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汉王朝在中国玉器进入封建社会所造就的第一个高峰期取得的成就为基础,以思想理论创新、学术文化创新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阐述了汉代玉器的国家礼制玉衣制度、丧葬观念及神鬼思想等主要特征,对汉代玉器的玉德观念、吉祥文化的历史风貌及其哲学价值,以及儒道融合对玉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在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以“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学术思想、以“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玉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汉代促进中国玉文化历史性的飞跃而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历史贡献作了评说。  相似文献   

2.
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几十年来一直对玉璧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不断深入地调查研究,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并在此作一些简要介绍,以飨读者。1什么是玉璧玉璧是玉器的一种。玉器在古代无疑是礼仪、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说文》中曰:"玉,石之美者也"。古代人认为玉是宝石之首。玉文化被有些人誉为古代"文化之神"。《尔雅》曰:"其璧则内有孔谓之好,外有玉谓之肉,肉倍好谓之璧"。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祖先使用玉器,其功能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和宗教、巫术活动用玉。如璧、琮、圭、璋、璜、剑、玺、带、佩等。这类玉器是古代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礼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2、丧葬用玉。如冶、握、塞、玉衣等;3、装饰佩戴用玉。如坠、块、珠、管、环、镯,以及有使用价值的扳指、梳、带钩、剑首、剑格、如意等。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东周时期为"吴头楚尾",处于吴越文化及楚文化两大文化圈的交汇地带。以江西省为中心,分析了江西及其邻省东周玉器的工艺特征,了解了吴越玉器及楚地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脉络。通过玉觽、玉璜及玉璧三种玉器的对比发现,东周时江西的玉器制造受吴越文化及楚文化的共同影响;同为南方玉文化代表的吴越玉器与楚地玉器不断的交流融合,但仍同中存异:前者细密纤巧,写实与写意相互交映;后者气势张扬,为富于动感的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5.
鳞施、玉匣和玉衣叶寅生鳞施、玉区和玉衣,是同一物的不同称谓。秦时叫鳞施,汉时称玉匣,乃古人对当时的一种丧殓物的称谓。玉衣则是现代人对这种出土物新起的名称。金缕“玉衣”的考古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玉雕发展史是很有意义的。1968年,在河北满城考古发掘了西...  相似文献   

6.
五、繁榮期隋唐五代宋遼金(公元581~1279年) 隋唐兩朝,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在良好的社会环境里,玉器工藝美術的發展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出土的玉器有刀、杯、羽觴、璜、飛天、鐲、帶板、哀册等。其中重要的有隋李靜訓墓(26)出土的金扣白玉盞和金鑲白玉鐲。這兩件玉器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加之金玉互為襯托,益顯富麗而高雅。西安唐窖藏出土的番人玉帶板,為唐代官府用玉,琢刻上的大刀阔斧與當時的壁畫、雕塑風格相一致。廣東韶關張九齡墓出土的玉角形器、玉垂雲、玉璜等光素佩飾,從琢磨工藝角度不值一提,但對研究唐代佩飾的組合與形式是颇為難得的。傳世玉中的青玉人物橢圓杯、青玉雲形杯以及雙鹿壽帶、雙鳳等,都是比較優秀的玉器。動物玉雕近似當時的風格。五代玉器出土甚少。南唐李升墓出土的青玉哀册二十八片、杭州三臺山五代墓出土的青玉雙鴛鴦步摇二件、合肥西郊南唐墓出土的銀鎏金玉步搖二件,  相似文献   

7.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4,16(5):9-13
深入地了解东周政体的变化在促进玉器发展上的作用,对于丰富中华玉文化思想理论的积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西周历史的回顾,阐述了东周政体的特点——“礼崩乐坏”和“百家争鸣”,以辩证因果关系的推理和考古文献的引证,论述了“礼崩乐坏”与玉器繁荣的关系以及“百家争鸣”与新的玉德观的建立,并对东周玉器类别的变化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考证。认为我国东周政体的急剧变化对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与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玉璧溯源     
什么是玉璧?古书《尔雅释器》中云:“肉倍好谓之璧。”肉指边,好指孔。也就是指中间有孔的圆形玉片称为玉璧。据考古发掘资料得知: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五、六千年。如在太湖地区出土的良诸文化遗址中发现掘出的玉璧。江苏吴县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就有直径23.5cm的玉璧。早期出土的玉璧粗糙简单,没有纹饰。也有人认为:最早期的玉璧只是圆形玉片,后来才出现中间有孔的。为什么玉璧呈圆形?原来与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有关。古人认为圆形的玉璧象征天和完美。在古书《周礼·春宫·大宗  相似文献   

