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苏州市中心城区完善污水管网工程,论述了在小区排水合流制改造为雨、污分流制的过程中,将合流管局部或整体保留用作雨水管、化粪池用作雨水调蓄池、应用生态雨水沟及雨水边井等措施进行的雨水资源化示范研究.以上措施在有效实现雨水资源化的同时,降低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解决了狭窄街巷难以同时敷设雨、污水管以及低洼区雨水排放困难等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雨水集蓄过程中初期雨水污染物多、泥沙多和水窖冬季防冻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城市雨水集蓄系统。该系统用"广"字拦污栅来拦截雨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便于人工清理;借鉴都江堰分流原理,设置分流渠道和底坎,分流渠道分除初期雨水,阻止初期高污雨水进入水窖,底坎可以阻止水流底层泥沙进入水窖;在水窖中设置浮动窖盖控制水窖水位,可以实现雨水串联收集和防止水窖冻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西安市某绿色工业厂区项目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方案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对不同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收集后的雨水集中排至雨水调蓄池内,其中一部分雨水经处理后可以作为绿化浇灌用水和道路冲洗用水。通过对此项目中雨水收集利用设计介绍,探讨了雨水利用项目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镇排水工程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口的防臭方法和雨水分流方法;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管道的冲洗方法;排水管道的通风和防冻方法。指出了为适应排水工程走向市场在雨水排放收费和污水计量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采油、炼油及石油化工企业装置区内进行初期污染雨水、后期清净雨水分流排放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较普遍采用的人工手动切换和自控电动切换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并浅析了新设计的利用液位标高及水池,即能实现初期污染雨水、后期清净雨水自然分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传统雨水收集方法中的雨水调蓄能力,提出一种基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的雨水分流优化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的初期雨水弃流工艺基础之上,依据分离器中水位与出口流量之间的关系,调节分离器中的雨水蓄留池出口和市政雨水管道出口之间的高差h来调整分流器的雨水削峰作用.依据分流器原理构...  相似文献   

7.
绿色低碳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庆市某绿色低碳生态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方案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对不同来源、不同水质特点的雨水实行分散式收集和处理,经处理后的雨水可作为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的补充水。经过水量平衡核算,项目雨水利用率可达48.6%,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设计要求。通过对此工程实际中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方法介绍,以期为其他雨水利用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弋  周骅 《给水排水》2021,47(7):54-59
面对城镇雨水管道外水入流(渗)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镇雨水管道中的"水帐""管帐"相结合的方法,发挥水质检测和解析的引领作用,分析管路混接、管道缺陷等矛盾原因,进一步通过循环溯源、聚焦重点,实现高效调查.在上海某一分流制雨水系统实际应用中,只用全面调查所需四分之一的工作量,即快速聚焦系统主要问题管段,揭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所谓"雨污分流",就是通过建设各自独立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雨水直排河涌,污水则通过市政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广州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工作,三年前,随着亚运的临近,同时也为了符合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广州市政  相似文献   

10.
初期雨水截流设计应考虑所涉及区域的排水体制,截流倍数经验值是针对于合流制而言的,而对于深圳市区分流制下存在污水漏失的区域,其初期雨水截流规模依据截流倍数经验值确定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具体分析旱季污水漏失量及初期雨水截流参数.对深圳市区福田河流域一个小片区的降雨一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研究区截流前30%~40%的降雨径流对面源污染的削减是有效、经济的,初期雨水截流时间可取前35~45 min,初期雨水量约为前9.3 mm累计雨量.  相似文献   

11.
道路雨水中污染物来源广泛且复杂,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后期随着降雨过程的进行,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弃流初期雨水因有效降低后续雨水资源化利用成本、减少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而被广泛采用.其中,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作为一种分流手段,能有效分离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目前,弃流装置种类较多,按控制方式可划分为自控型和电控型,按...  相似文献   

12.
张莹 《中华建设》2012,(8):162-163
正目前,我国的雨水利用主要限于农村家庭、农业和水利工程,范围比较窄,技术也比较单一。城市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则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中国是一个被"水"严重困扰的国家,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地下水超采所造成的地陷、地表水污染、雨污分流年均所造成的财政损失及财政支出逾6000亿元。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北方为水源性缺水,南方为水质性缺水。如果城市普遍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既可大量节约自来水,又能减轻洪涝险情。  相似文献   

13.
魏武强 《给水排水》2012,48(3):82-84
汉口北地铁停车场的中水回用系统由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屋面雨水处理系统和存储加压回用系统构成,其中,屋面雨水处理系统由屋面雨水初期弃流装置、雨水储水池、雨水处理装置构成,介绍了通过计算每场雨的可收集水量来确定雨水储水池大小的方法.雨水经处理后,出水可达回用标准,可回用于场区内洗车、绿化和道路浇洒.理论上,全年再生利用生产废水与屋面雨水合计约33459m3,占全年中水总需求水量的84.5%,其中再生利用屋面雨水16707m3,占全年中水总用水量的42.2%.  相似文献   

14.
浅谈济南城市雨水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城市特点和雨洪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济南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和建议.指出确立"雨水是资源,要先利用再排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雨水资源化的关键;城市建设、水利、环境保护、园林等部门要通力合作,科学处理城市防汛、排水和雨水利用以及供水保泉的关系,积极利用国内外雨水利用新技术,逐步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议尽快出台济南市雨水利用条例,不断提高雨水资源化建设和研究水平,济南市的城市防洪和排水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于青岛市某居民小区两次典型降雨后形成径流雨水中的COD、SS、NH3-N和TP的分析,发现在初雨期2mm产生的径流中,4项污染物指标的污染程度最大,应舍弃不用;初雨期后可通过清浊分流方法在居民小区内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居民区的年杂用水量与可收集雨水量的比较,上游汇水量可以满足区内的用水需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实施后可节约自来水2万t/a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雨水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雨水利用体系进行方案设计,将传统的"雨水排放"转变为"雨水生态循环和再利用",实现区域内雨水自然生态化的综合利用。园区总汇水面积约为5.10km2,预测展会期间(4—10月)在50%和75%保证率下,雨水可利用量分别约为46.4万m3和36.7万m3,主要回用于园区景观水体补充和地下水涵养。雨水利用以绿地自然渗透为主,涵养李村河上游水源地;不能及时入渗的雨水以明渠收集,经生态湿地自然净化后,汇入园区3个天然水库进行调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广阔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技术以及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方面。为促进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综合系统,文章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城市雨水利用可以解决许多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雨水径流岸边渗滤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城市河湖水体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城市雨水径流,采用岸边砂渗滤系统处理,进行了工程设计和建设,建成"宝鸡市金渭湖雨水岸边渗滤系统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渗滤池对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达80%以上.该工程将城市雨水管网、集蓄、处理及排放连为有机整体,为解决雨水径流污染城市河湖水体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国内的城市初期雨水处理状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雨水处理技术,分别提出了城市生产生活区域如工业区、居民小区、机动车道等不同初期雨水的处理和利用对策,更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雨水调蓄池在国内外应用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建造雨水调蓄池既可以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城市水涝,又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在旱季或冬季还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水贮存到这些调蓄池中,成为"城市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