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两种电动助力转向传动机构的分析和助力曲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传动方案出发,对可行的蜗杆传动和蜗轮蜗杆-NGW差动轮系传动两种方案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总结各自优缺点.并基于两种传动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分析两种机构在曲线设计中所具有的特点,为具体车型如何选择减速传动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对汽车中心操纵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差动轮系转向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然后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提高汽车中心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3.
刘春荣 《机械》1998,25(2):31-32
2kH型差动轮系效率的简便计算陕西工学院(723003)刘春荣2kH型差动轮系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构设备中,其效率计算十分重要。差动轮系效率的计算,可以利用转化机构的基本比速比iHAB和效率ηH求行星轮系效率的方法。本文在行星轮系效率基础上,推导出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发动机高频、高速模拟装置对转速的要求(高频、高速及周期性变化),提出应用基于高速凸轮和差动轮系的特殊装置来实现这种要求。运用Adams反向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通过Solid Works构造三维模型。将由凸轮齿条推杆、差动轮系及减速齿轮组成的高频高速组合机构的三维装配模型,运用Adams进行仿真,最后得到输出齿轮的运动曲线,以及大小输出齿轮间的接触力曲线、凸轮齿条推杆间的接触力曲线。将这些曲线(除凸轮齿条推杆的接触力曲线)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接触力的大小符合设计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速凸轮和差动轮系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一了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的效率概念,导出了用与之同结构的对应行星轮系效率表示差动轮系效率的公式,证明可以近似地将差动轮系效率看作对应的两个行星机构的并联效率。  相似文献   

6.
齿轮齿条式升降系统由于具有升降速度快、同步性好、便于维修保养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自升式平台。由于国内目前尚不具备齿轮齿条升降系统的研制能力,因此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升降系统均需要进口,但进口升降系统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修理维护困难等成为制约我国自升式平台发展的一个瓶颈。追踪国外最新技术,结合自升式平台使用工况设计了一套齿轮齿条升降系统,该系统主体由一个三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箱和一套差动轮系组成,减速箱的输出齿轮通过与差动轮系太阳轮轴上一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建立起二者之间联系。该升降系统具有两个输出轴,其一为差动轮系系杆,另一输出轴则通过齿轮与差动轮系外齿圈啮合。通过合理配齿实现两输出轴具有相同的转向和转速,最终形成一套一台电机驱动两输出齿轮的升降系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差动轮系变速机构四种输出转速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变速机构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单元、定轴轮系和双排差动轮系组成的双腔半环面型无级变速机构,分析了该机构实现大转矩传输和功率分流时定轴轮系传动比、双排差动轮系转换机构速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推导了功率分流条件下流经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单元的功率与双腔半环面型无级变速机构输入功率的比以及机构传动效率的表达式,并得出:无论是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减小,还是双排差动轮系转换机构速比的减小,都将使流经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单元的功率与双腔半环面型无级变速机构输入功率的比值减小而机构传动效率提高。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定轴轮系传动比、双排差动轮系转换机构速比的变化对流经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单元的功率与双腔半环面型无级变速机构输入功率的比值以及机构传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制动器的制动部件与制动轮(盘)在接触平面内的接触面积的理想贴合是影响制动器制动过程中将额定制动力矩最理想、最有效地作用到制动轮(盘)上原因,在对制动器理想制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制动部件自动跟随装置(专利技术),有效的使制动部件与制动轮(盘)接触面积达到理想贴合。使制动器对运动机构的减速与停止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邱明 《机电工程》2004,21(8):47-50
分析了汽车可变转向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对汽车中心操纵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差动轮系转向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然后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提高汽车中心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差动轮系的运动方程式和力矩平衡方程式,分析了NGW型差动变速机构的功率流和4种输出转速之间的关系,得出这种变速机构的设计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整个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电动助力转向传动机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传动方案出发,分析可行的两种方案各自优缺点,最终选择对蜗轮蜗杆——NGW差动轮系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三维模型,采用软件仿真分析具体方向盘和电动机转角规律下,有助力和无助力时齿条位移和速度变化线。从仿真分析知:有助力时齿条位移速度明显增大,揭示了提高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舒适性的内在规律,为后续进行机构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差动轮系中功率比与传动比的关系,得出了利用有关传动比判定啮合功率流向的几个公式,推导了各种不同输入输出条件下差动轮系的传动比取值范围,建立了差动轮系的自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差动轮系变速机构四种输出转速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变速机构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中引入了一种带有差动轮系的RRRPR混合驱动五杆机构.该机构把五杆机构与锥齿轮差动轮系结合起来,使得连架杆的输出转角和长度具有耦合特性,将实时可控电机(RTA)安装在机架上,以消除电机质量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改善电机工况.介绍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反求出可控电机的运动规律.从机构综合示例来看,该机构能够明显减少可控电机的调整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简洁有效地实现所需的往复运动,提出了一种非圆齿轮差动轮系组合并配以齿条来实现往复直线运动的新型机构,通过合理的节曲线设计,可得到理想的输出运动曲线,该机构形式简单、运行可靠。完成了机构运动学分析,并分析了节曲线对运动特性的影响机制。以执行部件遵循余弦加速度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输出为例,反求得到了该机构非圆齿轮的节曲线,研究了输出齿轮的摆动角度、差动轮系传动比以及节曲线阶数等参数对节曲线的影响规律和设计准则。比较了上述两种运动规律对节曲线、传动比以及急回特性的影响规律。搭建了非圆齿轮差动轮系传动系统原理样机,并验证了新型传动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李彬  贺兵 《机械工程师》2011,(11):59-60
对能实现直线推送的差动轮系机构进行了参数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计算分析,得到输出轴的运动轨迹为直线,运动方式为平动,并在ADAMS中建立了该差动轮系的虚拟样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运动模拟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是输出轴的运动与理论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机构传动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应用公式法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方法,特别是计算封闭式差动轮系的传动比,该法较之传统的转化机构法简便.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封闭式差动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出差动轮系基本构件之间的三个速比关系式,使用这些关系式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封闭式差动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佟志贤  黄杰 《机械设计》2001,18(2):48-50
在此找到了3K差动轮系主从关系组合区域,给出了准确、简练、通用的效率公式,对3K差动轮系的传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