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愈发复杂的风险挑战,城市系统的脆弱性在各种叠加、突发风险的冲击下更加凸显。基于对浙江省S市城市安全运行的实地调研,在掌握该市目前的城市管理安全运行体制与功能、基础设施管理、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其他关联性风险治理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从体制机制、法律制度、标准建设、宣传教育、社会力量、安全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打造强大的应急体系,建设韧性城市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策略是正确的,重在上升为"海绵国土",重在要从海绵治水观,上升为韧性安全城市的整体建设观。当代城市安全管理要补的短板是:重经验轻制度,重处置轻预防,重顶层轻基层,重政府轻社会,重应急轻常态,重脆性轻韧性。因此,从韧性之城建设上而言,如下四点是关键:其一,对城市事故灾害风险的全面把握,以适应系统安全韧性的新认知;其二,安全韧性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维持、应对、恢复和优化四个过程;其三,要将安全韧性管理做成城市品牌;其四,城市的安全韧性建设应更强调弹性治理。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既见证了大部分城市在短期内成功高效地遏制疫情蔓延的应急处突能力,也暴露出了处于城市应急管理最前方的社区在公共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韧性社区建设是国家应急管理的一个支点,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下,通过探析韧性对提升社区公共应急管理水平的作用,提出从制度韧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自然灾害和冲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城市防灾应急体系成为当前学界和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城市对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应对能力就成为提升城市安全能级、保障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我国当前的城市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城市常态化防灾应急管理重视不够,城市防灾应急法制、执行方案缺失,领导组织、信息资源处理整合较差,应急队伍、防灾装备设施亟待提升。因此,很有必要对现代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发展的机制予以全面分析,并借助国际城市成功的经验,将管理模式、规划体系、参与人员、信息体系和金融体系加以完善和提升,以真正形成中国城市综合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韧性城市的内涵,结合技术、组织、社会与经济四个维度,剖析韧性城市构建中存在的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组织韧性管理不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应急管理资金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通过优化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完善组织韧性管理、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推进防灾资金管理建设等措施,明确韧性城市的多维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区域,始终面临着地震、暴雨、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以系统的观点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研究,是土木工程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韧性城市作为近年来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新概念,是指城市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冲击时,作为一个有机体能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求并迅速恢复其功能。该文以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史中的2次标志性事件(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依据,通过对系列灾害调查报告的深入分析,以韧性城市的全新视角,详细梳理了2次灾害中城市破坏和恢复的全过程,进行了如下工作:1)从系统的层次重新定义了城市,界定韧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量化方式、基本维度和基本特征;2)明确城市灾后恢复的基本过程和功能恢复曲线;3)揭示城市灾后空间分布的异化现象与内在机理;4)讨论了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后恢复的基本过程和相互耦合现象;5)进一步明确未曾得到重视的特殊基础设施系统。该文不仅以事实为依据,系统总结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我国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经验探索和巨大成就,同时亦可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研究体系和实践体系,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抗震韧性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作为城市中最关键的基础设施系统之一,道路交通系统在历次大地震中均遭受严重的损坏甚至丧失功能,极大地阻碍震后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造成巨额的间接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为此,如何有效评估潜在地震威胁下道路交通系统的抗震韧性水平,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对韧性城市的建设以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韧性城市理念的发展历程,以道路交通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抗震韧性的定义和内涵;然后,分别从道路交通系统的震后功能评估方法、抗震韧性评价指标、震后恢复策略和震前加固策略4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并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历史就是一部防御灾害的历史,它随城市化进程而愈发突出,大量的减灾实践证明,安伞减灾应与人口、资源、环境共同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四大主题,其中“政府减灾行政”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应着力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安全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的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体系;通过对现有城市各种资源的整合,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生产事故应急响应体系;通过对现有灾害事故的信息系统整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科学减灾的生产事故应急防范体系;通过对城市应急体系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使省(市)生产事故应急做到领导一元化、指挥智能化、决策科学化、保障统筹化、防范系统化,进一步增强和保证省(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既是城市发展的机会与动力,又给城市带来风险与挑战,而韧性规划为保障城市空间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荷兰鹿特丹市在气候变化过程中面临洪水干旱、淡水短缺、海水倒灌等多重威胁,采取了大量韧性规划策略来应对水风险.在系统分析梳理鹿特丹水韧性规划建设的实践后,发现鹿特丹通过确立水韧性理念和科学评估风险,分类制定...  相似文献   

11.
