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溶性紫杉醇两亲性共聚物纳米胶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采用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包载紫杉醇形成纳米胶束,胶束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有效地改善了紫杉醇的水溶性。研究表明,采用蒸发溶剂法、透析法和熔融法制备的胶束对紫杉醇都呈现良好的包封效果,其中,以熔融法制得的胶束粒径最小,分布最窄。文中还考察了蒸发溶剂法实验条件对胶束的影响,发现低沸点有机溶剂有利于获得小粒径胶束,胶束平均粒径随着载药量的提高相应增大。体外释药的结果表明,载药量高的胶束释药率却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FC-77的载药纳米胶束,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和形貌;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FC-77在嵌段共聚物P123中的包封率和释放曲线。结果表明,含1%P123的FC-77载药纳米胶束粒径为270 nm,呈球形分布,包封率为50%6,00 min时的释放量为92.2%。进一步地,通过调节嵌段共聚物的组成、浓度等可以改变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和包封率。结果证明,嵌段共聚物胶束体系能作为FC-77载药制剂的载体,并且通过调整嵌段共聚物胶束体系配方,可以得到理想的FC-77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3.
RAFT法合成兼具温度-pH双重敏感性嵌段共聚物。以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透析法制备载药胶束并模拟在人体环境中的药物释放,考察载体的释药性能;FT-IR表征嵌段共聚物及载药胶束;UV法测定聚合物LCST及相变pH,并进行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研究。一系列测试表明载药胶束在人体生理温度(37℃)下,酸性环境的药物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要比碱性环境下小很多。嵌段共聚物兼具温度-pH双重敏感性,可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缓释控释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哑铃型三嵌段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作为壁材,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二氯甲烷为有机溶剂,去离子水为水相介质,通过W/O/W型复乳法制备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载药微球.制得的载药微球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2.20~ 2.42 μm,载药量可达到9.01%,体外释放实验的缓释时间达到27 d以上.  相似文献   

5.
潘光耀  倪才华 《应用化工》2012,41(6):1041-1043,1047
用降解方法合成了聚己内酯(PCL)与聚乙二醇(PEG)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b-PEG),并制成了胶束溶液。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荧光光谱(FS)、纳米粒度仪及透射电镜(TEM)对聚合物胶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胶束粒径随着共聚物中聚己内酯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用热重分析(TGA),差热方法(DSC)分析了该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热学性能。此方法合成胶束,步骤简单、成本低廉、胶束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聚(2-乙基-2-噁唑啉)-聚乳酸(PEOz-PLA)嵌段共聚物,制备装载吲哚美辛胶束,对其粒径、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体外溶血实验评价其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空白胶束粒径为(735.±102.)nm,载药后粒径增大为(1378.±234.)nm,载药胶束呈圆球形,粒径约为1...  相似文献   

7.
通过二硫吡啶基活化的聚乙二醇与巯基聚己内酯之间的偶联反应,在聚乙二醇单元与聚己内酯单元间引入二硫键,合成二嵌段共聚物mPEG-SS-PCL,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以阿霉素(DOX)为药物模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聚合物对脂溶性药物的包载能力,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空白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17.7nm和146.1nm,该聚合物对阿霉素具有良好的药物包载能力,最高载药量为16.28%,包封率为54.26%。  相似文献   

8.
鞠明杰  曾理 《化学试剂》2016,(3):211-215
采用开环聚合及酯化反应得到了末端含有卟啉修饰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_(113)-PCL_(46)-卟啉,并采用~1HNMR、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选用透析法制备了嵌段共聚物的空白及载紫杉醇(PTX)药物胶束,并采用粒度仪及透射电镜对胶束粒径及形态分布进行了测试。此外,还考察了胶束的载药量及体外释放速率。结果表明:由于共聚物末端含有的卟啉能与PTX形成非共价键,不仅PTX的载药量有明显提高,而且体外释放时间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9.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ε-环己内酯(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CL)。通过FTIR、1H-NMR及GPC等表征手段确定了mPEG-PCL的组成及结构。采用芘荧光探针法、透射电镜和动态激光光散射研究了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粒径小于100 nm的规则球状胶束,且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7.35×10-3 g/L);模型药物(叶酸)成功负载于聚合物纳米胶束内,并且能延缓叶酸的释放,其释药速率受载药量和释放介质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乙酯(PNIPAM/PEA)的ABA型和BAB型三嵌段聚合物(A=PNIPAM,B=PEA),考察了共聚物的自组装性能和温度响应性能,探讨了各嵌段组分的用量和嵌段序列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嵌段共聚物都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和自组装性能;BAB型嵌段聚合物溶液的LCST值随着疏水组分PEA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降低;在相同温度下,BAB型的胶束粒径明显小于ABA型的胶束粒径,并能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相转变。  相似文献   

