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阈值法语音信号去噪净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飞 《通信技术》2009,42(8):118-120
文中在小波包变换和传统阈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多阈值语音信号去噪净化方法。采用小波包分解,克服了传统的正交小波变换的缺陷。采用多尺度多阈值方法,通过改进噪声方差估计方法,在去噪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较好保留语音细节,达到更佳的语音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飞 《电声技术》2009,33(10):69-72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自适应阈值语音去噪净化方法。采用双正交小波包分解,克服了传统的正交小波变换的缺陷。采用自适应阚值方法,通过最佳阈值的估计,在去噪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在有效去除噪声的过程中保证相位不失真和较好保留语音细节,语音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波闽值去噪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小波变换和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四种自适应阈值规则对含噪信号分别进行去噪处理,并比较了去噪效果。以采集到的语音信号为例,采用不同的阈值去噪方法去噪,在MATLAB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既能有效地去除信号噪声,又能较好地保留原信号中的突变信息。  相似文献   

4.
压缩感知理论在语音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经士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7):84-85,88
针对小波阈值滤波的局限性,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语音信号去噪中,并与小波阈值滤波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的小波滤波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并且去噪效果优于传统小波阈值滤波方法,对工程中音频信号的降噪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小波阈值语音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语音信号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不同程度噪声干扰的问题,在传统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去噪方法。该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小波阈值参数进行自动寻优,并对传统遗传算法加以改进,克服了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实现了阈值的自适应选取,解决了人为选择阈值导致去噪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实验表明,改进方法能够较好的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干扰,信噪比较高,相比于通用阈值法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阈值函数的小波包语音增强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小波分析的阈值语音信号去噪技术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热点技术,由于语音信号的非平稳性,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虽然能够衰减一部分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但这些算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有用语音信号的损失。小波包可以同时对语音的低频和高频部分进行分解,能更好保留语音信息,减少噪声对语音的影响;同时,文中提出一种新的阈值函数,它对噪声清除得更加干净。仿真结果显示,该阈值函数较软、硬阈值函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电子技术》2015,(23):54-59
地震信号中通常含有各种干扰噪声,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小波包变换是地震资料去噪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小波包阈值去噪不明显和存在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阈值函数的小波包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对地震波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并对小波包分解系数按照频率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根据分解的系数处于不同频带选取不同的阈值准则进行去噪处理,对得到的系数进行重构,可有效地去除地震信号中的噪声。对仿真地震信号以及实际地震信号进行小波包多阈值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去除了干扰噪声保留了有用信号,去噪效果明显且失真小,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的探地雷达信号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地雷达回波信号受背景噪声、测量噪声、模型噪声的影响很容易被噪声所掩盖。为了提高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文中提出了一种小波变换阈值去噪和预先处理回波信号相结合的方法来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去噪处理。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回波信号噪声,且能很好的保留原信号的特性,与单独阈值去噪方法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齐敏  黄世震 《电子器件》2012,35(1):103-106
小波阈值去噪是通过小波变换技术将含噪信号分解及重构,通过一个阈值限定小波分解后的小波系数来去除噪声的方法。在小波分析域中分析了传统的软阈值法和硬阈值去噪方法的特点,同时指出传统分析法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软硬阈值折衷的去噪方法。采用雷达信号用Matlab对去噪效果进行仿真,证明了改进方法的去噪效果优于单纯的软阈值与硬阈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姚瑶 《信息通信》2010,23(3):59-61
语音增强目的是从带噪语音中尽可能纯净的原始语音,即消除含噪语音信号中的噪声成份,提高输入信号的信噪比.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语音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噪声的干扰,噪声会影响语音质量,严重的情况下将语音完全淹没到噪声中,无法分辨.本文将读入的语音信号加入正态随机噪声,然后对含噪声的语音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估计噪声的方差,然后获取去噪的阈值并对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得到去噪后的语音信号.仿真证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飞 《通信技术》2009,42(9):165-167
语音信号由于其时变特性,传统的小波算法虽然能够衰减语音中含有的噪声,但易造成语音的失真。丈中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净化新方法,改进了阈值的选择和小波系数量化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去除噪声和提高信噪比方面,本文方法是一种有效语音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包的阈值语音去噪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娟 《电声技术》2009,33(9):65-69
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有用语音信号的损失,达不到很高的信噪比。基于Donoho提出的传统阈值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阈值函数,该闽值函数结合了软阈值函数和灿律阈值函数的优点,不仅克服了硬阈值函数不连续的缺点,而且解决了软阈值函数存在的恒定偏差。实验仿真表明,新阈值函数的语音去噪方法无论在听觉效果上,还是信噪比指标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的硬、软阈值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波包理论对车载移动电话的接收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通过设定一合适的阈值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量化处理.提取出主要由发动机产生的噪声信号,然后用实际检测信号减去小波包变换信号,得出汽车司机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消除噪声的目的。利用MATLAB的小波工具箱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取后的信号与驾驶员的声音信号十分相似,误差较小,对发动机噪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子波变换的语音去噪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沈亚强  金洪震  刘旭 《信号处理》2000,16(3):221-226
本文在分析了随机噪声的子波变换系数在不同尺度上的传递特性和噪声信号奇异性与子波模极大值的关系后,提出了用一个尺度间变化的门限阈值来抑制带噪语音信号在不同尺度上噪声子波系数,从而实现在重构语音信号中消除噪声的目的。文中还给出了不同信噪比语音信号的子波去噪的计算机仿真结果,从结果上看出,本文的方法有较好的语音去噪、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研究自适应滤波和小波变换法的原理及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使用自适应滤波和小波变换法的语音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用仿生小波变换法对带噪声的语音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将小渡变换法分离出来的噪声信号作为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最后选择用最小均方误差(LMS)的自适应算法对带噪声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实现了信噪分离,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语音信号有较为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信号和噪声在子波域的不同特征表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子波域语音去噪方法,该方法用一个随尺度变化的门限阈值来抑止带噪音信号在不同尺度上噪声的子波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在重构语音信号中消除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适应阈值函数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噪是小波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相对于其它方法,小波变换具有对信号时频局部性详细刻画的优势。在信号的去噪处理过程中,如何在削弱噪声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信号的奇异性特征是信号去噪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函数的小波去噪方法,通过调整阈值函数实现在信号小波分解的细尺度上去除噪声的同时又尽量保留信号细节系数,而在宽尺度上最大限度地滤除噪声部分的小波系数。通过对blocks, bumps和水下目标回波信号的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和现有的阈值去噪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在滤除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信号的奇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It is classical problem to extract signal itself from noise signal in speech processing. We can separate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statistic characters. Commonly the frequency band of noise is wide but that of original signal is limited and mainly lies in low frequency bands. How to eliminate noise effect becomes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speech processing. Speech enhancement algorithms have been developing considerably, many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to supp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