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用浊度法测出了LDPE-18D/DPE体系的双结点线,DSC法测出了相应的结晶温度曲线,从而得到了LDPE-18D/DPE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LDPE-18D/DPE体系中,因具有不同的相分离机理而形成不同结构的微孔膜;当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为10%~30%时,体系将首先发生液-液相分离;当初始质量分数为40%~50%时,体系将发生固-液相分离,而当初始质量分数大于50%时,体系将不会产生微孔结构;微孔膜的孔径随着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研究了淬冷温度、粗化时间等影响液滴生长的动力学因素对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LDPE/DPE微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粗化时间的条件下,随着LDPE/DPE体系冷却温度的逐渐升高,孔径逐渐变大。对于质量百分数为20%LDPE/DPE体系,在结晶温度以下(0℃、30℃、60℃)粗化时。温度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较小。而在90℃的恒温条件粗化时,体系始终处在液一注相分离区域,最终得到微孔膜的孔径接近5μm。在结晶温度以下(60℃)进行恒温粗化,粗化时间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不大;而在结晶温度以上(90℃)进行恒温粗化时,则是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微孔膜的孔径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3.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研究了淬冷温度、粗化时间等影响液滴生长的动力学因素对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LDPE/DPE微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粗化时间的条件下,随着LDPE/DPE体系冷却温度的逐渐升高,孔径逐渐变大.对于质量百分数为20%LDPE/DPE体系,在结晶温度以下(0 ℃、30 ℃、60 ℃)粗化时,温度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较小.而在90 ℃的恒温条件粗化时,体系始终处在液-液相分离区域,最终得到微孔膜的孔径接近5 μm.在结晶温度以下(60 ℃)进行恒温粗化,粗化时间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不大;而在结晶温度以上(90 ℃)进行恒温粗化时,则是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微孔膜的孔径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低密度聚乙烯(LDPE)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以二苯醚(DPE)为稀释剂,利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LDPE/4A沸石共混微孔膜.共混膜的孔径随着4A沸石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4A沸石添加量从0增加到10%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从1.4MPa增加到1.74MPa,断裂伸长率从41%增加到56...  相似文献   

5.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液体石蜡为稀释剂,用热致相分离方法(TIPS)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实验测定了UHMWPE/液体石蜡体系的相图,研究了冷却速率、UHMWPE初始浓度和分子量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压汞法表征了微孔膜的微观结构及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同时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结果表明,UHMWPE/液体石蜡体系只存在由聚合物结晶导致的固-液相分离过程,UHMWPE初始浓度的增加或冷却速率的加快均可以导致膜平均孔径和水通量的减小;聚合物分子量影响着膜的结构与性能,聚合物分子量增加时,膜的孔径和水通量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选择乙烯的摩尔分数为38%的乙烯-乙烯醇的共聚物(EVOH)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方法(TIPS)制备了亲水性高分子微孔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微孔膜的形态.结果表明,分相的方式及微孔的大小由聚合物的含量及冷却速度决定.EVOH含量越少,则越易发生液-液相分离;冷却速度越慢,则微孔的尺寸也越大、EVOH摩尔分数为60%时,如果冷却速度很慢,则发生液-固相分离;如果冷却速度较快,则可同时观察到液-固相分离和液-液相分离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对聚偏氟乙烯(PVDF)/碳酸二苯酯(DPC)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PVDF微孔膜.通过稀释剂的溶度参数对体系的相容性进行分析,热力学相图和不同PVDF质量浓度下制备的微孔膜断面照片均证明该体系具有较宽的液-液相分离区.PVDF/DPC体系偏晶点对应的PVDF浓度约为质量分数56%,低于此浓度体系降温后先发生液-液相分离,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微孔膜断面结构由双连续结构转变为蜂窝状结构,且膜孔孔径减小,高于此浓度体系降温后只发生固-液相分离,微孔膜断面呈块状紧密堆积结构.较快的冷却速率有利于低PVDF浓度时较小孔径膜和高PVDF浓度时较小球粒尺寸膜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在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稀释剂如液体石蜡(LP),以降低聚乙烯的熔体黏度,同时作为微孔膜的造孔剂。文中首先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了UHMWPE/LP体系是属于强相互作用体系,然后通过热台-显微镜装置在慢速的升温和降温过程中获得了相平衡温度曲线,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试获得了结晶温度曲线,发现相平衡温度与结晶温度均与聚乙烯含量成正相关性,分别组成了UHMWPE/LP体系的热力学相图中的相变开始和相变结束时的温度曲线。该相分离发生在100~130℃的温度范围内,是由于该体系中聚乙烯结晶引发了固-液相分离,该体系的相分离过程可以认为是晶相与非晶相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最后扫描电镜照片也表明UHMWPE/LP体系中的液体石蜡会削弱聚乙烯的结晶能力,影响冷却后非晶相的尺寸,从而改变萃取后微孔膜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混合溶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微孔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非溶剂对ECTFE/癸二酸二丁酯(DBS)体系结晶趋势的影响.通过相容性分析及ECTFE微孔膜断面结构的观察,非溶剂亚磷酸三苯酯(TPP)的加入能使ECTFE/DBS体系从固液相分离转变为液液相分离.当非溶剂与溶剂的质量比比例(TPP∶DBS)为4∶6时,可制得孔径均匀的双连续结构ECTFE微孔膜.此比例下的热力学相图显示,ECTFE/DBS/TPP三组分体系具有较宽的液液相分离区,该体系偏晶点所对应的ECTFE质量分数高达50%.  相似文献   

