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水土流失监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技术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研究了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规律,并对水土流失进行了预防和管护。  相似文献   

2.
白露  杨恒  宋艳 《山东水利》2023,(4):31-32+35
山东海河流域涉及黄泛平原风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文章基于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在调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土流失多领域综合治理措施、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监管、优化监测站点布局、现代化升级改造现有监测网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可以清楚了解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强度、类型及危害,进而掌握其发展规律,对其他地区未发生的水土流失事件起到预防作用。文章介绍了济源市虎岭河小流域的概况,监测站2015年汛期水土流失监测情况和结果,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国家宏观决策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水土流失监测设施设备落后、监测周期长、费时费力,可靠性差,不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人为因素对观测数据和科学性影响比较大。该研究通过研制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器,运用在线监测方法、手段,对水土流失进行实时测量,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动态实时监测,形成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对监测点数据采集的关键设备一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器的原理等作了介绍,该监测器与传统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监测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桥 《人民长江》2017,48(12):22-25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水土流失监测仍处于初始阶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的量化标准却相对原始。因此,在简单分析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指标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典型小流域遥感监测、插钎法监测、径流小区监测、控制站观测等多种监测方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耦合其相关度,从而实现多种监测数据的融合,最终实现对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精确估测。结合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量化技术,详细介绍了小流域基础监测体系、土壤侵蚀量化监测体系以及水土流失预测模型,阐述了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效益的量化监测方法。相关成果可为典型流域后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关于水土流失成的面源污染监测尚没有具体规定.本文以径流小区为基础,对面源污染监测从监测装置、监测过程及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可为今后我国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监测有关规定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2021年天津市市级监测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科学评价天津市市级监测区内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判断今后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方向。通过综合运用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和模型计算的方式方法,得出天津市2021年市级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20年市级监测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2021年天津市市级监测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45 km2,占市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0.18%,以轻度侵蚀为主。与2020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97 km2,减幅9.65%。水土流失总体呈减少趋势。天津市市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内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下降,区域水土保持功能稳步提升,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局部生产建设活动人为扰动用地,需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水土保持监管。  相似文献   

8.
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匣小流域为坡地水土流失监测试点,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手段,以坡地径流小区定位观测为依据,建立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定位、定性、定量监测各种坡地类型的水土流失量、污染物流失量,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提供数据,为全市山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工作提供经验及方法,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针政策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水利》2006,27(3):1-1
为了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部根据《水土保持法》以及《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了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面积222.9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3.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8%。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将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各级政府指导水土流失防治的依据,对更好地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是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监管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对其开展水土流失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方法,监测的技术进行探讨,并就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GIS技术的应用,结合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利用GIS对空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特殊功能,实现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系统数据与图形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的科学性,为减少水土流失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原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问题,提出典型那曲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方案,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使水土流失监测治理系统,实现对那曲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并且可以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对水土流失措施做出及时调整,使得在不同时期的水土流失措施的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路峁矿井位于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减少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分析了项目概况和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采用引用监测资料法确定了施工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预测了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并提出了相关指导性意见,为项目水保建设和防治水土流失以及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对象是基于地理国情数据开展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生产出土壤侵蚀地块图斑数据.该数据经野外验证合格后与利用DEM数据计算出的坡度坡长因子数据及其他因子数据叠加,计算出最终的土壤水蚀模数.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用表明,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水土流失动...  相似文献   

15.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传统方法对区域性水土流失的监测准确率偏低。提出河道整治区域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法,分别提取降雨侵蚀力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坡度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及生物措施因子,在划分水土流失强度等级标准后,通过对水土流失因子的叠加计算,得到水土平均流失厚度,从而确定水土流失级别。通过对比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准确监测水土流失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公路工程为例,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北方土石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挖填总量较大,挖填转运后,需在新建的取土场外借用大量土方,对修路产生的弃土,首先考虑利用取土坑进行排弃,不能利用取土坑路段再考虑单独设置弃土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土流失,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必不可少,监测过程中重点对象是防治责任范围监测、动用土石方监测、土壤流失量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监测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当前3S 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土流失监测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萍乡市安源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为例,阐述了3S 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3S 技术具备高效的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其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空间尺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的标准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重点防治区("三区")、小流域及监测点(小区)的水土流失监测目标、内容、指标及方法进行阐述,探讨针对不同空间尺度水土流失监测对象,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性强的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成果数据量庞大,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费时费力,难以满足长江流域全覆盖监测需求.结合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特点,基于ArcGIS平台研发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解译成果质检工具,包括坐标检查、拓扑检查、逻辑检查、接边检查等.该方法能够快速对大批量成果进行质量把关,方便成果修改,最终确保成果规范统一,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最新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青岛市的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和水土保持的效益.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提出增加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立标准小区,监测水土流失等措施,从而为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