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高含水期陆相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油藏模拟难度大.马11复杂断块油藏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部署实施了以调整井、调剖、堵水、油水井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方案,油藏含水上升率大幅度下降、采油速度上升、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复杂小断块油藏精细挖潜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八面河油田北区的开采是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其区块扩边挖潜,以油砂体为单元,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和天然能量评价,通过钻水平井、补孔、卡堵水、提液,注水等综合调整措施实现油藏精细管理,使该油藏自然递减大幅下降,连续五年保持稳产,对其它类似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 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的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高含水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总结目前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周期注水、降压开采等剩余油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头油田处于松辽盆地南部扶新油气聚集带中部,属于典型的构造岩性复杂断块油藏。经过30多年的开发,矛盾突出。近年来针对各低渗透、特低渗透的复杂断块油藏含水率高,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等问题,进行一系列技术攻关,有效的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百49油藏属典型的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倾角较大,开发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油藏先后经历了压裂、酸化、补孔以及注水等措施,在高含水期实施了大修扶躺、封堵换层、周期注水等措施.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较大作用.实现了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增储上产,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低渗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杂断块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萨克斯坦W油田为高孔高渗常压、非均质复杂断块稠油油藏,其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且分布范围较小,油层分布零散,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通过整体及单井历史拟合,找到了油藏内流体运动变化规律及油水井层间的注采关系,明确了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挖潜调整措施并对今后14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预测.最后确定了油藏的主要挖潜手段.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岔河集油田岔12断块东三段、沙一段油藏为中孔低渗常压高饱和压力非均质复杂断块油气藏,其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且分布范围较小,油层分布零散.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油藏高含水期挖潜上产合理的技术开发政策.通过方案优选,确定了该油藏的剩余油挖潜上产方案.今后油藏应立足于注水开发,但不应以补孔改层等为上产措施,而应以化学调驱为主要手段.实施效果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油田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对进入高含水高采出后期的文中断块油藏 3个断块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挖掘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中1砂组产出水性质为近井地带周缘水,对热采增产机理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带来的热力降粘和相渗变化是该类型高含水井热采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原因,同时注汽量优化和高温起泡剂辅助吞吐可以进一步改善热采效果.此类油藏热采工艺的成功运用,对类似出水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水包油乳状液改善稠油油藏水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油区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需要,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新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可降低稠油界面张力达70%,使稠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增加流度,改善稠油的渗流流变性,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3%~16.9%。在室内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编制出江汉油区丫角油田稠油开采矿场先导试验方案,预计产出与投入比为3.96:1,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高矿化度盐水比淡水驱油效率高,许多断块油田有高矿化度边底水存在,有条件利用天然水驱或边缘注水,充分发挥盐水驱油的优越性,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借鉴国内、外油田注高矿化度盐水提高采收率试验,根据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分析习家口油田断块油藏地质基础和边水驱动开发特点,对比了五个中高粘度油藏盐水驱油采收率,表明已超过或将超过通用方法预测的最终采收率指标,作为盐水驱油提高采收率全过程的油田开发验证。结合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成果,建议开展习家口油田三次采油矿场试验,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钟市油田潜三段剩余油分布特征后,制定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进一步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主要是详细描述了高含水后期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重新认识了剩余油的潜力。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提出了分类油藏不同的挖潜技术对策,在重组、建立、恢复注采井网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层间调整挖潜,可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水流通道、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系统攻关与实践。结果表明,纵向上受储层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性影响,层内、层间剩余油差异富集,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影响,水驱波及弱势方向剩余油局部富集。结合注水开发矛盾和剩余油富集特点,制定注采井网调整和注水方式优化综合调控对策,实现油田合同期内采收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注水渗流特性与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油藏原油的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和在注水开发中的渗流特性是影响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根据对三个油田稠油样品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的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主要受原油组份、含气饱和度、温度和渗流速度的影响;在注水开发中的渗流特性由于受到多孔介质内吸附、凝结和堵塞作用影响,导致流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于油藏的出砂问题研究较多,而对于气井的出砂研究很少。随着本世纪天然气工业的蓬勃发展与天然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气藏出砂问题越来越成为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从国内各出砂气藏的生产情况来看,引起出砂的因素很多,其中以水侵最为普遍,影响也最为严重。因此,对气藏水侵造成出砂的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大量文献调查研究,在总结气藏的出砂类型,说明气藏水侵水的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侵造成出砂的微观机理:(1)水侵造成储层敏感;(2)水侵增大流体粘度;(3)水侵导致液阻效应。对水侵造成气藏出砂的微观机理的研究,为具有水侵趋势或已经水侵的气藏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借助水平井详探开发特殊油气藏具有独特优越性 ,可以配合或代替垂直井 ,节省投资 ,增储上产 ,提高油气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本文概述了水平井应用领域和优越性 ;分析了若干典型实例 ,包括托尔油田、海尔德油田、王场油田、马拉开波湖区内断块油田。  相似文献   

19.
潭口油田广三段稠油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平均为0.9970g/cm3,平均原油粘度为21708mPa.s。由于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所以油藏开采难度大。为此,精细地描述了潭口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广三段稠油油藏分布规律,提出了重新进行优化开发的部署。  相似文献   

20.
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油田持续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开发难度大。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深化地质认识,加快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步伐,搞好老区"稳油控水",才能不断提高油藏开发管理水平,实现江汉油田的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