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微量Ti对高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片W_(09)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Ti量高由于生成Ti(CN),导致脱碳困难,使弥散的第二相粒子增多,影响晶粒长大,难磁化晶粒位向增多,磁性恶化。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用途很广。工业、农业、国防交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都需要。可作各种类型的电机,中等功率变压器、音频变压器、变流器、焊接变压器、磁开关铁芯等。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急需要数量大、质量好的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硅钢片。目前,我国生产硅钢片主要是用热轧方  相似文献   

3.
试验了弯曲圆弧半径(2.5~7.5 mm)、拉紧力(20~80 N)和试样轧制方向对进口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反复弯曲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弯曲圆弧半径R为5 mm时,随拉紧力由20 N增加到60 N,纵向试样的反复弯曲次数由24次降低到11次,当拉紧力由60 N增至80 N时,反复弯曲次数不变;拉紧力为60 N时,弯曲圆弧半径R由2.5 mm增至7.5 mm时,纵向试样的平均反复弯曲次数由6.5次增加到20.7次。纵向试样的反复弯曲次数较横向试样高6.6%~22.7%。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Al对元取向电工钢焊接性产生气泡和焊道宽度方面的影响。钢板中添加铝后,氮弧焊(GTA)产生的气泡减少,焊道宽度增加。发现铝对焊接气泡产生下列影响。无机一有机涂层中的有机组分被焊接热量气化,生成CO;CO在熔池中被分解,变为溶解C和O;铝起到脱氧剂的作用,使熔解氧减少,从而使熔池凝固时生成的CO减少。结果在钢中添加铝使气泡减少。铝对焊道宽度的影响如下:在用户退戈处理后焊接的情况下,退火过程中在切割面形成了氧化物薄膜,对于焊接时从氧化膜连入熔池的溶解氧,铝起到脱氧作用,结果使焊道变浅和变宽,因为O能使焊道形状深且窄。  相似文献   

5.
对CSP流程生产的W540和W800两个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中析出物尺寸在卷取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流程生产的W20热轧板的析出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SP流程生产的电工钢在卷取后,析出物尺寸略有减少;随Si Al含量的提高,析出物的平均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以AlN为主转变为以MnS为主.不同流程生产的成分相近的电工钢中析出物的平均尺寸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0~0.022wt%范围的铈含量对四种无取向电工钢显微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成品退火后,晶粒尺寸随铈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含铈0.011wt%的钢中达到最大值。含铈0.003wt%的钢具有最强的(110)〈001)织构。在铈含量相同的钢中,(111)〈uvw〉纤维织构的强度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和预退火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磁通密度随铈含量的增加而稍微增加,并在含铈0.003wt%的钢中达到最大值。对于铈含量相同的钢,磁通密度随预退火温度增加和终轧温度降低而增加。另一方面,铁损随钢中铈含量增加而下降,并在含铈0.003wt%的钢中达到最小值。在铈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铁损随预退火温度增加和终轧温度降低而下降。主要通过形成有利织构和最佳的成品晶粒尺寸,含铈0.003wt%的钢表现出最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7.
冷轧取向硅钢片依靠最后高温退火时发生二次再结晶,形成(110)〔001〕取向的粗大晶粒,它沿轧制方向具有高的磁性。国外工业生产不同炉号的0.35或0.50毫米厚冷轧取向硅钢片,常发现按同样生产工艺制造,但最后的晶粒尺寸相差悬殊,晶粒取向度和磁性有很大差别。因此,为了稳定生产高质量冷轧取向硅钢片,必须解决各炉之间的二次再结晶能力和磁性的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取向硅钢片表面形成均匀玻璃状硅酸镁底层的方法是,硅钢片在脱碳退火过程中进行选择性氧化,使其表面的硅生成二氧化硅鳞片,即2FeO·SiO_2。然后,将氧化镁浆液均匀涂布于钢片表面,经干燥后在高温罩式退火炉内进行最终处理,使氧化镁与钢片表面的二氧化硅鳞片反应,形成玻璃状绝缘薄  相似文献   

