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纤维检验所对1992年度调入广西的棉花,进行了质量监督检验。由于去年鲁、豫、冀三省受灾,棉花减产;广西的许多纺织企业购棉资金欠缺;车皮计划不到位等原因影响;一年来,监督检验和报验的企业共15个。广西纤维检验局检验棉花仅134批67320件共5425.0365吨,受检棉花批量不到全区总用棉量的20%。 相似文献
2.
4.
我国加入WTO后,稳定和提高棉花质量已成为提高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起,为确保棉花质量,国家对棉花标准进行了改革,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实行了资格认定制度,对棉花质量检验实行了执业资格制度,对棉花出(入)库采取了强制性公证检验,出台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棉花质量监测专项行动中,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作为试点机构,积极与辖区企业、种植户对接,结合实际制定计划,细化任务、明确职责,按照监测方案和工作要点,做好试点企业棉花质量监测现场指导、样品检验、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程监测和质量把控,并及时形成监测总结和统计报告,为品种选育、种植采摘、收购加工、检验检测等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全力促进棉花产业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棉花仪器化检验也在不断地完善中。新体制下的棉花仪器化检验覆盖率因检验数量的递增而逐年提高,现笔者就棉花检验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的几个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加强执法检查是评价收购企业籽棉收购质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疆自治区各级纤检机构在棉花收购现场执法检查中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财力,严格按照“技术监督办案程序”的要求,检查全过程采取公开、公正的原则,允许被查单位参与监督检验的全过程,以法服人,以理服人,受到了被查单位的欢迎。截止11月30日全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5316人次, 相似文献
10.
11.
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2004年度全国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受棉花经营者和用棉企业的委托。对627家棉纺企业采购的384万吨国产细绒棉进行了公证检验,检验量约占当年棉花产量的59.08%。我们对这部分细绒棉检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为富不仁,使用废弃医疗棉花和纱布、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纤维等制成所谓“再生棉”,然后做成被褥等絮棉制品,以漂亮的外表和低廉的价格向市场抛售,造成细菌和病毒的蔓延传播,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对此,辽宁省纤检局高度重视,从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及时部署,迅速行动,重拳出击,连端几个制假窝点,并不断扩大战果,向使用单位追踪查处,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3.
棉花签证检验,对于棉花们市收购、集并检验,加工产质检验起到了领导和监督的作用,同时,签发的棉花检验证书是棉花的质量凭证和纺织厂验收结价的依据。因此,签证检验是执行国家棉花标准,加强棉花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从长远角度看,是企业经济管理、维护企业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严格把好签证检验关,对正确处理农工商三者关系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15.
在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全国首批经营性棉花质量公证检验逐步纳入正常轨道。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代表国家在棉花工商交接环节中实施公证检验,是棉花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棉花公证检验是《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确定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之一,棉花公证检验证书是交易双方结算的依据,棉花公证检验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各类棉花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中,现场检验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现场检验的工作质量关系到被检批样品的代表性、交易重量的准确性。因此,加强现场检验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棉花就本身的使用价值来说,是轻、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但就其性状的特征和重而言,它是一宗变异性、差异性较大的农产品,加之现行棉花国家标准(GB1103-72)还是在1972年修订试行,各主要产棉县叠学未设置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因而在现行的棉花商品流通环节中,各企业和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机构,他们在对棉花性状进行鉴定时,往往都受到本企业或部门经济利益的制约。这样,不仅造成“重叠检验”而且技术掌握水平也难以统一。从近几年棉花生产和经营工作的情况来看,已暴露出现行棉花检验工作与棉花收购、经营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18.
棉花水份检验是我国棉花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检验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价格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国家资源的安全入库。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棉花收购中对水份检验有所忽视,检验时把关不严,致使收购的棉花含水率一年比一年高,超水份标准的棉花比例也越来越大。收购潮花的现象在基层一部份地区显得比较突出,个别单位甚至造成棉花霉烂变质、降等降级,给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1.政策观念淡薄。有的基层收购站不坚持品、长、农、水、杂检验并重,检验手段不全,技术力量不足,有的单位没有配备检验水份的电测器,有的虽有仪器却不使用,收购中一味怕麻烦、图省事,几乎完全以简单的手估目测替代了仪器检验,有的在收购中不分棉花干潮,含水率大小实行“一刀切”,统一按一个水杂升扣标准结算,客观上给棉农形成干花、潮花反正一个样的心理状态,削弱了执行政策的严肃性。2.降低标准抢购。近几年,因棉花供不应求,一些单位为了单纯追求完成收购指标,不认真执行“一试五定”、倒包检验等制度。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失去了群众性的公开监督。二是给少数弄虚作假、人情关系、投机取巧以可乘之机,更有甚,少数收购站有意识地降低检验标准,抢购外乡、外地区棉花,棉检技术人员明知水份超限,也照收不误。3.“四分”工作松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形成千家万户零星交售的模式。少数地区棉农重种轻松,放松了棉花的四份工作,拾、晒、拣马马虎虎。有些思想觉悟不高的棉农持有“混过关”的思想,习惯于卖统花、卖潮花,甚至掺杂使假。有的本地区收购站“混”不掉,还走乡垮地区兜售,给基层收购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4.进厂把关不严,基层收购站解给轧花厂的棉花,应该通过严格的检验手段,逐项复检。但是,有些轧花厂一段时期过于迁就基层收购,站水份检验并并没有把严,有的把超过最高含水标准的棉花也接收下来,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基层收购潮花累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20.
2005年,巴州纤维检验所在新疆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和巴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所的检验业务以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为主.为确保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的工作质量,促进巴州棉花产业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巴州纤维检验所对全州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