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节能》2011,(3):34-34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瑞士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了一种太阳能反应器.该太阳能反应器采用了低成本的新型催化剂,可集中太阳的热量,通过热化学循环方法,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氢气和一氧化碳.而大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结合在一起可形成液态燃料.为汽车、手提电脑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供电。  相似文献   

2.
设想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水氢转换器,通过利用钠和氢氧化钠的中间转换将水分解,再将分解得到的氢气与氧气输出到外围设备进行储存利用。装置可用于电氢双动力汽车、家庭炊具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Zn/ZnO的新型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于Zn/ZnO的两步式煤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在气化反应器中,煤在高温下与ZnO反应,生成CO气体和锌蒸汽,然后经冷凝分离出来的锌被送入水解反应器中生成氢气和固体ZnO;最后ZnO又被回收到气化反应器中.气化反应器的加热系统考虑了3种加热方式(碳内热式、碳外热式以及太阳能加热方式),对这3种系统方案的理论能效和清洁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不考虑CO2处理能耗的情况下,碳内热式方案可获得最高热电效率,达到65%左右;太阳能加热方案的清洁性能最佳,其单位产电所需处理的CO2量比其余2种方案均降低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的人工光合研究项目实现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使"利用人工光合系统生产洁净太阳能燃料"的构想成为可能.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说"建立自然光合和人工光合的复合体系,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放出氧气和氢气.其中高能量的氢  相似文献   

5.
王忠平  陈海平  石志云  童家麟 《节能技术》2012,30(2):163-166,185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供能的的CCRs火电厂CO2回收系统,该系统将高温太阳能集热技术和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CCRs)进行耦合。以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塔式太阳能集热器以及双流化床反应器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供能的CCRs捕捉火电厂CO2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最后指出了该方案需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微型流化床反应器上,对几种典型煤焦在O2/CO2燃烧方式下不同燃烧气氛、氧气体积分数、初始循环NOx体积分数对NOx生成的影响以及煤焦/NO的异相还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种气氛下CO2焦的N转化率大于N2气氛焦转化率;氧气体积分数提高对煤焦还原NOx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初始NOx体积分数的提高对NOx还原量、还原速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2008,(3):56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的桑地亚(Sandia)国家实验室正在开发利用太阳能使CO2生产清洁燃料技术。该技术仍处开发阶段,先将CO2转化为CO,CO较容易制取燃料,包括氢气、甲醇和汽油。转化过程在集聚的太阳能热量存在下,将CO2通过载以铁酸钴的陶瓷材料。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可使称为反向旋转环状接受反应蓄热器(CR5)的新型反应器温度提升至1500℃。  相似文献   

8.
为给大型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系统在高氧气浓度下的燃烧提供参考,在O2/N2气氛中,利用提升管直径100mm、高3 000 mm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了3个煤种在高氧气浓度下的燃烧特性和温度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氧气浓度34.4%,或局部氧气浓度75.3%时均可以实现稳定、无过热燃烧.龙口煤的烟气中N...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加热熔融盐化学循环反应体系,整个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利用熔融碱金属碳酸盐吸收、储备、传输太阳能,在熔融盐介质中CH4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合成气;第二步,金属分解水产生氢气和相应MxOy,从而MxOy又循环到第一步再利用.根据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采用化学热力学计算软件HSC Chemistry 5.1,对CH4与几种MxOy气-固相反应的△G°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在熔融碱金属碳酸盐(摩尔比为1:1的Na2CO3和K2CO3)体系中温度对反应产物平衡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上只有ZnO和SnO2适合该反应体系,其反应气体产物中合成气的量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在1200K左右.计算结果表明100MW的太阳能能量系统至少可以提供每秒生产5.32kg液态金属Zn所需能量,实现每秒将3.6×104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相似文献   

10.
内燃郎肯循环发动机采用氧气代替空气作为助燃剂,规避了氮排放物,可以以较低成本通过冷凝过程分离废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随后对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实现了采用化石燃料的超低排放循环.笔者利用自主开发的内燃郎肯循环发动机试验台架,对发动机不同负荷下喷水过程对指示功及指示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喷水量下,内燃郎肯循环热效率随发动机负荷的提升而显著提升,最高可将循环热效率提高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