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条裂谷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中条山铜矿床均产于晚太古代一中,晚元古代中条裂谷中,主要铜矿床(点)沿着与裂谷边办断裂平行或平行的NE及NWW向断裂带展布。成矿主岩为浅成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及中条群或张县群中的喷流岩,成矿作用严格受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的控制,断裂交汇处是寻找最佳铜矿类型-斑岩铜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
中条裂谷铜矿床主要受成矿前伸展构造控制,基本沿平行或近似平行于裂谷的边界断裂,即NNE向和NW向断裂所组成的构造网络分布,形成“X”字型铜矿床的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3.
中条裂谷铜矿床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条裂谷主要铜矿床的包裹体是以液相包裹体为主,含气液相包裹体亦较普遍,常含子矿物NaCl;成矿温度以140—300℃为主,晚期则高达400—620℃;主要矿床的包裹体化学成分及化学序列相似,普遍富含Cl-,Na+,Ca2+和H2O及CO2;成矿流体以高盐度(32~40Wt%NaCl)为主,密度为1.0~1.18g/Cm3;各矿床成矿的物理条件不同,沉淀环境存在若干差异.矿床属海底中低温热液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张连昌      董志国      陈博  张新      张帮禄    朱明田      计文化  冯京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12-35
成矿区带一般指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而成矿系统主要从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角度研究成矿的总体特征,包括矿床组合、成矿系列及其联系,是划分成矿区带及总结成矿规律的重要依据。东天山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与塔里木地块之间,可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康古尔塔格—黄山金铜镍成矿带、阿齐山—雅满苏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及彩霞山—吉源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东天山构造演化与成矿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并形成多个成矿系统:①中—晚元古代古陆缘伸展环境形成铅锌银沉积矿床成矿系统; ②奥陶纪—石炭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形成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 ③石炭纪岛弧环境形成火山岩型铁铜矿床成矿系统; ④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造山及地幔柱叠加阶段,形成岩浆型铜镍矿床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吉林二密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密铜矿床主要位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东段,矿体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以脉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浸染状矿体为主,成群成带分布。岩体和矿脉原生硫化物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与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具相同的硫源。在研究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二密铜矿床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条山铜矿集中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中太古代时地壳已克拉通化,因华南板块俯冲,相继产生北东及北西向深大断裂,形成三叉形裂谷。在晚太古代有“双峰态”火山活动、碱性岩浆喷发和侵入,反映了裂谷拉张特征。至中元古代,因挤压而产生钙碱性岩浆,有安山岩覆盖后,裂谷消亡。铜矿集中区的铜(钼、铀)矿化作用,贯穿在裂谷演化作用的始终,主要成矿期在裂谷发展的拉张阶段,特别与中条运动(吕梁期,1.8Ga左右)的地质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宁蒗地区钢厂河铜矿系喜山期隐伏斑岩体外接触带玄武岩系热液型铜矿床,其主要含矿、赋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三段(P2β3)与黑泥哨组(P2h),主干控矿构造为南北向断裂体系,矿区NWW向F1断裂为阻矿构造,铜矿化均产于其下盘(南盘);NE向F2、F3断裂将本区分成三个不同矿化特征的矿段,其东、中矿段是寻找隐伏─半隐伏铜矿体的有利地段.由于构造活动的多期次和构造形变的分带性,矿区铜矿具显著的成矿多期、多阶段性和矿化体水平、垂直分带性规律.通过对矿区铜矿的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分析及成矿热液演化特征探讨,建立了铜厂河铜矿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疆萨吾尔山阔尔真阔腊金矿区的深部找铜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阔尔真阔腊地区位于新疆准噶尔西北缘萨吾尔山东部,为晚古生代岛弧构造环境,中性,中酸性火山一次火山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火山角砾岩,隐爆角砾岩及火山机构十分发育,对次火山岩型铜(钴)成矿有利,阔尔真阔膜金矿与福建紫金山,台湾金瓜石铜金矿均属于酸性硫酸盐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化蚀变特征极为相似,研究表明阔尔真阔腊金矿深部具有形成铜矿体的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论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单颗锆石U-Pb法、单颗锆石离子探针质谱法、以及辉钼矿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其他地质研究方法,确定中条裂谷铜(钼)矿床的形成时代可分4期:早于绛县运动的成矿年龄在2300Ma左右;第2和第3期成矿年龄分别为2100Ma和1950Ma,亦是我国铜(钼)矿化最早的年龄;在西洋河群安山岩喷侵后,尚有最后一期成矿时代,其同位素地质年龄晚于1826Ma。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为多源、多因的复式迭加矿床。其中,次英安斑岩中的铜矿和东岗岭下亚组中的铜矿同属斑岩型矿床;东岗岭下亚组中的铅锌矿是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东岗岭上亚组中的铁多金属矿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幔源基性岩席在某些层状铜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条山以及狼山北坡层状铜矿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其它类似层状铜矿的对比,认为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与层状铜矿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可作为成矿所必需的热源、热液源和矿源岩.其控矿成矿方式可能有展状矽卡岩化、驱动海底与沉积岩系内部热卤水对流循环,在有利界面处成矿以及韧性剪切活化成矿等.  相似文献   

