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把中国的风水当作封建迷信,予以批判、抛弃。其实,中国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建筑、景观等研究综合环境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国人趋吉避凶、避祸纳福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风水学或者叫堪舆学,现称居住环境学,起源于原始时期、雏形于尧舜时期、成熟于汉唐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风水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文章从精神方面、风水的美学原理以及风水对室内居住空间的要求方面为着眼点,阐述了风水对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风水术在北属时期传入越南,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风水文化已经影响到越南各个阶层的生活.根据越南的传说.中国官员高骈、黄福是在越南传播风水术的重要人物,众多的越南地学书籍托名高、黄二人所著.虽然越南正史没有太多的关于风水术的记载,但越南历代王朝都注重风水术,各代王室家族都有因风水勃兴和衰落的相关传说.在民间,有更多的家族与风水的传说,各家家谱中几乎都有关于风水的故事,这些故事多与来自中原的北客风水师有关.风水术在从中国传入越南,并广泛影响越南社会的过程中,也逐渐被越南化,变成越南文化的一部分,出现了众多的越南本地的风水师,也出现了以喃字写成的地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古代又称之为地理和堪舆.是指导人们选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一系列主张与方法.21世纪,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房子装修和堪舆越来越都有要求.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调整家具堪舆和办公堪舆,这就要求设计师按照主人的意愿和主人的性格来设计家居和室内陈设家具以及装饰和色彩的搭配,下面我就关于这一问题做出一些分析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们祖先所流传下来的风水理论是集合了许多理论的大成,这当中涉及了星象以及建筑理论和生态自然等各种学科.我们古时候的建筑规划是经过了精密的测算以及对于自然地有效掌握,能够及时的与自然相互协调,从而才能够有效地创造出各种不同气息的居住氛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好转,国际建筑市场资本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10年,众多的中国施工企业在开拓国际工程市场上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面对海外工程履约,做好国际工程的"人性化"管理,对培育中国建筑企业尽快适合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更灵活地驾驭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本质区别:中国的"天"是形上层面的"德性之天",西方的"天"是经验世界中的"自然之天";中国的"人"是整体主义环境下的强调"天(道)"的人,西方的"人"是个体主义环境下的强调人类自身发展的人;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中国是内省式的,从正心开始,而西方是外求的,从研究自然开始.二者应当保持和谐的张力:在形上的超验层面应当具有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信仰,而在经验世界里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在<美学散步>一书中,通过典雅素朴又情文并茂的语言,宗白华从生命出发,从对生命体验的感悟出发.对意境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在第一部分.他首先论述了意境的含义,认为意境主要来源于创作主体本身对外界的感悟,造化自然是实境,以手运心是虚境,虚实相生构成一种灵境乃是中国书蜮的最高境界.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宗白华在此基础上提出意境五层次.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难题",质询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钱学森之问",质问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答"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需要从研究中国科教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入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行综合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治班有"道"     
触摸中国五千年深远而厚重的文化历史长卷,孔子、老子、韩非子……中国古代圣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永恒地熠熠闪光.当我们一次次虔诚地与他们对话,体验古老文明的悠久与蓬勃、感悟古代先贤智慧的深邃与高远,也能领略到五千年管理文化的苍劲与淳朴,这些伟大思想不仅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对我们当代班级管理也有着蕈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越南顺化院的建筑类型虽然丰富,如皇宫、皇陵、庭院等,而存留至今较完整的古都民居建筑以京族庭院为代表,在总体上体现出一种高尚、文雅、平淡、沉着的艺术美.北京几百年的建都史所建造的建筑艺术闻名世界,华丽的故宫建筑群体是一个规模极大的汉族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是人对自然的社会适应,也是每个人在成长时都想寻觅到的一个安详温馨的安乐窝,存留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价值,是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打算进行越南顺化院与中国北京四合院的对比研究,并简论两国民族传统思想之异同.  相似文献   

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人才兴、社会兴.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刺痛国人内心的同时,中国现行教育何去何从再度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要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创新"发现教育"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站在21世纪第2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中国民营企业这支庞大的队伍正在为未来10年而谋划. 3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无形的手"这一理念,他认为"当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实现了最大化".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领袖们,正是这一只"无形之手"的有形体现,他们必将在促进社会就业、活跃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的历史地位已经稳固,接下来将如何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成为新商业体系中的坚强力量?总结、谋划都在刺激着民营企业家们的敏感嗅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经过自我反省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诉求.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中国纪录片的声音也由"上帝之声"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三足鼎立之一的"京派",以它别具一格的创作观念和流派特征而丰富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沈从文是"京派"典型的践行者,无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自身气质,都散发着一种和平静穆之韵味,体现出文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16.
出于提高诉讼效率之考虑而源于英美法的辩诉交易制度,由于该制度之明显优势,在美国已由起初确立时的"配角"地位转变成为了"主角",这一变化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在罗马法的诞生地意大利,1988年及其后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里也增加了具有辩诉交易性质的协议程序.不同法律文化传统下的两种辩诉交易各自表现如何,对人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文章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立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本土的当代建筑很多都传承了民族特色.民族特色这种无形的东西借以建筑本身具体化从而表现出来.而建筑承袁了民族特色的因素,让它即使失去了原本作为建筑的陡用价值却依然存在,被人们所欣赏.这是民族特色赋予了建筑生命,使建筑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事关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饮水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长期以业,老百姓一直关注的是桶装水水质的好坏,而忽视了盛水器具的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易>谦卦是中国传统谦德的滥觞.孔子所作之<易传>及后儒的注解认为,以卦象推及人道,谦卦大致有谦退、谦让、谦虚三德:有而不居谓谦退,其意在提醒禄位尊盛之人勿居有持傲、而应以卑退获得最终的善果;虚怀若谷谓谦虚,其意在启迪进取之君子于大世界前保持敬畏的心态,以广大的胸襟容纳万物、从而获得不断的进益;外柔内刚谓谦让,其意在劝诫普通民众,在群体社会中彼此让出弹性的空间,以达到和谐的共处.以上三方面谦德成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文体的"史诗"概念逐渐演变为"史诗性"这一审美范畴.随着国外小说及理论的引入,"史诗性"与中国传统的史传传统结合成为中国当代小说最高的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植根于关中地区久远的<诗经>、<史记>之史传传统,陕西作家的创作往往有更深的史诗情结.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革命正史"写作,纪"史"有余,"诗"意欠佳.<白鹿原>以"民族秘史"纠"革命正史"宏大叙事之偏,执着于对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探求,对历史进程中人物文化心理的摹刻;巧设叙事的历史时空,多维透视史诗人物形象,臻于"史"与"诗"的完美融合,丰富发展了了陕西文学的"史诗性"写作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