极限H2S含量及经济极限处理量的计算公式。 结论上述研究结果对络合铁脱硫工艺技术优选、优化及经济效益的论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塔中联合站处理装置中大量高含H2S原油对非抗硫工艺管线和设备造成的严重腐蚀,消除外输原油和天然气H2S浓度严重超标带来的安全隐患,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借鉴国内首套重质原油干法汽提脱硫装置在塔河油田三号联合站试验成功并且安全平稳运行的经验,在塔中作业区水平一转油站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 000 t的汽提法原油脱硫装置,对塔中一号气田试采单井原油进行脱硫处理,通过对温度、进液量及汽提比等参数进行不断优化将装置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采用3018固体脱硫剂对汽提脱硫装置中产生的高含H2S尾气进行全部回收,有效地防止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5.
魏岗油田东庄、杨坡区为低孔低渗的储层物性和高凝高含蜡的原油性质,采用井下电加热技术抽油机开采,平均单井日产油1t,油田开采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间歇抽油生产方式,利用两种液面恢复曲线确定了合理的间开周期,应用效果较好,在同类油田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地区超高压含硫气井安全地面集输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超高压气藏富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集输工艺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其中双探1井为川西北地区典型的超高压含硫气井,是目前国内投入试采井口压力最高(104 MPa)的气井,其安全试采的关键是节流降压和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为此,以该井为先导,创新建立了超高压含硫气井的地面集输工艺流程:(1)考虑冲蚀腐蚀的影响,按照等压设计思路,设计了高压多级节流橇;(2)提出了地面一级加热+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移动蒸汽加热的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技术;(3)形成了地面安全控制技术,建立了安全等级最高的超高压井口安全系统,保障了气井的安全生产;(4)针对气田产水和高含硫化氢的特点,提出了气液分离+脱硫+缓蚀剂+清管的防腐措施。该配套技术工艺对超高压含硫气井地面集输工艺的研究和试验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对其他同类气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A区块T1、T2等油井中检测到硫化氢气体,增加了生产及作业施工的风险及难度。通过开展压裂后井筒产生硫化氢成因机理分析,明确了A区块硫化氢产生原因,给出了硫化氢产生的临界条件及防护措施,划分了风险识别区。应用研究成果可以优化指导压裂、检泵、射孔等设计编制,升级管理339井次,降低了施工风险,恢复A区块产油8025 t,也为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