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限建筑。根据工程特点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最新要求,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详细叙述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针对超限的措施。对工程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从而确保结构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设计的理解及实施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我国目前的抗震规范规定结构抗震设计时,进行小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弹性变形验算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中震设计的具体内容涉及很少.近年来随着我国复杂和超限结构的不断出现,国内一些专家提出对此类重要结构实施中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具体包含"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两种方法.文中首先就这两种设计方法的概念、具体设计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以某一高层混合结构为例,对比了按7度丙类建筑小震、乙类建筑小震、丙类建筑中震不屈服、丙类建筑中震弹性下的设计结果,得到的一系列结论可供设计人员和规范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分别按小震弹性计算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弹性计算、大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重点对中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和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中震作用下框架和核心筒基于弹性反应谱与弹塑性计算的内力和配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采取相应计算方法和加强措施,并对中震弹性计算配筋进行适当调整后,结构可满足中震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性能目标的RC结构抗震设计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性能目标(小震丙类、小震乙类、"中震不屈眼"和"中震弹性"),对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以小震丙类建筑为基准,比较按小震乙类建筑、 "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设计时,结构地震效应和抗震措施的差别所引起的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即工程量)的变化.分析表明:①按中震设计时结构的楼层位移约为按小震设计时的2-3倍.②框架结构:6度、7度区按不同性能目标设计,工程增加量都在10%以内;8度区,工程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混凝土和钢筋增加量都超过40%.③框架一剪力墙结构:6度区,只有按乙类建筑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约为82.0%;7度区,按中震性能目标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时,剪力墙截面非常大,实用性和经济性均较差.④(键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不同设防水准下的不同结构所规定的抗震措施(包括构造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低烈度区,单纯依靠提高设计地震作用进行设计,并不能达到提高结构抗震安全的目的;除非结构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类别,一般情况下,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关键构件采用性能设计,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
在超限高层审查过程中,经常碰到采用“中震不屈服”来进行竖向构件截面设计。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小震弹性设计内力放大较多,导致中震内力设计值小于小震。本文通过一个实际工程对中、小震设计内力进行比较分析,为实现合理的性能化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南昌联发广场工程的公寓楼(高位转换)在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抗震设计中所要求进行的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性能设计等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工程的主体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刚度等指标满足计算要求,无明显的薄弱层,能够达到小震弹性、中震弹性和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满足了设计规范和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天津琨泰中心办公楼项目结构主屋面高度186.3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工程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建筑,且存在穿层柱、斜柱等不规则。介绍了结构体系、超限情况及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采用多种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震不屈服分析、大震等效弹性法分析及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此外采用ABAQUS软件验算了斜柱在中震下的性能。根据计算结果,通过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可以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确保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实际运用状态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修订版),不管是已建成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与加固,还是处于初步规划阶段的建筑抗震设计,均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对抗震延性构造进行计算,基于此措施,实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及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目标。针对抗震延性构造措施不符现行规范的既有建筑结构,对其实施评估工作,如若仅开展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则难以实现"大震不倒"的既定目标。通过以结构构件变形与结构层间位移作为抗震的性能目标,基于定量层级实现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对其抗震性能实施综合评估,并分析具体加固工艺。  相似文献   

9.
雷孝通 《福建建材》2020,(11):18-20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高烈度区域分布较广,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需按乙类建筑的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因此,学校建筑中对抗震设计及性能化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以龙海市南太武学校工程为例,针对中、小学学校建筑框架结构中的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的设计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化伟 《江西建材》2022,(6):150-151
文中通过实际案例,对高层建筑常用设计方式的抗震设计进行了研究,利用YJK-A与SAUSAGE2020计算软件对结构平面的抗震特点、建筑小震指标、中震、大震弹性和弹塑性时程进行分析,满足建筑节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提高建筑抗震性能,以期为后续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复杂结构、超限高层结构在实际工程设计时需要进行中震设计和验算。本文从抗震规范中小震、中震和大震的概念入手,说明了中震设计和验算的工程概念和方法,提出了在现行规范和设计条件下,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中震设计的设计要点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超限高层的抗震等级往往取为一级或特一级。较高抗震等级结构的内力调整系数较大,导致小震弹性设计内力放大较多,甚至超过中震的内力设计值。通过详细的分析,给出小震设计内力与中震设计内力的对比,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为实现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普洱民族大剧院结构较为复杂,平面布置不规则。介绍了其结构布置、选型及结构设计中主要问题的处理,给出PMSAP和ETABS静力和多遇地震的对比分析,以及中震弹性分析及大震下的弹塑性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指出此类不规则建筑进行弹塑性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杨玛莎 《福建建筑》2010,(11):42-44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提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其中,"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第二、第三水准设防目标,主要是采用经验调整系数及构造加强措施来实现,缺乏定量的计算分析。本文应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方法,采用静力非线性有限元倒塌计算原理,分析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对结构"大震不倒"进行定量分析,确保结构实现抗倒塌的设计目标。并结合一个超限高层实例,验证倒塌计算结果与振动台实验结果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15.
金域擎天项目是由2栋塔楼及裙房组成的超限高层建筑,为多塔、高位悬挑、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小震弹性计算、关键构件的中震及大震的不屈服验算、以及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提出相应的超限设计措施,使结构能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6.
恒天国际大厦主体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小震弹性计算、关键构件的中震不屈服验算、以及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对作为关键构件的转换梁、转换柱采用了型钢混凝土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合肥财富广场二期B栋塔楼的结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塔楼上部的连体结构在常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许楚平 《重庆建筑》2016,(10):23-26
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结构隔震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进行了结构隔震必要性的分析,其次采用ETABS程序对隔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作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详细分析了宿迁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消能减震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进行了结构减震必要性的分析,其次采用ETABS程序对减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作出罕遇地震作用下关键构件的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减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关键构件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楼,结构高度为48.60m,剪力墙结构,是具有平面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侧向刚度不规则、局部不规则和塔楼偏置等不规则项的超限高层建筑。设计分析时采用YJK软件进行小震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和楼板应力分析计算,采用Midas Gen软件进行了小震下计算复核,采用PUSH程序进行大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取相应加强措施后结构设计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能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