12.
东川铜矿两类矿体的碳酸盐围岩和脉石的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层状、似层状产出的主矿体形成于沉积-改造-变质作用过程;脉状、囊状等矿体的形成与构造变形、基性及碱性火成活动所产生的热液矿化作用有关,是对Ⅰ类矿体的改造和迭加。故东川铜矿是典型的复合成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3.
滇西含铜(多金属)菱铁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含铜(多金属)菱铁矿床产于中 ̄晚三叠世裂陷槽内,含矿地层岩性为大路边组(T3d)或三合硐组(T3s)含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的碳酸盐岩建造,成矿与海底中 ̄低温热水活动密切相关,受同生断裂和海底洼地控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体产状、矿石组构、热水沉积岩、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论证了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4.
汤丹铜矿裂隙矿成矿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川矿区,裂隙脉状铜矿是热水沉积—后期改造过程中形成的矿体,随着生产的进行,在各中段揭露了裂隙矿特征。总结和分析了裂隙矿的成矿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裂隙找矿的方向,以指导下一步生产探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热液通过渗滤和浓度扩散作用在煤层中运移,使煤变成煤种单一的高变质煤。随煤变质程度增高,煤中的活泼金属元素迁出,并加入到热液中,而热液中的过渡金属系元素则被煤层部分吸收,使煤灰分向着降低和增加两个相反方向变化。与热液有关的金属矿床矿物中包裹体常含煤成气成分,说明煤成气参与了金属成矿作用。小规模高变质煤附近,常发现大型金属矿床和小型煤成气田;大规模高变质煤附近,常发现小型金属矿床(点)和大型煤成气田。  相似文献   

16.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process of N, N, N′, N′-tetrakis (2-hydroxypropyl)ethylenediamine(THPED) chelating agent was researched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ting rate decreases with the 3H2O has a bad effect on deposits quality, but 2, 2′-dipyridyl and PEG make deposits quality improve greatly. Low concentration of 2-mercaptobenzothiozole (2-MBT) increases plating rate and improves deposits quality, but decreases plating rate and worsens deposits quality when 2-MBT reaches 5 mg/L.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is electroless MBT are 16.8 g/L, 16.0 mL/L, 13.3 g/L, 0.5 g/L, 5.0 mg/L and 2.0 mg/L, respectively, pH value is 12.75,bath temperature is 30 ℃. Plating rate reaches 9.54 μm/h plating for 30 min in the bath. The SEM image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rface of copper film is smooth and the crystal is fine.  相似文献   

17.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胡—蓖型铜矿床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剥离断层与成矿物质来源,矿体空间分布型式以及矿化特征等方面联系,从而提出胡-蓖型铜矿床是一个受剥离断层控制的“热液型(断)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19.
湖南板溪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位于雪峰古陆南部边缘,锡矿山北北东向锑矿带向北延伸与雪峰古陆东西向锑金矿带的交汇部位;板溪群五强溪组硅铝质板岩为主要赋矿围岩;燕山晚期东西向的石英斑岩脉群产于矿区北部,其含锑金较高,少数被含锑金石英脉穿插;矿床蚀变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液扩散作用,蚀变矿物的生成途径包括热液带入成分的晶出和热液作用下原岩矿物解离,生成新的蚀变矿物;锑作为矿元素其迁方式以渗滤为主,扩散次之,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具有构造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