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半精梳原料的选配、原料的预处理、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加工的关键技术。对预处理工序的和毛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和毛助剂与和毛工艺;对梳理机卷喂入和散纤维毛斗喂入方式适用性以及梳理机的改造、工艺调整提出可行建议。首次将并条机滑溜牵伸技术应用于实践,有效的解决了绒纤维产品掉绒的弊病;比较了毛、棉粗纱机和细纱机的结构特点,重点对棉粗纱机、细纱机的改造进行了介绍。为设备的选配及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受现有设备和技术的限制,采用毛纺工艺路线纺制长度较短的牦牛绒纤维精梳制条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分梳点配置、锡林针布、道夫针布和出条定量作为因素,对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法对B272A型梳毛机进行改造,以纺制的牦牛绒精梳条的长度损失为测试指标,获得了最佳改造工艺:分梳点配置:分梳单元包括开松辊1个,胸锡林2个,大锡林4个,未采用莫雷尔除草装置,锡林针布型号BD3812 ×01890,齿密63齿/cm2;道夫针布型号BD4035 ×02080,齿密:62齿/cm2;出条定量8 g/m.试验发现,改造后的B272A梳毛机纺制的牦牛绒纤维条质量较好,纤维长度损失较低,符合梳毛机的梳理成条要求,为牦牛绒机织纱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粗纱机喂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熟条从条筒内引出输送到牵伸机构,并要求熟条在喂入牵伸机构前防止或尽量减小意外牵伸,而且要便于挡车工操作.但在生产中我们发现,FA491型粗纱机由于2排条筒用一根导棉辊积极喂入,使棉条筒与导棉辊间的距离过长,造成棉条与棉条间、棉条与条筒边缘摩擦,破坏了纤维的整齐排列,使纤维损失、棉条发毛.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造.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粗纱机喂入方式和罗拉传动结构的改造,开发具有竹节纱色纱效果的羊绒赛络花式混纺纱线。分析了竹浆纤维和羊绒的纤维性能,阐述了半精纺和色纺等纺织技术原理。采用半精纺流程,将粗纱机改造为双根纱条喂入和罗拉传动变频控制,经过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成功纺制出具流光溢彩效果的花式竹节纱,纱线规格为羊绒/竹浆纤维50/50 23.4tex。认为:该纱线不仅具有天然的抗菌性能,服用性能优良,色彩生动多动,还具有特殊花式效果,可用于春秋针织面料。  相似文献   

5.
牦牛绒纤维拉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牦牛绒纤维的改性液,利用拉伸细化技术对改性后纤维进行了处理.确定了拉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拉伸速度20 mm/min,罗拉隔距10 mm,拉伸率30%,捻度1.67捻/10 cm.牦牛绒纤维拉伸细化后,与原毛绒相比,纤维细度可减少2~3 μm,变化率约12%,纤维长度可增加3~4 mm,变化率约13%.由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和红外光谱图分析可以看出,拉伸后牦牛绒纤维直径明显变细,分子中二硫键和盐式键被打开,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交联,拉伸细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由西班牙开发的复合纺纱机是BD-200型气流纺纱机的纺纱器和无气圈的锭子及钢领所组成,即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的牵伸部分为气流纺的纺纱器所替代。 喂入方式与气流纺相同,是条子喂入。喂入条先经开松分梳,在纺纱器内加极少捻回(称杯捻),接着引出的纱在锭子上加捻(称锭捻)。杯捻为名义捻的80%,锭捻为20%。锭子速度,目前不超过  相似文献   

7.
在测试牦牛绒纤维特性的基础上,以牦牛绒原绒和拉伸细化牦牛绒为原料,经过半精纺及精纺工艺纺纱加工,分别纺制了半精纺16.7 tex牦牛原绒纱、15.6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精纺13.5 tex牦牛原绒纱、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和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牦牛原绒混纺纱。实验证明,牦牛绒可加工细特纱及轻薄产品;拉伸细化可有效改善牦牛绒纤维品质,提高其可纺性,纺纱特数更低,产品更轻薄,牦牛绒资源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8.
过去 ,人们试图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直接把棉条纺成细纱 ,这样就可以取消粗纱机了。但除了技术完全不同的自由端纺纱之外 ,所有的努力都面临着种种困难 ,从而最终难以实现。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当时 ,大牵伸条件下能控制大多数纤维的可靠而又高精度的牵伸装置还没有出现。(2 )缺乏合适的喂入系统 ,以使棉条在毫无伸长的条件下直接从条筒喂入牵伸区。(3)还没有考虑到使后牵伸沟槽罗拉具有最小转速这一先决条件。经过连续研究之后 ,德国 Suessen公司开发了一种纺纱设备 ,在这种设备上可直接用棉条纺成细纱 ,而且保证质量 ,甚至还…  相似文献   

