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含氟预聚物为助稳定剂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的无规共聚物(PSF)作为助稳定剂,进行St的细乳液聚合,考察了不同含氟量的PSF对转化率、聚合速率Rp、液滴粒径和成核粒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氟量由0增加到34.9%,转化率由67.5%增加到80.1%,Rp由0.75×10-2 mol · L-1·min-1提高到1.74×10-2 mol ·L-1·min-1;PSF的含氟量对细乳化后液滴粒径的影响较小,但对聚合过程中成核粒子数有较大影响。当含氟量由0增加到34.9%时,反应3 h后,体系成核粒子数由每升1.83×1016个增加到2.07×1016个,并初步分析了PSF可以单独作为助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厌氧氨氧化固定床反应器脱氮性能和过程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仁村  郑平  唐崇俭 《化工学报》2008,59(10):2518-2525
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固定床反应器的运行性能试验,分析了其过程动力学特性。接种反硝化污泥,用模拟废水可成功启动该反应器。当进水总氮浓度为608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2 h,总氮负荷为7.34 kg·m-3·d-1时,反应器获得最大基质去除速率6.11 kg·m-3·d-1。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改进的Stover Kincannon模型均适用于非基质抑制状态下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过程模拟。Stover Kincannon模型动力学分析表明,这种反应器的最大基质去除速率可达12.4 kg·m-3·d-1,具有较大的脱氮潜能。  相似文献   

3.
在天然气水合物一维分解模拟系统上进行模拟多孔介质中水合物降压分解的实验。在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机理以及流体渗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分解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降压实验进行拟合;获得了多孔介质内水合物分解本征速度常数数量级为10 mol·m-2·Pa-1·s-1;比文献中测定的纯水中水合物分解本征速度常数低3个数量级。对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发现对于实验室规模的一维系统;分解动力学过程控制整个分解过程;而对于现场规模的水合物藏;整个开采过程受水合物藏流动特性的控制;而受水合物分解过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李桂琴  李刚  陈朝阳  李小森  王屹 《化工进展》2013,32(6):1230-1235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能源的重要补充,然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利用一维水合物分解实验装置,在1.24~1.35 ℃以及2.83~2.89 MPa温度压力条件下,模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定压分解以及注热水定压分解实验研究,分析降压分解及注热水分解过程中温度、压力、产水以及产气随时间变化特性及能量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解过程产气可分为自由气释放、水合物分解以及残余气体产出3个阶段,实验过程中温度先降后升,降压分解过程与注热水分解自由气产出阶段基本没有水产出,而在水合物分解阶段,产水速率与注水速率相等。注热分解过程中能量效率先升后降,注热量越大,能量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两种测量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的方法———恒定分解压力法及压力变化法 ,采用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数据 .由建立的分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验证了分解速率和水合物平衡压力下的逸度与实验压力下的逸度之差有关 ,计算的分解活化能为 73.3kJ·mol-1(甲烷 ) .  相似文献   

6.
关晓辉  张东辉  张明媛  秦玉华 《化工学报》2008,59(10):2622-2626
开展基于膜分离技术优化反复序批式工艺制备生物聚合铁(BPFS)的技术研究。考察了应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滤膜(PVDF)对微生物的分离效果,Fe2+的生物催化氧化速率,制备周期及膜的污染与处理的情况。研究表明,PVDF膜可有效分离微生物,显著提高原液中的生物量。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上,制备了全铁含量分别为60、80、100 kg·m-3 BPFS,Fe2+的生物催化氧化速率分别达到1.75、1.85、1.43 g·L-1·h-1,制备周期分别为15.5、21、40 h,比工艺优化前分别缩短了38%、42%、18%,反应液中的生物量达到108 个·ml-1数量级。实验中发现,随着分离次数和全铁含量的增加,膜污染加剧,膜通量下降;采用0.2 mol·L-1的草酸钠和0.2 mol·L-1硫酸的混合溶液对PVDF膜进行清洗,可基本清除膜表面的污染物,满足分离要求。  相似文献   