11.
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序列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 PGE含量的 PET- 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用 FTIR、H1- NMR等测试手段对嵌段共聚物的序列结构进行分析。证明 PET- PEG嵌段共聚物的组成与投料比非常接近 ;其分子链结构特征是以硬段 PET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 ;PEG含量影响大分子链的序列结构 ,随 PEG含量的增加 ,硬段长度减小 ,软段长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缩醛键的端羟基聚己内酯(HO-PCL-Acetal-OH)和含有二硫键的端羧基聚乙二醇(PEG-SS-COOH)反应形成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EG-SS-PCL-Acetal-SS-PEG。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胶束纳米粒子。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来表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此外,通过DLS分别检测胶束在二硫苏糖醇(DTT)/p H=5.0和p H=7.4溶液中粒径的变化,结果证明在含有DTT和弱酸性的条件下,由于三嵌段共聚物胶束的二硫键/缩醛键断裂,使其负载有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胶束溶胀,粒径变大,药物快速释放。药物体外释放模拟结果表明,在p H 5.0、DTT/p H 7.4和DTT/p H 5.0的情况下,DOX 24小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0.07%、92.05%和95.36%,但是在p H=7.4时释放率仅为25.17%。在37℃条件下,这些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具有氧化还原/p H双重响应性的药物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锅缩聚反应法,合成出以N-甲基二乙醇胺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预聚物作为疏水PU段、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作为亲水性链段的pH响应性嵌段聚氨酯MPEG-PUM-MPEG。然后采用"沉淀/溶剂蒸发法"制备两亲性聚合物纳米载药胶束,通过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该纳米胶束在不同pH条件下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貌变化,进而探究了该纳米胶束载体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制备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PPLA)聚合物胶束,探讨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溶剂挥发法制备PPLA胶束并对其表征。萘普生为模型药物,单因素考察了投药量、丙酮用量、加样顺序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PLA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低,为3×10-4g/L;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小于200nm;在室温、稀释、碱性条件下稳定;最佳载药条件为:材料与药物同时溶于丙酮后滴入水中、丙酮与水的体积比1∶10,萘普生与PPLA质量比0.8∶10,PPLA胶束质量浓度1.0g/L。37℃时载药胶束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可缓慢持续释放5d以上。结果证明,制备的聚乙二醇接枝改性聚乳酸聚合物胶束可用作疏水性药物的缓释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嵌段共聚物,以透析法制备甲氨喋呤温度敏感型胶束,考察了过膜次数、透析介质更换频率、透析时间和预加入水分等对胶束粒径分布的影响及药物/共聚物投料质量比、透析温度和透析介质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测定了胶束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对粒径分布和胶束形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制备胶束的优化条件为:药物/嵌段共聚物投料质量比1:10,以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透析介质,在4℃下每天前12 h每隔1 h更换透析介质,后12 h更换2次,透析3 d,所得胶束呈壳-核结构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90±15 nm,多分散指数为0.16,药物包封率为15%,胶束最低临界溶解温度为41℃.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使单体发生酯交换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以聚乙二醇(PEG)为亲水软段,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硬段的嵌段共聚物,采用1H-NMR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采用DSC、吸水性测试及水解降解试验对嵌段共聚物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中两种链段的含量与原料投料比一致,具有可调控性。由于PEG的引入,使共聚物结晶性下降,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设计合成了两种两亲性六臂星形共聚物聚己内酯-b-聚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6sPCL-b-PHMEA)和聚己内酯-b-聚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6s PCL-b-PDEAM-b-PHEMA)。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胶束的粒径,并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考察了两种胶束的药物控释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胶束均具有合适的粒径,可作为DOX载体,6sPCL-b-PHEMA和6s PCL-b-PDEAM-b-PHEMA胶束的载药量分别为11.56%和14.23%。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与二嵌段星形共聚物相比,三嵌段星形共聚物具有显著的p H敏感性,pH值从7.4降至2.2时,胶束中DOX的累积释药率显著增大。这种p H响应的六臂星形共聚物具有潜在的抗癌药物控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将溴代聚乙二醇(PEG2000Br)和缩醛化物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ACD)分别作为引发剂和单体,采用逆向增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E-ATRP)法得到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PEG-b-PACD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该聚合物的结构;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胶束的尺寸和形貌。结果表明,聚合物呈现枝化-环化结构,空白胶束的尺寸在70 nm左右,载药胶束尺寸在90 nm左右,胶束的药物包封率为48.7%。在pH为7.4时透析48 h后,药物释放率只有32.5%,在pH为5.4时透析48 h后,药物释放率为68.3%,表明共聚物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  相似文献   

19.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原料,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原料,通过引入亲疏水性过渡原料L-丙交酯(LLA),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RAFT)制备了超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交酯-聚己内酯(PEGMA-b-PLLA-b-PCL)。通过FTIR、1HNMR、GPC、DLS和SEM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及粒径进行测定,用界面张力法测得PEGMA-b-PLLA-b-PCL 胶束溶液的CMC,用溶剂挥发法负载姜黄素(CUR)制备载药胶束溶液,并计算其载药量和包封率,进一步考察载药胶束溶液在不同环境下的释药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为1220~8782,粒径为28~180 nm,且最低CMC为0.62 μg/mL(pH=7.4)。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6%和78 .0% (pH=7.4),且药物释放可在15 d内完成,在pH=5环境下释放量最高可达45.53%。  相似文献   

20.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能够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其疏水嵌段构成胶束内核,可以有效包载疏水性药物;而亲水嵌段构成胶束外壳,有利于胶束的稳定和体内长循环。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得到了广泛研究,有些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和应用阶段。概述了聚合物胶束的特点,介绍了聚合物胶束的组成、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以及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些实例,并对聚合物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