10.
在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稀释剂如液体石蜡(LP),以降低聚乙烯的熔体黏度,同时作为微孔膜的造孔剂。文中首先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了UHMWPE/LP体系是属于强相互作用体系,然后通过热台-显微镜装置在慢速的升温和降温过程中获得了相平衡温度曲线,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试获得了结晶温度曲线,发现相平衡温度与结晶温度均与聚乙烯含量成正相关性,分别组成了UHMWPE/LP体系的热力学相图中的相变开始和相变结束时的温度曲线。该相分离发生在100~130℃的温度范围内,是由于该体系中聚乙烯结晶引发了固-液相分离,该体系的相分离过程可以认为是晶相与非晶相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最后扫描电镜照片也表明UHMWPE/LP体系中的液体石蜡会削弱聚乙烯的结晶能力,影响冷却后非晶相的尺寸,从而改变萃取后微孔膜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先开环聚合后取代的方法合成了聚二苯胺磷腈(PDAP),将PDAP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共混制得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等方法,对PDAP/LDPE共混物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DPE/PDAP共混物具有比LDPE更高的热稳定性;LDPE/PDAP共混物出现了两个玻璃化转变,相对于纯组分而言发生了偏移;广角X射线衍射表明LDPE/PDAP共混物结晶度相对于LDPE有所降低,同时发现有新的晶型出现,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LDPE/PDAP出现了α、β、γ三个明显的转变,并且与PDAP的添加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硫酸钙晶须(CSW)增强低密度聚乙烯(LDPE)(LDPE/CSW)复合材料,考察了CSW用量对复合体系的界面结构、抗拉性能、熔融和结晶特性以及热分解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SW在LDPE基体中分散均匀且界面结合良好,提高了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但降低了断裂伸长率和拉伸韧度,在CSW用量为15%(wt,质量分数)制得的LDPE/CSW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3.18MPa,弹性模量为158.98MPa,断裂伸长率为167.53%,拉伸韧度为20.02MJ/m~3;CSW的存在对LDPE相的熔融和结晶温度影响甚微,但使LDPE/CSW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讨论石墨烯、石墨烯微片对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力学性能、颜色、透光率及透氧率的影响。方法使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不同石墨烯质量分数的石墨烯/LDPE复合材料,检测并比较其性能变化。结果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微片的加入,使LDPE薄膜的弹性模量提高了9%~50%,横纵向拉伸强度提高了2%~30%,透光率降低了10%~60%,透氧率提高了10%~15%。结论由于石墨烯比表面积大、刚性高,对LDPE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同时可提高薄膜透氧率,加深LDPE材料的颜色,降低薄膜透光率。  相似文献   

14.
聚甲醛/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甲醛(POM)共混制备POM/LDPE共混物,其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当LDPE含量为10%时,POM/LDP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从纯POM的0.30降低到共混物的0.13,磨痕宽度从POM的4.44mm下降为3.94mm。POM及POM/LDPE共混物磨擦表面的SEM、FT—IR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共混物中的LDPE向钢环转移形成磨屑,有效地隔离了两摩擦面的接触,起到了减摩耐磨剂的作用,明显降低了POM树脂摩擦系数,提高了POM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5.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融混合将有机杂环磷酸酯1,3,5-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酯基)苯(FR)和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阻燃剂(IFR)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用,制备出新型膨胀阻燃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IFR/LDPE)。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IFR对LDPE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用Jeziorny法、Ozawa法及莫志深法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阻燃改性前后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用Kissinger法、Takhor法研究了纯LDPE及IFR/LDPE共混体系结晶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IFR的加入在提高LDPE阻燃性能的同时,对LDPE结晶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但是阻碍了PE分子链的规则排列,使LDPE晶体的生长减慢,最终使阻燃聚乙烯总的结晶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g-马来酸酐(MA)作为相容剂制备了可光催化降解的TiO_2-(LLDPE-gMA)/LDPE薄膜。采用SEM、XRD、FT-IR对制备的TiO_2-(LLDPE-g-MA)/LDPE薄膜样品进行了表征。由于引入的LLDPE-g-MA改善了纳米TiO_2与LDPE之间的相容性,TiO_2-(LLDPE-g-MA)/LDPE薄膜具有更高的伸长率。SEM结果显示,LLDPE-g-MA显著削弱了纳米TiO_2在LDPE中的团聚,使高分散度的纳米TiO_2具备更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增加了降解过程中的膜质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简述了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热力学依据,即聚丙烯/稀释剂二元体系的固-液、液-液相分离和弱相互作用体系的综合平衡相图,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对相图的影响,以及实际TIPS过程的非平衡相图。以此为依据,概述了TIPS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成膜机理。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综述了稀释剂与聚丙烯的相互作用、稀释剂的流动性和结晶性、初始浓度、冷却速率及成核剂对膜结构的影响。最  相似文献   

19.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十二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测试了不同体系的固-液相分离温度,研究了稀释剂、冷却条件、聚合物浓度对膜断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聚砜(PSf)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改性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PSf-CA中空纤维血液透析膜,表征膜的微观结构、亲水性、渗透性能、溶质清除率以及机械性能,讨论不同共混比和不同品牌聚砜对PSf-CA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模拟液流速和不同透析液流速对溶质清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f(质量分数19%)与CA(质量分数2%)总量(质量分数)21%、PVP-K30(质量分数)10%和DMAc/DEG质量比5/1为铸膜液体系时,PSf-3所制备的膜具有最佳的透析性能,其超滤系数为1 695mL/(m~2·h·kPa),对肌酐、磷酸氢二钠、维生素B_(12)的清除速率分别为116 mL/min、115 mL/min和105mL/min,断裂强度为5.65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