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针对某造纸厂原中段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物澄清池/高密度澄清池(高密池)组合工艺处理制浆废水.中试结果表明:生物澄清池生化处理单元对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8%、96%和70%;高密池深度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水量为1 m3/h,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剂(PAC)投加量为3 400 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4.0 mg/L,絮凝区污泥浓度控制在1 000~1 200 mg/L,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15 r/min.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该工艺能够稳定运行,且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试确定了混凝池的搅拌强度为G1=50 s-1、G2=50-1时,气浮工艺出水水质较好、能耗较低。在低温低浊水质期,混凝剂投量Fe Cl3=1 mg/L、PAC=3.5 mg/L时,气浮池出水效果较好,浊度平均值为0.385 NTU,平均去除率为88.30%,COD平均值为2.71 mg/L,平均去除率为45.52%。  相似文献   

3.
针对邯郸市双水源供水体系,开展了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南水北调-本地水库掺混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到的PAC、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15、0. 1~1. 0mg/L,慢速反应搅拌速度以60~100 r/min为宜;采用Box-Behnken法对单因素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响应值为叶绿素a和浊度去除率与PAC、次氯酸钠投加量及慢速反应搅拌速度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如下:PAC投加量为11. 85 mg/L、次氯酸钠投加量为0. 88 mg/L、慢速反应搅拌速度为67 r/min,此时对叶绿素a和浊度去除率的预测值分别为93. 27%、90. 79%,与实测值93. 26%、90. 85%高度接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长江水.结果表明在20℃下超滤膜可保持较高通量的稳定运行,通量>130 L/(m2·h);在粉末活性炭总投量为10 mg/L左右时,采用脉冲澄清池的常规工艺+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组合系统,对CODMn总去除率约60%,对UV总去除率为70%以上,出水CODMn<1 mg/L;PAC不能明显改善和稳定膜的渗透性,投量过高(20 mg/L以上)会导致膜穿透压力上升,渗透性快速下降;在砂滤池高滤速运行时,没有对膜的过滤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没有砂滤工艺,膜的渗透性在4~5 d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白土—活性污泥法处理煤气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土--活性污泥工艺处理煤气废水,在白土投加量约为1000 mg/L、活性污泥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污泥回流比为1:1、泥龄为25 d的条件下,系统对总酚和COD的去除率均在80%左右,对氨氮的去除率为20%~40%.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4 000-5 000 mg/L,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白土的价格低廉且可回收,投加白土不会过多地增加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研究,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粉末活性炭(PAC)和聚合氯化铝(PACl)的最佳投量,然后采用中试装置考察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对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PACl投量为4 mg/L、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 mg/L及PAC投加在第二级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况下,该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4%和52%。正确地投加PAC能缓解膜污染,并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7.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含藻原水,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含量为(1.90~2.04)×1010个/L的条件下,当PAC投量为20 mg/L、快速混合G值为500 s-1(60 s)、一级絮凝的G值为100 s-1(4 min)、二级絮凝的G值为20 s-1(4 min)、溶气水回流比为10%、气浮紊动强度G值为9.5 s-1、气浮接触时间为75 s、静置时间为3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次氯酸钠消毒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有效氯投加量和消毒效果表征指标两方面对工艺优化分别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氯投加量、接触时间、混合条件和粪大肠菌群数对消毒效果影响显著,氨氮浓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小;静置下温度对消毒效果影响显著,搅拌下温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当搅拌接触时间≥10min时,有效氯投加量为0.75 mg/L即可确保滤池出水消毒后的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典型深度处理工艺沿程粪大肠菌群数明显降低,与二沉池出水相比,滤池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平均降低85%;对于一级A及以上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接触时间≥10 min时滤池出水消毒的有效氯投加量为1 mg/L,接触时间<10 min时滤池出水消毒的有效氯投加量可增至1.25 mg/L;优化的有效氯投加量(1~1.25 mg/L)明显低于调研的全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有效氯投加量(3.69 mg/L);当有效氯投加量为1 mg/L时,滤池出水接触30 min的余氯(0.02~0.16 mg/L)明显低于调研的全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余氯(1.12 ...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力搅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好氧颗粒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对比了不同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投加量、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下的提取效果差异。以糖类和蛋白质含量作为EPS提取效果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如下:搅拌时间为6 h,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树脂投加量为60 g/gSS。在该最优操作参数条件下,蛋白质、多糖、总EPS提取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19、10.46和13.65 mg/L,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7%、0.76%和1.12%,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A/O-MBBR工艺处理低浓度、低C/N值城镇污水,着重考察了载体投加位置及温度对硝化及反硝化的影响。当生化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回流比为300%、好氧池DO为2.7~7.0 mg/L、K3型生物悬浮载体投加量为好氧池总池容的11%时,在正常水温下,投加在好氧池前端和后端的装置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和92.6%,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4%和9.1%,且投加在好氧池前端比投加在后端的抗氨氮冲击负荷能力强;在6.3~10.5℃低温下,系统仍保持了较高的氨氮去除率,载体投加在好氧池前端时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2.9%,比投加在后端高8%左右。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的倒置A2/O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低碳源污水时脱氮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在低温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提高污泥浓度到5 500~6 000 mg/L、控制曝气池的DO在1.2 mg/L左右等措施,使出水TN稳定在15.5 mg/L左右,对TN的去除率达到62%左右,与前两年的低温脱氮效率相比提高了8%,实现了出水TN的稳定达标排放。同时通过优化对二沉池的运行管理,确保了刮泥机的正常工作与出水SS的达标。  相似文献   

