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渠道的膜料防渗因其防渗效果好、适应变形能力强、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等诸多优点正被广泛采用。但在汛期或雨后,很多采用此种防渗措施的挖方渠道,常伴有大面积的脱坡、鼓膜等破坏现象发生。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排水减压措施不当或无排水减压措施,没有很好地削减防渗膜外的水压力造成的。查哈阳灌区主干渠0 000至1 700段防渗工程,2000年即已完工投入使用,通过几年运行,尤其经受了2003年洪水考验,效果较好。现把查哈阳灌区主干渠防渗段排水系统的布置与细部构造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防渗土工膜下的排水减压结构是防渗设计中的关键措施之一,过去有一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未采用排水减压措施导致防渗体系破坏,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提出的排水减压结构的设计,实践表明,该排水减压结构能有效解决土工膜下的排水减压问题,保证土工膜防渗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正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压差控制式高精度逆止阀设备及应用方法》,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设备及应用方法主要解决了输水渠道上的单向减压排水问题,是长江科学院在科研中紧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要需求获得的又一创新成果。在输水渠道的设计和施工中,为了提高渠道输水效率,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渗入渠床损失水量,需要对输水渠道进行防渗工程措施。渠道防渗工程措施是在渠床上面铺设土工膜,在土工膜上铺设刚性衬砌。由于刚性衬砌厚度很薄,当渠坡地下水位高于渠道内水位10~15cm时,水压力将衬砌板浮起而破坏,这是一个条件苛刻而难以稳定安全的棘手问题。本专利方法是采用单向排水减压措施,可以控制水流的单方向通过,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启动水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渠道设计中,遇到了当地下水位高于渠底或渠外水位高于渠内水位时,对刚性衬砌渠道将产生渗透破坏问题。由于渠道衬砌厚度很薄,当外水位超过渠内水位0.1~0.15m时,即可将衬砌板浮起而破坏,这是一个设计条件苛刻而难以稳定安全的棘手问题,初步设计中依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采取排水减压措施,但遇到了内外水头差大的渠段排水流量大和逆止阀布设数量多等问题。现主要讨论地下排水和其它措施解决渠道衬砌板抗浮稳定设计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5.
渠道防渗常采用粘土防渗、混凝土板防渗,浆砌石、干砌石或混凝土板下铺土工膜防渗等防渗型式,因其造价较高,多在有国家投资的条件下采用,靠管理单位和受益村屯自筹采用较少。笔者在宁安市江南灌区红旗渠防渗中采用大地膜防渗、既解决了渠道渗漏、也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 红旗渠为山区渠道,干渠沿等高线布设,坡水排水多用排水涵与渠交叉,该防渗段设计流量 1.3 m3/s,流速0.5 m/s,渠底宽4.5 m,边坡内坡1:1.25,外坡1 :1,堤高1.2m,水深0.6m,渠道土质为细砂土。该段有交叉排水涵,排水涵内径1.0…  相似文献   

6.
土工膜作为有效的防渗材料,在水库除险加固,特别是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防渗士工膜下的排水减压措施是防渗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排水减压措施能有效防止土工膜不被顶起,从而保证土工膜防渗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渠道衬砌技术现场试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海涛 《防渗技术》2002,8(2):16-19
通过现场试验,对渠道防渗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强度,衬砌形式及厚度,分缝形式,伸缩缝土止水材料,防渗形式,排水结构形式,防冻胀措施等进行现场试验和观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总干渠防渗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 前言透水地基上土坝基础的防渗措施,通常可采用水平和垂直两种型式。从工程运用看,垂直防渗墙效果显著,渗漏量小,坝基渗透稳定可靠,有条件时宜尽先采用。当复盖层较深,地层砂砾石渗透稳定性较好,或坝基总漏水量不太大,且不致影响水库正常效益时,则采用水平防渗铺盖较为经济。由于水平防渗或悬挂式垂直防渗措施不能完全截断渗水,故通常还需结合坝后排水减压工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输水损失,采用渠道全断面现浇混凝土衬砌的防渗措施,对于土质较好且渗透系数较小的全挖方渠段,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渗作用。针对存在侧向或者垂直渗漏问题的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加强防渗。对于衬砌结构在地下水位高于渠水位时可能发生失稳的安全隐患,设计了由排水垫层、透水软管和逆止阀等配套的排水设施,并在渠坡采用塑料排水盲沟作为排水垫层。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排水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运光 《人民长江》1996,27(6):21-23
我国已修建了8万多座水坝,其中90%以上为土石坝,相当一部分土石坝采用不平防渗设施且多经受了较高库水位的考察,坝基渗流保持稳定,但也有少数工程出现了渗流破坏,甚至导致失事,首先引举了由于水平防渗与排水减压设施不妥造成事故的一些实例,然后论述了改进水平防渗与排水减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尼尔基水库的坝址工程地质条件,通过三维渗流电网络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分析研究,堤出在右岸副坝下游设排水减压并列与坝上游水平防渗匍盖相结合的渗控处理措施,能有铲地防止右岸副坝下游发生浸没,确保尼尔基镇的安全,并且比原设计的左垭口和中间区做垂直防渗及右垭口区坝下游设排水减压井列的处理方案,节省投资近25%,本文案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建议工程设计中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12.
