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及教育价值等层面相契合,展现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来源和可行性.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能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化党史资源的影响,帮助学生主体在内心形成对红色文化精神的深刻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还能以正确党史观熏陶学生,帮助学生主体自觉抵制历史...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单一、深度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从丰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拓展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主阵地等方面,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集合了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经验,是现实风险与挑战的科学判断,是未雨绸缪的行为指导。其内涵丰富,相互联系,体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对于高校而言,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深刻领悟“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时代背景的现实需要。本文探讨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互促共进的可行性途径。高校应以党史学习为契机,着力加强党史教育队伍主力军的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和实践活动教育四大主渠道的改革创新,构筑党史学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新路径,形成“党史—思政”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行动指南。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教学不偏航的根本保障,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所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基本要求,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规律,坚持全面覆盖、充分融入的基本原则。在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和落脚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把握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态势,科学应对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切实提高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深入分析了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数字技术去中心化取向与思政课教学统一性要求的矛盾、数字技术工具属性与思政课教学价值理性的矛盾以及数字技术碎片化传播特点与学生系统化学习需求的矛盾等,提出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等基本原则,从构建更有“精度”的思政课堂、营造更有“温度”的思政课堂、打造更有“深度”的思政课堂等方面,对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新人、推动党和国家永续发展、促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结合受教对象的学情、生情,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学理性和有效性,把握融入内容和融入要求,做好五个“度”,以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教学质量,把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教研教改的重点。本文以“云南高职院校将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运用思政理论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了解本土红色文化融入云南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分析影响其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其目的在于为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别具特色,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广泛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文以邯郸地方文化资源为例,结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融入地方文化,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国人民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红色基因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需要。分析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打造“互联网+红色基因”平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和校园文化方面着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党的宗旨、信念,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文章从实践出发,提出党史融入思政理论课“实、活、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工作。“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根本遵循,以“三融”增强融入的针对性,以“三理”提升融入的学理性,以“三化”强化融入的实践性,全面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13.
融党史教育于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面对实施过程中的认识不到位、缺位和错位等现实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提高教师融党史教育于思政课教学的能力,深入挖掘党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加快构建融党史教育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特点,其在新时代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思想的重要源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自信.着眼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探求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中,团结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伟业的必然选择。以云南高校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为研究视角,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论述在云南高校中加强对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团结奋进,维护好民族团结,建设好美丽家园,对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提出通过深入挖掘云南地方史中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兴盛番族”锦幛的生动史实,到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实事例,通过在思政课上讲好民族团结的云南故事,引导各族学生成为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缔造者,共筑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出思政课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校隐性课程教育开始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因此在显性课程中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高校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展开,因此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显性课程中,发挥出各自的隐性育人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现阶段隐性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方面入手,将其显性特质转化为隐性属性,为高校显性课程与隐性思政的融合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现实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课题组随机选出湖南省8所高等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主题,从“大学生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两个维度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脉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现实困境,找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着力点,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托,有助于实现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由“隐性教育”向“显性教育”转化,从“被动理解”向“主动运用”迁移。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素质培养,建立思政课多功能实训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建设,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9.
探索“大思政课”赋能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策略,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赋能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持续深化并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是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理支撑、思想引领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善用百年大党“大历史”、中国当下“大成就”、全球风云“大视野”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及坚持“形式创新”,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让课程“活”“动”起来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力求为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