9.
在对商代玉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商代玉器有不少是玉鸟作品,并且此期玉鸟作品表现得数量多,品种广。变化大,本文主要以1976年出土的河南安阳段墟妇好墓中的玉鸟作品为主,并结台其他各地出土曲玉鸟作品对商代玉鸟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古史传说的角度看史前玉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3,15(5):27-30
为了全面探求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对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三大变革与相应考古玉器作了探讨。认为:史前玉器中的玉律管对产生我国最早的音律和度量衡制起着重要作用;考古玉器诸多实物的品种、形制、结构及用玉习俗都反映了氏族图腾以至史前政治中的玉崇拜的盛况,是实行“绝地天通”举措以后社会变革的重大成果。指出:史前玉器的高度发展加速了我国古代礼仪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中出土的玉器经过整理和检测,镶在金银饰品上的玉器有15套(件),未镶的玉器有42套(件).在这些玉器套(件)上共串有软玉3 144块,玛瑙10块,绿松石1块,总计3 155块.具代表性的玉器有镶宝玉簪、镶宝玉冠顶、金镶玉绦环、双龙玉带钩、持荷童子、双兔对牌、鹘捕天鹅、秋山玉鹿等.从加工风格来看,该批玉器工艺刚劲有力,粗犷浑厚,但往往忽略了细部的琢制; 既有立体雕刻,又有分层镂雕; 玉雕胎体比较厚重.以明代风格为主,留有少量金、元时期的痕迹.还有金、元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周晓晶 《中国宝石》2004,13(3):168-170
自20世纪80年代起,红山文化玉器被学术界关注以来,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萨满教的学者认为,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遗址是萨满教的遗迹,那么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墓的主人就应该是所谓的“萨满”,其中随葬的玉器自然也与萨满教有关。因此,笔者在此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借鉴萨满教研究的成果及民族学中有关萨满教的资料,将红山文化动物形和人形玉器置于以萨满教信仰为主导的文化背景下,探究其创作的思维理念及其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宝石》2008,17(1):140-143
玉雕艺术品在国际收藏品市场上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在2006年/2007年岁末香港佳士得为美国私人收藏家Alan and Simone夫妇举办的两场“瑰玉清雕”专场玉器拍卖会,拍卖成交额分别达到1亿2千万港元和1亿9千万港元,引起了国际收藏界的震动,彻底改变了拍卖会玉器拍品边缘化的地位。本刊现将两次拍卖中的玉器精品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唐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中外文化交流、创新型玉器取得的成就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唐代玉器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创新形式、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趣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唐朝在中国玉文化重要转折时期,改变上古玉器以“礼玉”、“葬玉”为主的传统,推陈出新,开创以创新写实、实用玉器为中心的新时代,在中国玉器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历史作用,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开放基础,为促进中国玉器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三代一体的玉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4,16(6):37-42
夏、商、周三代文化上的一体性决定了三代玉器的总体特征,并且必定是共同点大于异同点,可谓之:“三代一体的玉器体系”。以三代玉器共同的时代特征为主线,阐述了三代玉器在神权政治、国家礼仪及生活实用方面的三大共性特征,并以更翔实的资料分别分析了夏、商、周三代文化遗存中玉器类的典型特征。指出:中国古代玉器自诞生以来走过了漫长而光辉的道路,而三代玉器逐达顶峰之盛,其为后代玉器的发展积聚了巨大的潜力,并在客观上规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力 《中国宝石》2009,(2):108-110
今年1月18日,在“云南省珠宝协会2009迎春年会”上,昆明玉器城投资方,昆百大珠宝公司有关负责人向大家详尽描述了玉器城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未来的布局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成都的墓出土的蜀锦——落花流水锦王斌 在成都近郊的明墓中,曾发掘出1件紫红色的锦衣,揭棺时衣服完好。由于四川雨水多、气候潮湿,特别是成都地区地下水位高、环境湿度大,丝织物极难保存,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几乎没有发现过1件完好的锦衣。因此,这件锦衣的出土,十分可贵。经过分析研究后确认,它是我国宋、明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蜀锦——“落花流水锦”。这块蜀锦是在蜀地织造的,蜀锦艺人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锦样。“落花流水锦”,最早出于北宋,是蜀锦艺人根据唐代诗人的著名诗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貴族自設玉作琢磨的。這些精美的玉器反映了一個在列强夾縫中生存了幾百年的小王國琢玉業的高度發達。上述各墓出土玉器說明,戰國玉器以精美細致見長。但這不是偶然的,它與當時琢玉業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有關。 (一)和闐玉大量進入中原,琢刻了大量佩飾。儒家為了深入宣傳他們的學說,總結了從殷代開始使用和闐玉的经驗,適應統治者喜愛和闐玉的心理,便以儒學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觀念比附和闐玉在物理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便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等理論  相似文献   

20.
熊兆飞  刘若安  李斌 《丝绸》2022,59(2):137-144
针对先秦楚地服用玉器中凤鸟纹构建的价值研究,文章采用类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法,得到其主要沿用中原玉器的形制特征,凤鸟纹的形态一定程度上传承了重视祭祀且神秘强大的古蜀文明凤鸟纹特征,其独特性和差异化构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多重文化价值。研究表明:龙凤同体的“风”字形龙凤合体纹服用玉器蕴涵阴阳相生、和谐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价值,为后世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楚地多凤立于龙身的龙凤附体纹服用玉器,彰显楚民族在发展壮大后仍保持着初期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价值;楚地独立凤鸟纹服用玉器的风格由抽象简约向写实缛丽嬗变,一方面是由于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盛行,另一方面是构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重生价值观;而楚地凤鸟纹服用玉器的多自由线条、富于变化和节奏感的审美特点体现楚人以形传“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