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娜  于爱民  刘扬  田晓霞 《河南冶金》2011,(6):44-45,53
良好的板形是高性能钢板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高性能钢板要求的冷却速率较大,钢板在冷却过程中极易产生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冷却不均而形成瓢曲.本文结合现场实际,分析了由于宽度方向冷却不均导致钢板瓢曲的影响形式,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了板形.  相似文献   

2.
冷却过程中,钢板产生瓢曲的主要原因是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冷却不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由于宽度方向冷却不均导致钢板瓢曲的影响形式,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达到了改善板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白锦函  孔德南  李娜 《宽厚板》2011,17(4):19-21
安钢低碳贝氏体钢的瓢曲现象主要出现在冷却过程中,主要原因是钢板通过层流冷却系统时,厚度方向和横向方向冷却不均匀。分析板型缺陷,研究纵向、厚度方向及横向的板型控制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达到了改善板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带钢连退热瓢曲与初始板形关系仿真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退炉内的带钢热瓢曲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顺行,给现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缓解带钢的热瓢曲,从力学屈曲理论和有限元模拟技术对宽薄带钢在高温炉内的带钢热瓢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初始板形的带钢,其对应的临界瓢曲应力有明显的差异。通过酸轧目标板形的优化和修改,有效地把炉内带钢热瓢曲概率降低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新钢热连轧厂钢种A572Cr.50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瓢曲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带钢存在性能不均匀、同板组织偏差大等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是层流冷却中存在冷却不均、工艺温度设定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通过改进层流冷却装置、优化成分和调整工艺温度等措施,A572Gr.50瓢曲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薄规格钢板在辊压式淬火机淬火时发生瓢曲变形机理以及影响因素,重点从设备精度、加热冷却工艺以及原始板形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薄规格钢板淬火工艺的关键因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4个边进行简单支撑约束的带钢的临界瓢曲应力,并通过修正临界瓢曲应力系数,得到了不同支撑条件下的临界瓢曲应力计算公式,继而对带钢瓢曲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修改酸轧生.产线的板形控制曲线减少了带钢的横向应力分布差,从而减少了连退炉内带钢瓢曲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板厂外购Q345B钢坯大量出现瓢曲的现象,从矫直温度和钢温均匀性进行考虑,分析出现瓢曲的原因,对矫直机和层流冷却设备进行调整,并制定了新工艺,基本解决了外购Q345B钢坯的瓢曲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冷钢板冷后板形合格率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原因是钢板纵向、横向等不同方向冷却不均。通过采取头尾遮挡、辊道微加速控制、边部遮挡等措施,提高了板形合格率,同时组织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厚板轧后ACC(加速冷却)过程中现有侧喷吹水系统难以彻底清除钢板表面残余水的现象,通过增加中喷系统,改进了现有的残余水吹扫系统,保证了钢板冷却均匀性,各项水冷指标得到明显提高,成功解决了由于钢板表面残余水而引起的板形瓢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宝钢某单元连续退火机组发生的薄板轻微热瓢曲问题,对影响退火炉带钢瓢曲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板带截面试样进行金相分析,进而对带钢瓢曲缺陷与冷却段的相关性设计针对性生产试验,最终成功将带钢瓢曲缺陷的发生锁定在缓冷炉(SCF)的顶辊上。最后围绕顶辊的辊型和材质分析了带钢瓢曲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对现场使用时间长的炉辊周期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卞皓  邵健  夏小明  邱增帅  何安瑞 《钢铁》2016,51(11):49-54
 研究残余应力减量化技术可提高热轧带钢板形质量。有限元技术及相应的试验验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用该方法对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的温度、相变及应力耦合进行求解,对于分析带钢轧后冷却不均、应力应变不均及翘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BAQUS建立热轧带钢在密集冷却工艺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实现温度、相变和应力三者的耦合计算,并进行温度测试、材料微观组织测试及应力测试等多个试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减小带钢进入层流冷却前的初始温差、采用边部遮挡技术对减少带钢残余应力均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一个改善初始温差分布进而改善带钢残余应力的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Thin webs of glass-fiber-reinforced polymer (GFRP) girders are sensitive to shear buckling,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n in-plane biaxial compression-tension buckling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rotated stress field theory. A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which shows that an increasing transverse tension lo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buckling and ultimate loads caused by a decrease in the initial imperfections and additional stabilizing effects. The stacking sequence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the buckling behavior. Higher bending stiffness in the compression direction increased the buckling and ultimate loads, while higher bending stiffness in the tension direction changed the buckling mode shape. The general solution obtained using the Fok model accurately model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le the simplified solution (modified Southwell method) provided accurate results only at higher tension loads.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厂301S和301B冷轧奥氏体不锈钢1.2 mm×(250~380)mm带钢的板形缺陷问题,通过分析大量的生产数据,得出12辊轧机轧制过程(压下率18%~26%,轧制力750~1 600 kN)带材宽度的变化对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带材的宽度较大时,增大轧制力或将中间传动辊沿轴向向中间窜动,会减少中松板形缺陷;当带材的宽度较小时,减少轧制力或将中间传动辊沿轴向向两侧窜动,会减少双边浪板形缺陷。  相似文献   

15.
16.
In the present work, dynamic buckling behavior of clamped functionally graded spherical caps suddenly exposed to a thermal field is studied using the finite-element procedure.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graded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temperature load corresponding to a sudden jump in the maximum average displacement in the time history of the shell structure is taken as the dynamic buckling temperature. Numer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highlight the influences of shell geometries and material gradient index on the critical buckl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程杰锋  刘正东  唐广波 《钢铁》2012,47(1):55-5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宝钢2050热连轧层流冷却生产线,模拟研究了不同碳当量钢种在层流冷却条件下的奥氏体转变过程,计算了前段主冷、稀疏冷却、后段主冷3种冷却模式对奥氏体转变过程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带钢厚度方向不同部位处奥氏体转变的差别。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工艺条件下,随着碳当量的增加,铁素体开始转变时间明显推迟,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明显降低,而珠光体开始转变时间和温度变化不大;不同冷却模式下铁素体、珠光体各相开始转变时间及演变过程差别较大,但最终各相的体积分数接近一致;带钢厚度方向各部位由于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组织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