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社区服务管理必将呈现出三大新的发展趋势,为此,立足于立足需求导向、把握发展主流、综合利用资源、避免华而不实、杜绝短期行为、形成多方合力等综合对策,将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市民参政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城市是政治社会的重要发祥地,是人类制度文明的摇篮;市民是城市和城市治理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制度创新的智慧源泉。古往今来,在城市治理中有一条不变的真理,即冷漠滋生对抗,参与孕育和谐。因此,在一个城市里,市民参政是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而市民参与的范围、程度和力度则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标志,也是城市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市府南河改造工程和东京都隅田川改造工程为例,对中日两国在河流改造的同时,进行城市改造规划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将历史文化遗产运用于城市改造的手法在府南河的改造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在隅田川改造中更多的重视为居民提供更大的开放空间和提高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连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智慧城市是大连健康持续发展重要战略决策,为民生、公共群体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在这一指导思想基础上,基于辽宁省和大连市相关课题研究,以大连市老城区改造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为目标,以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和方法为切入点,用德尔菲法收集专家学者对智慧城市老城区改造问题的建议及评分,通过建立SWOT-AHP模型并利用R语言编程计算和分析,最后从国家、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三个层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存在问题的一种改进途径,整体政府理论为我国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市政热线是促进跨部门合作,提升城市治理的整体回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一些先锋城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整合市政热线,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和高位协调,也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绩效评估,促使各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让市政热线真正成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理念的一场变革。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总结其城乡绿地的生态人文资源、功能布局耦合、层级体系结构、精准匹配认知等发展特征,借鉴国内外前沿经验,提出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规划编制方法,即构建“战略-规划-实施”完整成果体系,建立多元生态要素融合的广义城乡公园体系,运用多样技术方法回应市民对绿色休闲空间需求等,进而提出青浦区蓝绿交织、城园相融、增绿筑景、乡村振兴、开放连通、环湖升级六大规划策略,力求对特大城市郊区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鞍山市是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域发展空间。目前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传统工业逐步衰落,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发展,是尝试向智慧城市转型的绝佳样本。而以物联网产业链为基础打造智慧城市,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产业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8.
城市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基本国策,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能力体现的是“绣花功夫”,展现的是基层政府的综合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设。在提炼概括松江区开展城乡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松江区创建“四位一体”“1+18+304+1322”网格化治理体系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依赖路径和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抓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步伐,还为哈尔滨市“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助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哈尔滨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区治理和小区治理,完善和提升公租住房运营直接影响到城市治理能力和有效性.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包容性增长理论和住宅社会理论,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公租住房运营实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公租住房运营提升城市治理有效性的五大机制.针对当前供求矛盾仍然突出、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资金来源需要拓宽等发展难点,建...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身份差异性以及精细化治理行动的有效展开离不开能够统筹各方的社区文化的"价值轴心"作用.就社区文化治理而言,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结构是不能动摇的组织前提.唯有基层党组织才能承担起文化定性、方向定位、原则定调的拱心石角色.基于文化治理所蕴含的机制创新、居民主体和文化价值的内涵向度,党建引领社区文化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剥夺和隔离造成了社区公共性的缺失,是制约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以“空间三元辩证法”为基础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上海市X区“邻里汇”公共空间在布局建设、治理架构、组织运营和服务发展方面的治理机制和逻辑。研究认为,邻里汇作为集社会交往、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为一体的社区共享空间,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一切参与主体行为的空间载体,空间治理应通过各治理主体的互动和协同来实现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共治的公共空间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3.
导读:城市治理需要城市行政执法来保证。目前我国城市行政执法治理理念模糊,结构功能紊乱,体制调配失序,人员素质欠佳,技术手段缺失。要达到使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目的,就必须对症下药,包括提升政府功能,培育自育能力,发挥市场优势,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使三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如何通过对个体情感以及群体意见倾向、正向氛围的把握、干预、引导,以推动社会创新治理,提高社会治理能效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情感治理为视角,通过对广州市GT街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站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心理服务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深度、情感治理主动性以及配套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从扩大居民深度参与、主动捕捉社区内多样情感需求、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内容、增强主体互动以及完善资源配套等方面入手,提升社区内各主体的社区认同感、获得感、情感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社区心理服务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发展与文化沉淀共同作用的时代背景之下,城市不断地寻求着两者和谐共存发展的有效手段。城市特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延续的重要空间载体,已经成为城市空间营建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多项现状问题的剖析,城市特色街区的设计重点将转变为空间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变化的节奏。基于城市特色街区未来趋势的展望,提出城市特色街区空间更新的四大基本要素:复合的功能业态规划、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统一协调的建设风貌、适宜的景观系统和尺度控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并辅以芜湖环镜湖特色街区更新设计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提出众多城市特色街区更新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落实特色街区更新策略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产业转型,进而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为例,探讨了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以此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资源优势,打造综合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完善三产服务业,提升区域中心服务职能;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服务经济的新型城市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了平宝叶鲁地区空间资源整合、区域一体化发展平台构建、区域对接等内容,为平顶山的城市转型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历史地段能够展示特定历史时期城市传统风貌、体现城市独特魅力、表现城市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堪称城市发展史上"活的化石"。但受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某些城市历史地段成为城市的弱势空间和发展的盲点,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淮安市里运河活力带城市设计为例,重点研究如何发掘城市历史地段的潜力,探讨城市历史地段功能和文化复兴的途径与方法,以为现代城市对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生活空间,也是公共空间、治理空间。随着“单位制”解体和社会流动性趋势加深,包括政府、居民、市场等多元主体活动共同塑造了城市社区的治理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疫情背景下针对外来人口社区的强流动性与基层社区治理弱协同性之间的矛盾,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以义乌市J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例,探索在后疫情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丰富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是一项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传承文化底蕴,实现人文和经济良性互动。通过梳理南京市鼓楼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案例,分析创建过程中的实现逻辑,探索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迅速发展,农民散失土地,进入社区集中居住。社区建设对失地农民市民化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制度性缺陷,制约着失地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通过调查J社区失地农民现状,探讨社区建设中制约其市民化的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