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分角质和粉质,其结构的软硬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小麦脱皮制粉中,脱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麦的硬度,利用硬度指数测定不同脱皮率的小麦,脱皮率越高硬度就越小。了解脱皮过程中小麦硬度的变化,可为制粉中磨辊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脱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制粉系统中1B磨研磨和分级.脱皮率越高,小麦的表面硬度就越低,在相同磨辊技术参数和轧距不变的前提下,麸片就越小,产生中粒的麦渣、麦心就越多.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小麦脱皮制粉的优点、脱皮制粉与传统制粉的区别以及在生产优质面粉时,制粉前对小麦进行脱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脱皮制粉技术在改造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近几年研究和开发的最机关报小麦脱皮制粉工艺,以山东乐陵面粉厂日处理小麦120t脱皮制粉改造设计为实例,综述了现代脱皮制粉新技术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5.
小麦加工方法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脱皮制粉方法与传统制粉方法的根本区别,分析了影响面粉品质和干扰制粉工艺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小麦脱皮制粉方法对面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小麦脱皮制粉工艺,并从制粉流程、润麦条件、小麦粉营养特点3个方面将其与传统制粉工艺进行对比。阐述小麦皮层尤其是糊粉层的营养特性,同时归纳总结脱皮制粉对小麦粉安全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小麦脱皮技术和脱皮机的发展情况,并对脱皮制粉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地选择高、中、低筋5种小麦,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润麦温度、润麦时间对小麦硬度、小麦粉水分、小麦粉灰分、4、麦粉白度、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麸皮出率、制粉总评分等制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单颗粒硬度、小麦粉灰分、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细麸出率、总麸出率、弱筋小麦的制粉综合评分等均与入磨水分负相关;小麦粉白度、粗麸出率、中强筋小麦的制粉综合评分与入磨水分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润麦时间对小麦单颗粒硬度、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麸皮出率、小麦粉白度没有影响,润麦时间对小麦粉灰分、制粉综合评分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具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粒度硬度水分调节和制粉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阐述了小麦粒度范围和分离方法;小麦硬度和检测方法;小麦水分调节的理论、加水量、吸水率和渗透速度;不同粒度小麦的水分调节试验和不同粒度小麦的制粉性能试验:包括制粉结果、破碎磨剥刮率和中间货料出率、灰分曲线、蛋白质和面筋出率、粉质仪曲线数据,以及方案比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染菌的小麦为原料,对小麦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制粉和分层研磨,分析小麦中赭曲霉菌丝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加工工艺对赭曲毒素A(OTA)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赭曲霉菌丝体主要依附在小麦两端的表皮上,并逐步向内延伸。OTA含量为2.26~185.4μg/kg的小麦制得的小麦粉中OTA含量减少了50%~68%。麸皮和细麸中OTA平均总量之和约为72.75%,OTA主要分布于小麦的麸皮和细麸中,而在胚乳中则很少。通过检测小麦经分层碾磨设备后各样品的OTA含量,发现分层研磨可以有效去除小麦中的OTA毒素。经3次研磨后,脱皮率约为18%,脱皮小麦中OTA的含量减少了44%~63.06%。在制粉和分层研磨过程中并没有促进OTA的生成或消除,只是对其进行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面粉生产企业根据面粉的类型采购合适的小麦并保证实际生产中面粉品质始终如一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室制粉是评估小麦和面粉品质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对工业制粉的重要指导。不同种类的小麦研磨后得到的面粉在颗粒度、形状、硬度上均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制粉过程中必须准备合适的小麦,其中小麦的硬度和磨辊的压力会影响面粉的颗粒度和破损淀粉含量,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面团的吸水特性和流变学表现。因此,必须制定出标准  相似文献   

11.
小麦调质(也称润麦)是小麦在制粉之前加入水分、降低籽粒硬度以适合研磨的过程,是小麦加工的关键和决定环节,调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出率、电耗)和面粉质量。近百年的工业实践证明,调质处理能有效的调整小麦的物理、生化、制粉工艺特性,能够增加小麦皮层的韧性,降低胚乳的硬度及麦皮与胚乳的结合力,使之处于适合制粉的状态。这样,既保证了麸皮在制粉过程中的完整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刮尽胚乳以提高出粉率,降低小麦加工的电耗,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2.