12.
混凝沉淀/PAC吸附/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冬季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简称PAC-UF工艺)处理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冬季原水,中试结果表明:当处理冬季低温低浊水时,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量为6 mg/L,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量为20 mg/L;PAC-UF工艺可以将出水的浊度控制在0.1 NTU以下,去除率达98%以上;投加20 mg/L的粉末活性炭能使混凝沉淀/UF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2%和15%;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还能够缓解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但缓解的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3.
以西安市某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技术先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中试,再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循环造粒流化床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即使进水浊度在200~800 NTU范围内变化或进水上升流速在25~70 cm/min之间变化,出水浊度仍可稳定保持在10 NTU以下;工艺优化参数如下:上升流速为70 cm/min,搅拌转速为5~8 r/min,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4~5 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试验,出水浊度始终稳定在10 NTU以下,最佳间歇排泥间隔为4 h,出泥含水率为95.8%,处理成本为0.1元/m^3。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处理排泥水,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浓缩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宁夏宁东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做助凝剂,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时,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0.5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UV254的去除率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大于30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可以明显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在我国冬季北方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传统CAST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因工艺本身缺少独立有效的缺氧过程,使得氮磷的去除受到限制,出水水质很难达到一级A标准。针对大连泉水污水处理厂传统CAST工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将传统CAST工艺优化改进为能够高效脱氮除磷的CAST工艺,增设缺氧搅拌过程,缩短曝气时间,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增加缺氧反硝化过程不仅能为随后进行的硝化过程提供较充足的碱度,还能去除相当一部分有机物,减轻曝气负荷。运行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的CAST工艺使出水TN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TP<1mg/L,NH 4+-N<1 mg/L,同时节省生化池电耗约15.3%。  相似文献   

16.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低浓城市污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和化学混凝两工艺对低浓度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在PAC加入量为70mg/L、PAM加入量为0.5mg/L、絮凝反应时间为35min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61%,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70%,对SS的平均去除率为90%,效果明显优于化学混凝工艺;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污泥回流不仅可以提高去除效果,而且对进水水质波动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温低浊时期丹江口水库水,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对水厂普遍使用的3种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S)的投加量与沉淀时间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FeCl3和PAC投加量与余浊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在投加量为12 mg/L时余浊最小,分别为0.38和0.30 NTU,明显优于AS;混凝剂投加量与UV254去除效果高度正相关,混凝剂对UV254去除作用强弱关系为PAC>AS>FeCl3,投加量为12 mg/L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52%;投加FeCl3和PAC所形成的絮体沉淀速度快,在20~ 30 min时即可完全沉淀,而投加AS形成的絮体所需沉淀时间在40 min以上.最后在中试系统对最优混凝剂PAC投加量与浊度和UV25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气气浮-炭砂过滤工艺处理北方某原水水质,通过对工艺各项参数进行优化,优选聚合氯化铝铁为最佳混凝剂,其最佳投药量为5 mg/L(以Al^3+计),气浮单元最优回流比为10%,适合炭砂滤柱的进水负荷为8 m^3/(m^2·h)。该工艺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在低温低浊进水条件下,溶气气浮-炭砂过滤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55%和45%,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氨氮为污染物,设计研发了一款便捷可拼装式化学氧化消减装置用于应急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探讨了氨氮浓度、氧化剂投量、pH值、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装置运行参数包括进出水口高度以及搅拌方式、时间和速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pH值条件下,当水中氨氮浓度超标5、10、20倍时分别投加1.7、1.9、15 mL/L次氯酸钠,反应40 min,基本能使水中氨氮浓度降到Ⅲ类地表水限值(1.0 mg/L)以下。化学氧化消减装置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计在水池有效深度的9/10和1/2处;搅拌方式选用机械搅拌,搅拌速度不低于75r/min,搅拌时间不少于3 min。  相似文献   

20.
化学除磷比值对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低碳源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及磷回收问题,开发了侧流A2O工艺,通过抽取不同量的厌氧池末端富磷上清液至化学除磷池,来研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磷回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无需增加额外碳源,进水COD为136~168 mg/L、NH3-N为32~40 mg/L、TN为36~45mg/L、TP为6~8 mg/L的条件下,当化学除磷比(富磷上清液抽取量与进水量之比)为10%~20%时,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7%、84%,其中,当化学除磷比为15%时,出水TP浓度可降至0.5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回收磷量可达进水磷量的23%~29%,既实现了磷的可持续发展,又增加了污水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