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9,(3):105-111
分析了对外开放对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1990年以来我国30个省域层面数据,运用Sys-GMM法实证检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本存量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人力资本存量均是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作用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最后分别利用泰尔系数和标准差公式测算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和人力资本存量差异,利用OLS法估计,结果发现三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使得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人力资本在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存在的现状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的角度来阐明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选取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通过采集和计算四川省1978—2010年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虽然高于人力资本水平的增长速度,但是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却高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率,即劳动者质量增长所起的作用明显高于劳动者数量增长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浙江省1978-2002年的相关数据,论证了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Yt、物质资本存量K2人力资本存量Ht和人力资本水平ht的时间序列数据符合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且人力资本水平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较高的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总体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外资在地区层面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溢出效应.在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地区外资产生了溢出效应,在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外资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区域人力资本运营的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力资源数量相当的前提下,对中部六省、东部五省人力资本运营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区域人力资本运营差异的成因主要在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人力人才资源使用效益、区域经济科技平台、人力人才资源素质差异等方面的结论,提出了中部地区人力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力资源数量相当的前提下,对中部六省、东部五省人力资本运营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区域人力资本运营差异的成因主要在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人力人才资源使用效益、区域经济科技平台、人力人才资源素质差异等方面的结论,提出了中部地区人力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问题进行研究,以人力资本净流量为因变量,以专业化人力资本存量、产业集聚水平、城市化率和人均GDP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实证检验各影响因素对当前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在剔除多重共线性和进行异方差修正的情况下,实证结果表明:专业化人力资本存量和城市化率对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动具有负效应;产业集聚水平对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动起正效应,但其效应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其他省市。  相似文献   

10.
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对各省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测量,运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归纳各省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类别并比较各聚类区域指标差异性。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交易水平是造成电子商务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信息化水平,最后是电子商务人力资本水平;各省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全国31省市聚类为3类,同时电子商务交易水平、信息化水平、电子商务人力资本水平3个指标也存在区域性差异。根据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平衡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对数型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平均效率水平偏低,存在区域差异。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驱动,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低。第二产业比重、金融机构存款业务、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会增加地区经济增长效率,而贸易依存度、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首先用区域经济收敛模型对京津冀的数据进行了收敛性检验,接着重点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京津冀的区域经济收敛性及其人力资本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京津冀3省市的区域经济不存在收敛;1996年以来,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存在较强的条件收敛,不过在京、冀内部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只有津存在弱俱乐部收敛.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对京津冀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源于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而区域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和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理论梳理,随后系统分析了区域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明了区域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关键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区域社会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多元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最后指出,区域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政府的作用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的确立区域主导产业,制定符合区域一级发展模式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和相应指标,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人力资本匹配基准,给出了相应指标的计算方法.实证结果表明:尽管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却依然很低,同时人力资本分配非常不平均,劳动力过剩和人力资本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考虑到中国各区域人力资本分配的地域差距,区域一方面应大力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改善人力资本现状,另一方面,正视区域人力资本现状的现实,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时理性抉择,才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步和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5.
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指数分析等技术,对我国的地区发展成本差异开展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地区发展成本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我国地区发展成本差异指数的形成提出了构造性的设计.并且,选用若干方法对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资源的利用增加,但同时也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为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对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指出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本的投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