9.
探讨DTM129型细纱机由Z捻改为S捻的方法。介绍了几种国产细纱机短车机型的S捻改造情况,阐述了细纱机改纺S捻纱后,操作方法的变化及后道工序的相应调整,分析了影响S捻纱正常生产的因素及注意事项,包括集聚纺和低扭矩纺改S捻时对关键部位、特色部位的调整。改造实践表明:采用齿轮箱油浴润滑传动的DTM129型细纱机成功实现了S捻纱的改造,其成纱质量与Z捻纱成纱质量水平相当,加捻效率接近。  相似文献   

10.
以白色涤纶纤维和黑色黏胶纤维为原料,通过对细纱机喂入机构和牵伸机构的创新性改造,使辅助纱条可控喂入,实现段彩效果.分析了原料性能,选择白色涤纶作为段彩纱的基础纱线,黑色黏胶为辅助纱线,介绍了涤黏细段彩纱的工艺流程;探讨了开清棉、梳棉、粗纱、细纱等工序的工艺配置.涤黏细段彩纱的成功开发,丰富了纱线种类,可用于制作"高档轻...  相似文献   

11.
重定量工艺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探讨重定量工艺在纺纱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了新型梳棉机、精梳机、细纱机的纺纱性能,根据设备特点在梳棉、条卷、粗纱工序进行了重定量工艺试验研究,对定量增加前后工艺参数配置进行分析,并测试对比了半成品、成品质量指标.结果表明:粗纱定量为6.5g/10 m时,成纱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牦牛绒纤维主体长度短、长度离散度大、含有大量粗死毛等导致无法使用现有毛精纺设备实现精梳制条的问题,通过采用便捷喂毛、高效预梳、低损伤分梳、落物充分回收装置组成高效分梳机构,将卷曲、块状绒团拉伸为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在细纱工序,分别采用环锭纺、网格圈紧密纺、全聚纺纺制原色和脱色牦牛绒单纱和赛络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精细化亚麻纤维的特性,选用精细化亚麻纤维,通过并条混合的方法与棉纤维混纺,成功开发了14.8 tex 55/45亚麻/棉混纺纱.介绍了清、梳、并、粗、细、筒等工序的纺纱要求,工艺参数和主要技术措施.纺纱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梳少打、低速度、大隔距、加大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捻系数,选用适当的细纱钢领、钢丝圈、胶辊等纺专器材,设置合理的电子清纱器工艺参数等,达到了顺利纺纱,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顺利纺制Pindarl纤维纱,对Pindarl纤维进行预处理,开清棉采用多梳少打,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梳棉工序采用较大的隔距,并适当降低分梳速度;并条工序采用配有自调匀整的单道并条机;粗纱工序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橡胶假捻器;细纱工序采用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及较低的速度;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低张力的纺纱工艺,最终保证了Pindarl 14.8 tex纱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牦牛绒纤维的特点,合理配棉,优化纺纱工艺,利用棉纺环锭纺设备综合开发各类牦牛绒混纺纱及花式纱线,对棉纺环锭纺设备的加工要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棉纺和粗梳毛纺设备加工牦牛绒纤维的特点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探讨现代棉纺生产线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棉纺生产线的基本特征、设备技术性能以及国内开发应用现状及效果。指出:纺机行业应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装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重点发展并推广具有性价比优势的短流程清梳联、高效能精梳机、自调匀整并条机、机电一体化的自动落纱粗纱机、带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粗细联及细络联、自动络筒机等高端产品。纺织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先采用高效能单机,有选择地逐步采用连续化生产设备、在线监控装置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减少用工、提升质量、提高效益、改善劳动环境、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7.
棉纺在线监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探讨棉纺生产在线监控技术.针对现代棉纺生产质量检测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梳棉机和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异纤检测和清除装置、粗纱在线张力控制装置、细纱单锭检测系统、电子清纱器等纱线质量监控技术的特点和现状,展望了在线监控技术发展的前景.指出:全样全程在线监控技术是现代棉纺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应重点发展梳棉机棉网在线检测技术、粗纱机和细纱机单锭质量检测及适用于细纱机的自动络筒机检测信息追溯系统.  相似文献   

18.
探讨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技术。针对立达环锭纺纱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开清棉工序优选各部隔距及速度,降低了筵棉棉结的增长率及短绒;梳棉工序采取优化各部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增大锡林刺辊的线速比等措施,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艺配置中重点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合理设计牵伸分配和罗拉隔距;粗纱工序重点掌握好纺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粗纱内在质量;细纱采用"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并对前胶辊与中铁辊的中心距进行了优化,最终使所生产的C 14.6 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9.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current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ies, unequal animal fiber length damage happened in the semi worsted proces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according to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semi worsted spinning equipment, the analysis of fiber length damage occurred mainly in the carding and drawing process of semi worsted, carding and drawing process equipment modification on the key point of the fiber damage, the modified FB219 carding machine used the first wool after the cotton combing mode, low loss fiber length, reduce the percentage of short hair. FA306 drawing frame used the slippage draw and reduced the gauge,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short haired, improve the yarn eveness. Based on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products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unequal animal fiber yam quality is improved greatly, the spinning equipment process is better after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