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信息化》2009,(15):66-67
企业“隐形员工”开始大量出现!由于感到自己被忽视或者不被欣赏,很多员工躲在公司的角落里发泄着抱怨和不满,以得过且过的态度来消极地对待工作,渐渐地成为了”隐形人”,而且他们还将这些消极情绪传染给新员工。——这是200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管好你的“隐形员工”》一书中描绘的灰暗景象。  相似文献   

2.
这几天.公司高层领导们一直在开会讨论公司的“重大决策和发展”问题.要求公司内的每个员工都能实时参与.这可难住了部分员工,于是公司的老总们把“很懂”技术的我叫去.要利用现有的公司局域网,建立一个“网络电台”,可以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实时观看和收听。  相似文献   

3.
语录     
《多媒体世界》2011,(20):10-11
华泰联合谷燕西:当今的商业社会,公司的成功更加取决于员工的“质”,而不是“量”。苹果公司经常派人到深圳,指导富士康员工的工作。点评:成功的质量。取决于员工的质量.员工的质量取决于管理者的心。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2000,(24)
15年前,海尔·罗森柏接手家族传下来的罗森 柏旅游公司。他认为,旅游公司要想挣钱,就要千方百计取悦于游客,而与游客打交道的是公司员工,只有老板取悦于自己的员工,员工们才会取悦于八方游客。于是,他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了“快乐管理法”,用各种方法调研员工的积极性。例如:组织主题绘画活动,题目是“公司对我的意义”;举办民俗服装比赛,获奖者可免费出国旅游;创立“每日一员”活动,每天让一个员工跟他一起工作,读他当天批阅的文件和资料,参与当天的会议、面谈、视 察等各项活动。有的员工说,“我当 了一天总裁助理”,…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不相同:有的尽心尽责,有的“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还有的“骑驴找马”——找到下一个单位就跳槽。有人迷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以高工资为诱饵,但并非总能奏效。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如何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为留住人才,管理者不妨与员工签一份真诚的“心理合同”。  相似文献   

6.
5月26日晚11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前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死者是C2宿合一位男性。这是该集团在今年连续发生的第12起坠楼事件了,共造成了10死两重伤。深圳市总工会调查时认为,富士康管理机制的“半军事化”、管理层的“壁垒化”和“把人当作机器”的管理手段,“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压力乃至伤害是明显的”,客观上讲这些都是导致员工自杀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我更看重员工的发展和变化,我会在员工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真正的人才”,何恩培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语录     
《多媒体世界》2011,(12):10-11
最好的激励应当是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企业可以通过期权、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 国美张大中:对员工激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二是要和经营业绩挂钩;三是有能够调动尽可能多的员工的积极性。只有符合这三点,才是真正时“激励”,而不是简单的“奖励”。  相似文献   

9.
最近爆出戴尔公司美国员工以“背后打黑枪”的手段攻击对手联想公司的事件,真的属于一次员工个人行为,还是一次必然发生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0.
《新电脑》2001,(6)
2001年3月27日,“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运行,这套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人事管理系统刚一问世,就引来了轩然大波。该系统可以帮助用人单位记录员工的“劣迹”,可以在员工非正常离职时,把这些“劣迹”记录转交给新单位。于是,该系统遭到了员工、专家等多方面的指责,认为其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将其称之为“中国黑档”。不过,“谤亦随之,誉亦随之”,校系统自问世以来,还是吸引了不少企业,仅广东一省,已有2万多家企业申请了这一服务。 我们特意征集了部分读者对于该系统的议论和评价,并在其中选取了一部分刊登出来,希望能和您的看法形成共鸣。  相似文献   

11.
员工超比率流失谁之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流动成本正在不断吞噬着企业的利润,甚至影响到员工士气和企业生产率,可以说是“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决定员工自愿离开企业的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相对工资水平。在低收入的行业里,员工的流失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办公室以外进行办公从未像现在这么容易!各种各样的技术能够让几乎每一个员工在一个“虚拟办公室”里进行办公,在这个“虚拟办公室”里,员工可以轻易地访问、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统计局钟情于知识管理的原因很简单——该局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多产”。由于该局的大多数员工都属于“知识型员工”,该局希望寻求有效的工作管理方法来帮助其员工共享其知识。  相似文献   

14.
“翁格玛利”效应就是利用员工自我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使他们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Garrison Keillor虚构的“忧愁湖”里,“所有的男人都很强壮,所有的女人都很漂亮,所有的小孩都智力超常”。然而,在现实世界里,你不可能要求你的员工像小说里那样个个智力超常。事实上,你必然会遇到一些业绩不佳的员工。衡量一名经理人是否出色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将业绩不佳的员工,尤其是那些曾经取得过成功的员工,转变成业绩出色的员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键员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当这部分员工提出辞职时,企业如何来挽留已提出辞职的关键员工,这是对企业领导尤其是人事经理的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7.
期望和现实总是相去甚远。你能想像吗?在你的公司中,有一半的员工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1/4的员工对工作感到厌倦,只有1/4的员工对工作有热情。市场经济越成熟,竞争越激烈,压力也越大。这需要员工和企业一起来承受。压力之下的员工,是热情洋溢还是郁郁寡欢,这是企业产生不同绩效的魔方。为此,我们采集了一些案例,或许你可以从制度和文化的角度使企业成为员工安身立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如何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企业老板苦恼的事情。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御人术”,对于当今企业领导者可谓是管好和用好知识型员工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谁,是谁又在办公室抽烟?!”不是老早就给公司的员工说过了嘛,办公环境,请铁吸烟,但是经常还是有不少员工忘了这一条,不行,看来今天我“办公小精灵”得使点儿绝活儿了,我得做一个大大的“请铁吸烟的”标志,贴在干干墙上,提醒大家!  相似文献   

20.
用友新总裁何经华在与媒体的首次公开见面会中表示,“一个国际化企业.不仅营业国际化.产品国际化.还要有国际化的员工”,要让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打好自己未来发展的基础,他说,“过去在美国十几年中.美国很多公司尤其是Oracles与Sybase两家公司在我身上投入了很多.公司送我去过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训练课”“我在用友的一个愿望.就是运用所学培养出非常多的职业经理人”。何经华用他的体会说明一件重要的事情,员工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企业发展必须的文化氛围.更是企业建设的重要策略。伴随企业每年用于教育培训费用的增加和教育效果的“难以评估”.企业到底如何“花好钱”为员工“注入知识技能”?记者采访了主管亚太区教育培训业务的Oracle副总裁Andrew Killen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