小麦调质(也称润麦)是小麦在制粉之前加入水分、降低籽粒硬度以适合研磨的过程,是小麦加工的关键和决定环节,调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出率、电耗)和面粉质量。近百年的工业实践证明,调质处理能有效的调整小麦的物理、生化、制粉工艺特性,能够增加小麦皮层的韧性,降低胚乳的硬度及麦皮与胚乳的结合力,使之处于适合制粉的状态。这样,既保证了麸皮在制粉过程中的完整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刮尽胚乳以提高出粉率,降低小麦加工的电耗,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小麦脱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脱皮清理工艺中,脱皮机设置在润麦之后,对工艺效果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多次着水润麦,能有效地改善小麦的结构力学特征,有利于小麦制粉的剥刮和研磨。  相似文献   

14.
现有小麦制粉生产线皮磨系统使用齿辊磨粉机研磨的方法未考虑分离胚芽,对麦皮损伤过大,产出粘麦皮的细小胚乳粒过多。我们设想研发一种能在麦皮和胚芽破损率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把小麦胚乳与麦皮及胚芽与粘有麦皮的粒胚乳分离开的撞击脱皮脱胚机。理论分析和样机原理试验显示:撞击脱皮脱胚机能在最大限度保持麸皮和胚芽完整的前提下,达到把胚乳与胚芽和麦皮分离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麦硬度质量状况和硬度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籽粒硬度与小麦制粉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利用单颗粒谷物分析系统(SKCS)对我国2006年收获的1361份商品小麦样品,687份品种小麦样品的硬度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品小麦中硬麦、软麦分别占35.2%、7.2%,软麦比例偏低,不同硬度小麦混杂严重.品种小麦中硬麦、软麦分别为60.1%、10.4%,软麦比例仍然偏低,小麦硬度的一致性较好.利用国产JYDB100型小麦硬度测试仪得到的硬度指数值与SKCS测试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5),根据AACC对小麦硬软的分类和SKCS与JYDB100的关系,对我国小麦的硬度分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麦硬度及其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汇总了国内外有关小麦硬度及其测定的大量研究资料,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测定小麦硬度方法,指出了角质与硬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用研磨时间来反映小麦硬度较为科学。从全国十四个主产小麦省、自治区共收集了376份小麦样品并对其硬度进行了测定,对其中部分样品进行了制粉、面包烘焙及其他理化指标分析试验,比较了软、硬小麦间的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硬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系统介绍软、硬小麦品质和加工特点,籽粒硬度测定方法及对小麦制粉影响;从生化 和遗传学角度,分析小麦硬度形成及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小麦润后脱皮制粉新工艺与立式锥筛小麦脱皮机的性能及工艺测定结果。该机具有简化工艺流程与设备,独立风网气力输送,积木组合式结构,美观紧凑,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小麦籽粒进行脱皮处理,研究脱皮率对小麦粉、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脱皮率的增加,小麦粉的蛋白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脱皮率为6%时达到最高值;面团的黏度崩解值下降,回生值和蒸煮稳定性升高,扫描电镜图显示面筋网络的排列更均匀致密;馒头的综合感官评分增加,硬度、胶着性和咀嚼度下降,内聚性和回复性上升。脱皮率为0%~6%时面团和馒头的品质明显改善,在6%~12%时其品质提升幅度减缓。6%脱皮率能有效保留小麦粉的营养物质,改善馒头的品质,是较理想的脱皮程度。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的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主要集中在小麦的糊粉层及麦胚中.传统制粉方法中糊粉层随其他小麦皮层以麸皮的形式去除,造成营养组分的大量流失.为最大程度减少微量营养素的流失,探索小麦营养富集的加工方法,本文拟采用剥皮制粉方法,以剥皮率为研究点,高、中、低筋3种小麦为原料,探讨不同剥皮率下小麦粉中矿物质、植酸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剥皮率对面粉的灰分、白度影响明显;不同剥皮率下,面粉中矿物质的含量差异性显著,4%的剥皮率能有效的改善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及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