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降低SCR系统的氨逃逸,结合泉州热电厂设备的特点及运行情况,对SCR系统运行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优化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火电是我国发电行业的主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实际生产中,火力发电过程工艺机理复杂,工况较多,各个设备运行参数之间相关性强,火电机组设备异常频发[1],基于神经网络LSTM模型使用设备在正常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建立模型告警模型,模型识别设备运行时发生的异常,尽早发现设备的劣化趋势,提前给出预警信号。本文针对火电机组设备运行参数异常,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设备运行参数相关性分析运行参数监测预警方法,并将所提出的方法成功应用于实际火力发电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以某台660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通过燃烧调整及SCR运行调整,研究了主要运行参数对氨逃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逃逸率随着脱硝效率提高而提高,当脱硝效率高于设计值(65%)时,氨逃逸率上升幅度增大;SCR入口NOx质量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约200mg/m3)使得氨逃逸率最低,最佳的燃尽风率和最佳氧体积分数分别为18%和3%,过高的燃尽风率或过高的氧体积分数对氨逃逸率的影响尤其显著;在额定机组负荷下,氨逃逸率较高,而机组负荷在500 MW及以下时,氨逃逸率总体降低约60%.  相似文献   

4.
NH3逃逸率高是火电厂烟气脱硝(SCR)系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逃逸的NH3与烟气中的水蒸气、SO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NH4HSO4,随着烟气的流动会吸附在空气预热器储热元件及引风机叶片上,造成空气预热器腐蚀和堵塞,大大增加烟气流动阻力,严重影响引风机正常运行。因此,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角度,研究分析脱硝系统NH4逃逸对引风机运行的影响,为实现合理可行的运行方式及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确估算光伏电站的中长期发电量对电网规划改进、调度优化、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中长期发电量预测与短期出力预测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出力预测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中长期电量预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随机森林算法FCM-RF和LSTM神经网络的中长期辐照度预测模型,进而提出间接预测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针对传统随机森林在数据差异性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传统随机森林算法模型进行了改进。设计了LSTM神经网络,解决了"长时间周期依赖"问题。最后经实验验证,该分布式光伏电站中长期发电量预测模型每月预测平均误差百分数MAPE在3.5%上下波动,各电站年预测值在1.1%上下波动,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硝系统普遍出现氨逃逸大、空预器堵塞严重、喷氨自动无法投入等问题。通过仿真设计优化、喷氨格栅调整、精准喷氨改造等优化手段,能改善催化剂入口氨氮摩尔比,从而保证NOx减排系统的稳定运行。喷氨格栅优化能实现对氨逃逸的控制,可以减少还原剂耗量和降低引风机电耗,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所给废气脱硝氨排放因子,会严重低估脱硝氨排放量。脱硝过程中,未参与还原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氮物,并通过固体颗粒物、脱硫废水等介质迁移外排,大部分最终以氨气形式排放至大气。使用未参与还原反应的氨气浓度代替"氨逃逸",能够更真实反映废气脱硝的氨排放水平。依据实际用氨量和理论用氨量之间的差值,可用于计算分行业的氨排放因子、烟气脱硝氨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8.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中,为了使还原剂与NO_x充分混合,最理想的状况是使还原剂的质量浓度分布与NO_x的质量浓度分布相一致。主要介绍了锅炉SCR脱硝系统喷氨适应性调整试验的测点布置、测量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等,通过实验可知,调整各喷氨支管手动阀开度可有效提高SCR喷氨适应性,降低氨逃逸量,降低出口NO_x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
徐昶  胡杰 《锅炉制造》2021,(2):33-35
对涡流混合式脱硝系统进行喷氨优化试验.通过喷氨支管手动蝶阀的调节,脱硝出口A侧不均匀度下降了4%;B侧脱硝出口不均匀度下降了24.8%.试验发现,NOx浓度沿烟道深度方向分布不均.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涡流盘结构限制导致的氨浓度分布不均;二是烟道结构导致的流场不均,从而影响脱硝反应进行得不够均匀.综合考虑经济与环保,推荐...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500 t/h燃煤锅炉脱硝系统氨消耗量过大的情况,进行脱硝系统的喷氨优化。优化后的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需满足《关于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发〔2015〕164号)的大气污染排放限制要求。即:NO_x排放浓度小于50 mg/Nm~3,同时要求平均氨逃逸小于3 ppm。  相似文献   