7.
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波  汪树军  刘红研  张伟  王义刚 《化工学报》2006,57(12):3033-3039
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方法,研究了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脱硫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电解催化氧化脱硫的理论分解电压范围为0.5~1.5 V;适宜的电解条件为:分解电压1.90 V,碱液浓度1.0 mol·L-1,油/电解液进料体积比1/3,搅拌速度300 r·min-1,适宜温度50℃,电流密度155 mA·cm-2,进料流速200 ml·min-1.在此条件下油品硫含量从310 μg·g-1下降到120 μg·g-1左右,且对油品的主要性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在瓦斯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热力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强  何学秋  张保勇  王永敬 《化工学报》2006,57(12):2793-2797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瓦斯水合物生成微观机理,提出了表面活性剂改变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条件物理作用假说,认为表面活性剂胶束对溶于其中的气体分子和吸附于其周围的水分子的束缚作用,相当于降低了体系的温度.利用T40(0.001 mol·L-1)、T40(0.002 mol·L-1)、T40/T80(0.001 mol·L-1)分别组成的3种气 液 煤 水合物反应体系实验测定了水合物生成时的相平衡参数,与同样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相平衡计算值比较,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水合物生成的热力学条件.例如,在T40/T80(0.001 mol·L-1)实验体系中,当压力为22.67 MPa时,水合物生成相平衡温度为22.6℃,比纯水中提高2.1℃.  相似文献   

9.
赵英  顾平 《化工学报》2009,60(12):3117-3121
采用空间排阻液相色谱法监测了不同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下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分子量分布情况,发现当PAC投加量从1 g·L-1增加到2 g·L-1时,混合液中分子量大于10×103的物质会增加;分子量小于0.5×103及介于3×103~10×103的物质含量相当;分子量介于0.5×103~3×103的物质显著减少。膜污染速率分别为2.74、3.10 kPa·m-1,证实了混合液中分子量大于10×103的有机物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
在甲烷水合物一维分解模拟系统上,进行了模拟注乙二醇溶液分解甲烷水合物的实验研究。使用甲烷气体与纯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在沉积物中合成水合物。通过以不同速率注入不同浓度的乙二醇溶液,研究了化学法分解水合物过程中甲烷气体和水生产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分解产出甲烷气体的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始注入段、化学剂稀释段、水合物分解段和残余气体产出段。整个分解过程中,水的生产速率几乎保持恒定。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能量分析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分解综合效率在0.20~0.88之间,并且受注入速率和化学剂浓度影响。在恒定注入速率条件下,分解效率在化学剂质量分数为6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用PS-PVA-CH三层塑料空心微球采用热扩散法高温高压充氘气技术。实验研究表明,对于直径300 μm、PS壁厚5~7 μm、PVA壁厚3~5 μm、CH层厚4~6 μm的塑料微球,50℃充气的平衡时间为20~40 h,70℃的平衡时间为7~12 h,90℃的平衡时间为2~4 h。在室温25℃时,微球的气体渗透系数为(3.0~4.2)×10-19 mol·m-1·s-1·Pa-1,对应的保气半寿命为28~37 h。对于参数接近的微球,如果充气时间相同,充气外压与微球内压基本呈正比。当外压达到6.0 MPa时微球开始出现破损。  相似文献   

12.
共价接枝蛋白分子改善聚苯乙烯生物填料表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源  季民  尉家鑫  张亮 《化工学报》2006,57(12):2914-2919
采用氧化和接枝蛋白分子的方法,在聚苯乙烯生物填料表面提高了原有亲水性基团的比例,同时引入了新的亲水基团和细胞识别位点.对比氧化、未氧化直接接枝、氧化后接枝3种处理方法,发现表面能分别从42 mJ·m-2提高到74.77、119.5、172.3 mJ·m-2;C—C键比例分别下降了26.56%、18.64%和32.21%,C—O键比例分别提高了17.78%、16.35%和25.56%,并且新增加了—(C=O)—O—、—(C=O)—NH等有亲水性质的化学键;利用配制模拟废水对氧化后接枝蛋白分子填料进行动态培养生物挂膜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填料生物膜初期附着速率和增长量明显高于未经改性的生物填料.  相似文献   