成旭东 《人民长江》2000,31(4):9-10
江垭地下厂房位于灰岩地区,系浅埋式地下洞室群结构,针对洞室以层面渗水和构造汇水为主的特点,对厂区地下水采取排、堵、截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防渗排水系统由厂房排水廊道、大坝右岸防渗帷幕和厂房临河侧防渗帷幕和厂内减压排水系统构成。水库不依赖大坝帷幕封堵。厂区4区排水廊道环抱主洞群并形成垂直排水帷幕,拦截渗向厂房洞室的地下径流,保证了厂房的施工和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渠道防渗是一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工程措施,此项技术在晋中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全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包括渠道防渗材料,防渗型式,渠道冻胀及防冻胀处理措施、防渗渠道的施工和防渗运用效果。其防渗材料分为:砌石、预制混凝土板、塑料薄膜以及采用U型渠道断面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试验 ,对渠道防渗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强度、衬砌形式及厚度、分缝形式、伸缩缝止水材料、防渗形式、排水结构形式、防冻胀措施等进行现场试验和观测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总干渠防渗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维封闭式多功能室式结构是将多种土工合成材料焊接或粘接组合在一起,表面浇筑成砼板,可以起反滤,隔离,排水,加固防渗,防冲刷,抗冻胀等多功能于一体,在江河堤防护坡岸,土坝护坡,渠道防渗防冲,公路铁路路基加固、建筑物基础固结排水等工程中,可以广泛采用,性能优越,造价低廉,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创业水库土坝坝基渗流稳定性的分析,认为坝基存在渗透稳定问题,需采取防渗处理措施(垂直防渗下限宜深入粘性土层,上限与坝体防渗相接;设坝体排水、坝基减压设施)。  相似文献   

17.
输引水工程线路长,沿线地下水位复杂多变,防渗结构存在抗浮稳定问题,一般采用排水减压措施进行处理,具有单向排水功能的逆止阀是最为可行的选择,但现有逆止阀产品仍存在安装方向要求严、施工精度要求高、启闭不灵活、长期性能差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逆止阀应用条件,从启闭原理、止水方式和防淤堵等方面入手,研发了压差放大式的新型逆止阀;逆止阀的开启和关闭只通过压差控制,无需任何外力,无方向性要求;采用了压差放大式结构和弧形接触止水方式,提高了启闭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专门的防淤堵结构并考虑了产品的疲劳破坏问题,保障了产品的长期性能。逆止阀可作为渠道、堤防和河道的护坡、大坝水位波动区、输水隧洞、航闸底板及其他涉水建筑物等工程防渗结构的排水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8.
堤防防渗加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渗透破坏是堤防工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险情,要做好渗透破坏的除险加固工作,应了解渗透破坏的类型,并进行防渗加固方案比较,以找出经济合理的加固措施。重点讨论了采用黏土斜墙法、复合土工膜防渗法、贴坡排水法、压浸平台法、劈裂灌浆法进行堤身防渗,以及采用加盖重、加铺盖、帷幕灌浆、排渗井、减压沟、土工膜及垂直防渗墙进行堤基防渗的方法。指出堤防防渗方法的确定取决于堤身的土质和填筑质量、堤基土体的地质特性及堤防周围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必要时应采用渗流计算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19.
渠道防渗是提高渠道使用寿命,保证输水安全级输水效能的重要途径。而渠道排(渗)水技术作为防渗的辅助措施更是渠道运行安全的有力保证。因此重视和发展防渗及排(渗)水技术对渠道工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渠道渗流及堤基排水不畅对渠道造成破坏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列举防渗排(渗)水的几种施工方法及渗流造成破坏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甘、临、高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严酷,是黑河流域渠道工程冻胀破坏多发区.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地质、不同地下水位等工程特点,采取换填砂砾石垫层、提高渠道防渗能力、排水、提高渠道防渗体抵御冻胀破坏的能力、设置保温材料、暗管输水、透水衬砌、加强运行管理等多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实施中的冻胀破坏问题,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