浅析城市抗震防灾减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宁夏工程技术》2006,5(4):432-434,440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地震的危害,在城市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灾害致灾源、城市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从城市抗震、防灾和减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措施,即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做好工程结构抗震减灾的新体系、新材料、新技术的选用;规划避震疏散路线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监控等.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中,从"9.11"事件中得到的最明显的"记忆",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指标中,要考虑恐怖的问题。恐怖事件不论是偶然的、还是常规的,都愈来愈清晰地留在了城市的记忆中,这个"印记"成为时间的"刻度"。反思"9.11"事件教训,认知恐怖事件不减的风险,从"9.11"记忆中警醒并汲取其中的灾难遗产文化要素,都会给反恐安全设计以重要启示。从疏散系统看"9.11"的教训,它已体现在重建的世贸中心一号楼中,因此它具备了如下的安全系统:防止进一步的连锁倒塌设计,强化混凝土核心筒、中心防火通道、相互连通的宽疏散楼梯、疏散标识系统、照明应急疏散系统、内部消火栓和外部空气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的基本理念一般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其基本环节是防灾、减灾、应急、重建及日常管理,然而以防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有效性的验证是一难题。日本的道路防灾基本体系是围绕危机管理−防灾对策进行的,而点检是日本道路防灾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68年开始实施道路防灾点检以来共实施10次点检。本文概述了日本道路防灾点检方法,对点检评价结果和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以点检为核心的道路防灾体系的有效性。本研究可以为中国道路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显然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时代巨变之下,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应因时而进、因势而行、因机而变,发展和配置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提供了新要求、新期望和新选择,同时智慧城市也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城市是实现人民城市共建共享共治理念的有效抓手,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城市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技术堆积有余,韧性建设不足”“顶层设计有余,基层治理不足”“政企主导有余,社会参与不足”和“城市竞争有余,在地适应不足”等困境。为此,今后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韧性治理、要素下沉、价值共创和嵌入适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纵火、爆炸、拥挤踩踏、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引起的非传统安全城市地铁事故多发频发,对民众的出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应急管理形势严峻而紧迫。2017年2月10日发生的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件作为典型个案,让人们认识到相关方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措施的重要意义,也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明显不足之处。在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地铁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监测预警系统、优化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工作人员应急技能、加强公众危机教育、完善事后恢复机制等对策建议,以力求更好地促进城市地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智慧与国际雨水管理先进理念融合后的话语创新。建设海绵城市,需要以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特别是要厘清绿色发展理念下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实质。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是人水和谐共生,主要技术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质是建设生态弹性城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研究城市减灾生命线系统及楼宇生命维持系统的特殊要求出发,提出保障应急电梯在灾害时运行的可靠性是有效实施整个楼宇机电设备技术减灾的核心,为此我们阅读了国外最新文献及资料编译成此文,目的在于介绍电梯系统综合抗震防灾技术对策的概念,方法及工作流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城镇防灾减灾的突出问题和公共安全的巨大需求,在综述灾害防治手段及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灾害科学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了小城镇灾害数字仿真与公共安全应急决策系统,解决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基础设施与抗灾设施的可视化管理、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与方法、公共安全应急决策、公共安全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及三维可视化等.该系统能够在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支持,增强小城镇的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重要前提.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黄河流域(片)现场抽查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及保护现状,深入分析了水源地变更或实际供水功能改变、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取水口水质监测频次不够、监测项目不全、水质存在污染风险等典型问题,从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核准、应急备用水源地规划及建设、饮...  相似文献   

20.
温州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国以来,温州市通过新建大量防洪减灾水利工程提高了防御台风暴雨的能力,但由于片面强调满足眼前利益,忽视洪水的出路,导致近几年来台风暴雨的灾害损失仍旧有增无减.因此今后防洪减灾系统的建设不仅要从约束、调度、管理洪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规范人的行为的角度进行建设和治理,突出社会管理及环境因素的治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防洪减灾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