11.
梁勇  郁鸿凌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9,35(4):200-204,209
以某烟气脱硝工程3号机组为例,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偏差大、氨逃逸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喷氨均匀性调整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对喷氨格栅每路供氨支管上的手动调节阀进行调整,最终在反应器出口建立均匀、稳定的NO_x分布。优化调整前后系统A、B两侧的NO_x不均匀度分别从55.1%和19.2%,降至27.6%和14.7%;SCR脱硝系统的平均氨逃逸率从3.289 6 m L·m~(-3)降至1.265 7 mL·m~(-3),表明采用该优化调整方法可使反应器出口NO_x分布均匀,降低氨逃逸率,有利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高的问题,通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排放的烟气NOx中NO2含量高,且过量NO2的反应速度慢的机理研究,分析了余热锅炉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高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通过燃烧调整、更换新型催化剂、流场优化及精准喷氨等技术措施可有效降低氨逃逸率。  相似文献   

13.
电力市场日前电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电价预测精度不高,所以设计基于长短期神经网络的电力日前电价预测方法。采集出电力市场日前电价数据,利用LSTM神经网络处理采集到的数据,更便于电价后续判断与预测。在此基础上构建电力市场日前电价预测模型,以此实现电力市场日前电价精准预测。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电力市场日前电价预测方法的预测误差较小,预测精准度更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光伏组件表面会有大量的积尘,造成组件透光率下降,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光伏组件中的电池单元表面出现积尘时,该电池单元会由发电转为负载,导致其温度升高形成热斑。因此,积尘厚度预测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评估及光伏电站的运维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积尘来源,并在以倾角、时间为参数的光伏组件积尘量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光伏组件积尘量支持向量回归(SVR)预测模型,该模型与实际积尘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某300 MW机组锅炉存在喷氨量大,氨逃逸大造成空预器阻塞导致运行阻力大,SCR出口几个测点氮氧化物浓度不一致,脱硝出口NOx值与烟囱入口NOx值不对应,变负荷时烟囱入口NOx值响应慢导致喷氨无法投自动等问题.为了优化脱硝装置运行效果进行优化改造.综合改造前后各项统计数据分析,脱硝喷氨优化改造后,机组喷氨量至少下...  相似文献   

16.
《动力工程学报》2013,(3):205-209
以影响氨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脱硫效率作为输出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氨法烟气脱硫效率计算模型并对电厂脱硫效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氨法烟气脱硫效率计算模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运行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0%,模型的平均误差为0.53%,说明该烟气脱硫效率计算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烟气脱硫效率预测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7.
山区河流具有丰,枯流量差别很大,水位变幅高,枯水期短,且一般在冬季等特点;结合闽西山区的龙岩恒发火电厂冷却水供水系统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Z6170型柴油机改造后的进气总管喷射进气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在Fluent软件环境中,运用动网格技术模拟气门重叠期天然气逃逸过程,定量分析转速、进气提前角和排气迟闭角对双燃料发动机气门重叠期天然气逃逸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进气总管喷射进气双燃料发动机气门重叠期存在天然气逃逸现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升高,一个工作循环内气门重叠期CH_4逃逸量减少;气门重叠角大小对气门重叠期CH_4逃逸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进气提前角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动力工程学报》2013,(4):290-295
针对氨法烟气脱硫效率的预测问题,建立了以脱硫系统运行中8个主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进行优化,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PSO-BP)预测新模型,并利用某电厂脱硫系统20组运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寻优,避免了网络局部极小值的出现,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采用PSO-BP预测模型可以对氨法烟气脱硫效率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江西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多种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根据我省状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使用我省适用的脱硫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