13.
苏凤宜  邢新会 《化工学报》2008,59(10):2589-2595
使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实现了对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S)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准确测量及其在CMC以下的浓度定量。用该法测得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中的CMC分别为12~13 mmol·L-1和0.70~096 mmol·L-1,与电导率法、表面张力法和芘荧光法的检测值相近。对DTAB和CTAB的检测下限分别是011 mmol·L-1和1.7 μmol·L-1,定量范围分别为0.11~9.73 mmol·L-1(0.034~3.0 g·L-1)和1.7 μmol·L-1~0.27 mmol·L-1(6.2×10-4~0.1 g·L-1)。结果表明,使用FITC荧光探针检测QAS具有安全、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汪前  姚忠  吴明刚  荀志金  周治  徐虹  韦萍 《化工学报》2008,59(2):431-436
以酶法合成γ-D-glutamyl-L-tryptophan (γ-D-Glu-L-Trp)为研究体系,采用D-谷氨酰胺为γ-谷氨酰基供体,L-色氨酸为受体,测定得到了转肽反应的米氏常数(K m)为5.11 mmol·L-1,催化常数(Kcat)为3.92 mmol·min-1,γ-D-Glu-L-Trp的水解反应米氏常数(K′m)为2.31 mmol·L-1,催化常数(K′cat)为1.46 mmol·min-1。采用顺序反应机制建立了酶法制备γ-D-Glu-L-Trp的过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经验证,所建模型可准确预测该体系中的反应进程,模型数值解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5.
蒋慧灵  臧娜  钱新明  傅智敏 《化工学报》2006,57(12):2798-2800
本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研究了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的热稳定性,得到了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的分解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了这两种物质的热分解过程,采用了速率常数法计算拟合了两种样品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修正了实验结果,得出绝热条件下过硫酸钠的初始放热温度为156.38 ℃,最终放热温度为 293.01 ℃,最高温升速率为1451.88 ℃•min-1,到达最高温升速率的时间为358.13 mins,表观活化能为 227.11 kJ•mol-1; 而过硫酸钾的初始放热温度为139.07 ℃,最终温度为 289.74 ℃,最高温升速率为202.57 ℃•min-1,到达最高温升速率的时间为386.92 mins,表观活化能为170.68 kJ•mol-1。结果表明过硫酸钾更容易发生反应,热稳定性更差,但是过硫酸钠的反应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6.
脱氢枞酸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DTA/DSC热分析技术,在线性升温速率为5、10、15和20 K·min-1和静态空气条件下,研究了脱氢枞酸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由热重/差热法(TG/DTA)得到脱氢枞酸在空气中是一步分解;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脱氢枞酸的熔点为445.05K,摩尔熔化焓为19.74 kJ·mol-1和摩尔熔化熵为44.35J·mol-1·K-1;分别利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脱氢枞酸非等温热分解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Satava-Sestak法研究了脱氢枞酸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脱氢枞酸的热分解机理为收缩球状界面反应模型R3,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7.89 kJ·mol-1,指前因子为9.33×108 s-1)。  相似文献   

17.
引 言 液氨催化分解制氢工艺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好、附加值低、产物不含COx杂质等优点[1].此外,氨分解制氢体系的理论质量储氢量是17.6%,明显高于电解水(11.1%)、甲醇-水蒸气重整(12%)、汽油-水蒸气重整(12.4%)、氢化物水解(5.2%~8.6%)等制氢体系.但是,以纯氨为原料分解后只能得到含氢75%的混合气,而燃料电池只有在使用纯氢为原料气时才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应当对氨分解产物中的氢进行提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