9.
研究TSCR流程生产的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在850~1 000℃退火对0.5 mm成品的组织、析出物、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同时对950℃×5 min与950℃×7 min退火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退火温度和延长退火时间,有利于晶粒尺寸增大和均匀;相应的铁损降低,磁感应强度提高。析出物主要为较粗大的AlN和MnS复合析出物,未发现小于0.1μm细小弥散的AlN和MnS。退火板表面处存在较强不利于磁性的γ纤维织构,而中心处γ纤维织构明显减弱。在中心处有利于磁性的{001}010立方织构增强,{110}001高斯织构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本专利是关于沿钢板的轧向具有易磁化轴<100>,即所谓单取向电磁钢片的制造方法。因为单取向电磁钢片作为软磁材料,主要作为变压器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铁心使用的,作为磁性指标励磁特性和铁损特性必须良好。最近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小型化正成为突出的问题,为此,有必要使铁心重量减少。一般为了把电器设备的铁心重量减少,不得不使用高磁感强度,若以励磁特性良好的即  相似文献   

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的具有各向均匀而且有相当高的磁通密度钢片的方法。这种无取向电工钢板靠冷轧完成,各牌号的元素如硅,铝和碳含量各不相同,在该类钢片中有意识地减少了用一般钢锭开坯而在通常的电工钢板中形成的对磁性不利的取向的晶粒,增加了(110)[001]取向的晶粒含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用连注或相似的方法生产高磁通密度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详细地说,本发明就是生产有关高磁通密度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其硅小于4%,铝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层间电阻仪、RX-400膜厚/重仪、中性盐雾试验、高温炉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固含量19.5%~35%的涂液对涂层厚度、绝缘性、耐腐蚀性、耐热性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涂层膜厚与固含量成正比,对应固含量的涂层厚度范围为0.65~2.33μm。涂层最高耐热温度800℃,耐热试验后,绝缘电阻下降约50%。最长耐腐蚀时间可达12 h,薄涂层容易被氯离子穿透,耐腐蚀性较厚涂层差;厚涂层在高温下烘干,易出现烘干孔洞,降低耐腐蚀性。该工艺下固含量为25.27%的涂层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4.
Sam  K.  Chang  韦菁 《钢铁译文集》2007,(2):29-37
正火后热轧带钢的磁性能优于未正火热轧带铜(铁损更低,磁通密度更高),其原因在于前者的最终晶粒尺寸和立方织构体积分数更大,而γ纤维的体积分数更小。在所有受试钢中,锑舍金化钢与锡合金化钢的磁性能最好,晶粒尺寸也大于硼钢,而且(100)纤维的体积分数也更大,γ纤维分数则更小。不过这些元素对正火或未正火织构的影响都很小。织构因数(TF)对正火后NO钢的磁性能有极大影响,磁性能随着TF的降低而提高。但这种影响在未正火的材料上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专利申请范围: 1)把含有S0.005~0.1%、Se0.005~0.1%、Te0.005~0.1%、As0.005~0.15%、Bi0.01~0.3%、Pb0.01~0.3%、Sb0.01~0.3%之中一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其含量的和在0.005~0.5范围内,添加到C0.005~0.1%、Si2.5~4.0%中的硅钢板坯进行轧热,随后将热轧板在50~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加工热处理工序,加工到最终板厚,然后进行脱碳退  相似文献   

17.
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系有关用于制作电器设备磁芯的硅钢片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有关具有择优取向性和高度取向的磁性硅钢片的生产方法。晶粒取向硅钢片,大量用于电器工业。将适当的热轧带钢交替进行热处理和冷轧可以获得大约80%的晶粒取向的良好的电磁特性。为达此目的所作的适当处理的方法已由本发明者戈斯在美国专利第1965559号说明书中详细介绍过了。为了进一步改善晶粒的取向度,使这种结果准确地再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使90%的  相似文献   

18.
19.
《钢铁钒钛》2021,42(4):156-161
以实验室冶炼的不同钛含量的无取向电工钢为原材料,采用退火炉、透射电镜、金相组织观察和磁性能测试等手段就钛含量对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晶粒尺寸随其钛含量增加而减小,当钛含量小于0.015%时,试样的晶粒组织呈等轴状,均匀性较高,其中的钛以碳氮化物形式析出,且钉扎于组织的晶界处;随着钛含量提高至0.015%以上,其组织中的晶粒形变明显,钛以铁-钛磷化物形式析出于晶内和晶界上。添加微量的钛(≤0.015%)可改善电工钢的磁感应强度和铁损,铁损W15/50约4.6~5.2 W/kg,磁感应强度B50约1.74~1.76 T,但需严格避免钛含量的过量添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用粘贴法将窄带状无取向硅钢片制成500mm×500mm的试样,进行磁性能测量,并由此推算出该种硅钢片在裁制成窄带状以前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