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在食源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术是能够用来快速检测液相中悬浮粒子多种物理特性的一种现代分析方法。因其具有分析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方法正逐渐被应用于食源致病菌的检测。本文介绍了流式细胞术的两个主要应用平台(流式细胞仪和Luminex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流程,并着重对近年来将流式细胞术用在食源致病菌检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调研和综述,从食源致病菌全菌分析以及细菌核酸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对该方法在食源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弯曲杆菌等。全方位、准确地实现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传统的培养法和其他检测技术如免疫学检测、生物传感器等技术不同程序地存在针对目标单一、效率低、灵敏度差等问题。核酸技术则具有特异性强、高通量、分析角度全面等特点,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第二、三代测序技术以及其他核酸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前景。旨在归纳已具备商业应用价值的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上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各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主要是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分析食物中存在的食源性致病菌对于食品安全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传统的以培养为基础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本文介绍的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在检测和鉴定方面的限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等特点。核酸法主要包括普通PCR法、多重PCR法、实时荧光PCR法、核酸依赖性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等。本文主要概述了核酸法在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其优势和不足,同时对核酸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前微生物蛋白质组差异比较研究的最大困难在于无法获得稳定的内参照。而稳定同位素与其同位素存在质量差异,又不具有放射性,因此是分子差异比较研究的最理想的内参照,其作用是校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质谱分析的目标是:建立微生物(主要是致病菌)的稳定同位素体内标记技术并将标记产物作为内标用于微生物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的研究,根据获得的差异信息为特殊处理条件下微生物的检测提供解决办法。本文从稳定同位素国内外研究进展、传统经典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常见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蛋白质组研究,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蛋白质组研究作详细阐述。最后阐述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蛋白质组定量方法存在的一些挑战和今后的努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动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依然严重。由于全球性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 ,战争、灾荒、旅游业等导致的人口流动 ,饮食习惯的改变 ,食品加工方式的变化 ,新食源性致病菌的不断出现以及细菌耐药等问题 ,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严重挑战。检测新的食源性疾病 ,确定食源性致病菌在食物链中相关的食品 ,寻找预防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 ,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公共卫生干预行为的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价都依赖于监测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近年来各国政府及相关技术部门纷纷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 其反应过程始终维持在恒定的温度下, 降低了对精密仪器和检测场地的要求, 并大幅度缩短了检测时间, 更能满足准确、快速、灵敏、便携的日常检测需求。目前, 食源性致病菌仍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望成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滚环扩增、跨越式滚环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单引物等温扩增、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链置换扩增、交叉引物扩增9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扩增原理和优缺点, 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提出了样品前处理、引物设计、结果判读、检测灵敏度、检测通量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并给出相应解决措施, 以期为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不对称PCR技术是获取单链DNA的一种重要方法。将不对称PCR技术与常用核酸检测方法结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已被广泛应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本文对不对称PCR技术进行简介,综述近年来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也在由传统的培养方式转变为分子检测方式,使得检测方式更加专业化、便捷化,确保能够更加快速精准的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食品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的伤害。因此本文针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不同PCR技术的应用优势,希望可以为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WHO食源性疾病与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培训班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WHO组织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的WHO食源性疾病与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培训班于 2 0 0 2年 11月 2 5~ 2 9日在北京举办。培训班的目的在于推广食源性弯曲菌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标准化检验方法 ,以及这些方法在食源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监控中的作用。培训班的教师分别是 :来自丹麦兽医研究所的Dr.HenrikWegener、Mr.ReneHendriksen、JaneLarsen和Ma ryC .Evans ,来自荷兰动物科学及动物健康研究所的Dr .JaapWagenaar和Mr.Marcel.…  相似文献   

10.
核酸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因具备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且广泛结合各种靶标分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作用原理,列举了已经筛选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总结了9种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对食源性疾病的高效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及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as)构成的CRISPR-Cas系统是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 基于其对靶标核酸的特异性识别及切割活性, 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 已成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的热点。CRISPR-Cas12a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优点, 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CRISPR-Cas12a的作用机制, 重点综述了CRISPR-Cas12a结合多种核酸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进一步讨论了CRISPR-Cas12a在致病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准确、快速灵敏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Most foodborne pathogens have biofilm-forming capacity and prefer to grow in the form of biofilms. Presence of biofilms on food contact surfaces can lead to persistence of pathogens and the recurrent cross-contamination of food products, resulting in serious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food safety and economic losses. Resistance of biofilm cells to conventional sanitizers urg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alternatives to effectively inhibit biofilm formation and eradicate preformed biofilms.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produce bacteriocins which are ribosomally synthesiz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roviding a great source of nature antimicrobial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and safe properties. Studies on biofilm control by newly identified bacteriocins are increasing, targeting primarily on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lmonella, and Escherichia coli. 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complies and assesses the antibiofilm property of LAB bacteriocins in controlling foodborne bacterial-biofilms on food contact surfaces. The bacteriocin-producing LAB genera/species, test method (inhibition and eradication), activity spectrum and surfac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antibiofilm mechanisms are also argued.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acteriocin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biofilm form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ut are difficult to disrupt preformed biofilms.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microbials, incorporation in nanoconjugat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bioengineering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ir antibiofilm activity.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otential and application of LAB bacteriocins in combating bacterial biofilms in food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ass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use of bacteriocin as a promising antibiofilm-agent in foo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危害食品安全。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方法费时耗力,难以应对现代食品安全检测快速、简便的需求。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温核酸扩增法以及基于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核酸检测技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联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成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核酸扩增和侧流层析试纸联用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和先进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展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商业化发展.本文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类出发,...  相似文献   

15.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在常规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操作过程与常规PCR相同,区别在于多重PCR技术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2对或2对以上引物,分别扩增不同的模板,得到不同的目的片段.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高通量、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凹凸棒土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提取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Zeta电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runauer-emmett-teller,BET)对凹土样品进行表征,建立凹土样品对DNA吸附和解吸附的方法和体系,并进行条件优化。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考察其对DNA的吸附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核酸提取对象,考察核酸提取的得量、纯度与完整性。结果 吸附体系中最适pH为5.0,Na+最适浓度为300mmol/L,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更好地模拟吸附结果,凹凸棒土对DNA饱和吸附量理论值达到18.8972ng/μg,选取25mmol/L三聚磷酸钠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5.80%±0.44%。将凹凸棒土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的提取可获得完整、得量为(4.74±...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爆发根源之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省时省力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与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阐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包括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液相芯片和基因探针技术等,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些技术由单一检测向多重检测的突破,及实现快速、高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应用研究成果,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快速、高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