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CDMA手机传导杂散发射技术指标在YD/T 1050-2000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理解规定中指标限值的含义是准确测量的前提条件,初次接触测量者易产生概念上的混淆,本文对此加以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提出了一种热红外光谱仪系统内部杂散辐射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探测器和热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辐射定标.通过分别单独标定探测器对黑体辐射能量的全谱段输出响应曲线和光谱仪系统对黑体辐射能量分光后单一光谱通道的输出响应曲线,从而定量得出光谱仪的内部杂散辐射灰度值及辐射通量值且能计算出不同积分时间和光机温度时内部杂散辐射的灰度值及辐射通量.采用该方法对现有光谱仪内部杂散辐射进行了实验测量,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值误差偏离小于1%.该方法可操作性高,可用于测量热红外光谱仪内部杂散辐射在总输出DN值中的占比、预测光谱仪制冷对内部杂散辐射的影响、测量其他内部杂散辐射抑制手段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无线电台站数量不断增长,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无线电干扰日益增多。对无线电管理机构而言,要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一方面必须加大无线电监测的力度,及时消除各种无线电干扰;另一方面,必须对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严格实施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标准,从源头消除各类干扰现象的出现。近年来,全国已经有部分省份取得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和质量认证等资质,检测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和技术人员队伍也日趋完善。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如何提升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工作的效率,这对检测人员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搞好设备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判断实验室的设备是否能够对送检设备进行检测;必须全面了解被测设备的技术特征和工作原理,一旦在检测中出现问题就能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必须全面掌握有关设备检测的具体标准,全面掌握设备检测的目的、检测的条件、检测的原理和测试的方法,从而驾轻就熟地完成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12.
数字集群基站杂散发射测试方法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通信基站被架设起来以实现个人移动通信。数量众多的无线电台站在占用核定的频率资源同时,由于设备老化等因素,在核定频点之外的频段,会衍生出大量的杂散信号,污染周围的电磁环境,造成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产品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1 GHz以上频率的无意噪声发射日益增加。对于希望进入北美地区部分国家市场的电子产品需要获得FCC认证才能进行销售,因此越来越多申请FCC认证的电子产品需要通过1 GHz以上辐射发射测试。相比较CCC和CE认证,FCC认证的1 GHz以上辐射发射测试,在测试频率范围和测试方法有较大不同。这意味着产品即使通过了CCC或CE认证测试,如果不了解FCC的测试方法和相关细节就直接申请FCC认证,都有可能无法通过测试,延误认证周期。从FCC认证标准要求、测试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以期为申请FCC认证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15.
杂散辐射是指到达红外探测系统靶面的非目标成像的辐射能量。杂散辐射经过光电器件后增加了系统的噪声,降低了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影响到红外探测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能力。为了提高红外探测系统对空间弱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分析了红外探测系统的杂散辐射来源;推导了不同地理纬度、不同时刻下的红外探测系统太阳辐射入射角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红外探测系统的太阳辐射、天空背景、热辐射噪声等效电子数;比较了杂散辐射噪声和探测器的固有噪声,分析了红外探测系统的最小噪声极限,得出地基红外探测系统的背景噪声决定了系统的探测极限。 相似文献
16.
对短距离设备(SRD)欧洲标准ETSI EN300 440-1 V1.6.1进行解读,介绍了测试模型的选取、测试环境条件,同时较详尽地分析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参数要求,其中发射机参数主要包括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工作带宽、杂散发射和占空比。接收机参数主要有临近信道选择性、阻塞性能和接收机杂散。最后,对传导和辐射测试场地和试验布置,以及SRD设备中常用的几种频谱访问机制进行了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7.
18.
辐射杂散测试是评估无线移动终端辐射性能的有效方法。文章阐述了进行无线移动终端辐射杂散测试的技术要求、限值和测试方法;着重总结和归纳了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同时对LTE移动终端辐射测试的带来的新问题进行了预分析。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