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对信仰的追求面临异常复杂的情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科学的信仰,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科学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关系,才能在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人们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3.
4.
思想多元背景下,信仰问题十分突出。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理论淡漠,思想信仰多元发展态势,这些都急需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具体对策包括:加强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多元信仰的引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作为一种信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在危机和困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须经由世俗化途径实现普世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普世化必须直面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商品时尚文化的冲击,坚持正确的路向,注重对生命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以通达现代伦理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一直被认为是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关注的议题。按照民族志的研究方式,以豫西一个村落为个案,研究民间信仰发展的动力及其功能,从而探讨民间信仰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宗教信仰作为农民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还会深刻地影响了农民的行为、意识、价值观等。研究农民的宗教信仰情况,有利于探讨农民的精神需求,进而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现实,为当今三农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解题思路。本文通过对武汉S乡农民宗教信仰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分析农民信仰特点和农村宗教活动的基本特点,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农民的精神需求,透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来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现实,为当今三农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探讨了影响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提出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亲和性、提高农村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素质和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等路径,进一步推进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变幻和国内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境下,考察了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一些新挑战,通过调查研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引导和推进大众化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取皖北S行政村的4户进城农民家庭为样本,分析皖北农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迅速推进,但是,皖北进城农民并未呈现普遍的向上流动趋势,相反,代内向下流动的压力却在增加。认为这一状况既与"弱市场"机制导致的进城农民外部"赋权"不足相关,也与"强关系"社会网络导致的农民自身"增能"不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简要概述近三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对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疏理与宏观描述,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了提示说明;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初步意见:1.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3.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的加大投入,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渴望,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被社会认可的需要等因素为在广大农村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一定程度上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宣传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在此通过基于对襄阳市周边农村的调查,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以期在农村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分析调查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勾勒出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现状。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环节,民主选举轰轰烈烈,但存在贿选的顽疾;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当前核心任务是把"一事一议"落实办好;民主管理要做到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别让"村规民约"只停留在墙上;民主监督则应把公开、细化、规范作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W村的三代农民——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一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一代、改革开放后出生并长大的一代生育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仅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农民的生育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描画出一段从神圣到世俗之旅:在生育目的上越来越看重对于个人的意义,在生育年龄上逐步推迟,在生育数量上急剧减少,在生育质量上日益重视,在性别偏好上男性偏好大幅弱化,女性偏好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5.
村书记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是党在农村实行核心领导的关键人物,是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是农村发展的"领头羊"。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该群体对乡村治理的看法,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加真实而非想象的乡村,这对于实现乡村社会善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98份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分析了苏北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苏北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出来,新农村建设应从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民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造成农民离村的各种因素中,战乱与匪患可以说是两个重要方面。民国时期的苏北战乱频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破坏,广大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得不到任何的保障,几乎是不分富贵与贫贱,都有可能遭受罹难。或者丧生于种种浩劫之中,或者被迫举家逃亡。由此可以看出,战乱与匪患是农民离村的直接触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思想相结合,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构想。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要对其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梅州蕉岭三圳镇农村社区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及文化需求的调查,梳理农村文化建设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探讨广东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戈登的民族关系变量为据,从湖北省宣恩县小茅坡营村的人口迁移、语言使用、族际通婚、族群平等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影响当地土家、苗、汉等民族间关系的因素,并阐述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