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然 《录井工程》2021,32(1):120-126
高尚堡油田G5断块开发较早,并以水驱方式为主.由于大通道已形成,水窜现象极为严重,层内矛盾突出,尽管剩余油储量丰富,但以现有水驱方式注采很难深度挖掘.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对寻找、开采剩余油尤为重要,对高尚堡油田G5断块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首先对研究区背景概况进行详细刻画,并对G5断块的地质特...  相似文献   

2.
注水前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分形分维方法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提出获得微观孔隙结构分维的两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一是利用压汞曲线的分形特性,通过建立油藏条件下压汞曲线的分形模型。计算压汞曲线的分维值来获得;二是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来预测微观孔隙结构分维。然后对注水开发中后期河流相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的分维进行了注水前后的计算和对比分析,并对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用分维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了水驱对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复杂度在注水后较注水前增加,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增强,且微观旋回性得到增强;并指出可据此开展流动单元的分类表征研究;储层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随着微观孔隙结构分维的增加而增大,水驱时前缘推进越趋不均匀,无水期采收率越趋减小。  相似文献   

3.
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储集层的渗流能力,是综合评价储集层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储集层保护和开发方案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基于这一目的,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技术分析手段,对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段-山1段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孔喉分布特征和压汞特征参数分析,结合粘土类型及分布情况,对苏53区块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Ⅰ级和Ⅱ级孔隙结构的储集层为该区块的优质储集层,可作为苏53区块进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实验结果,对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主要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高压压汞实验的毛细管压力图,计算不同岩样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孔隙类型为粒间孔、溶孔以及晶间孔,喉道类型为点状、片状以及弯片状;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以及孔隙结构参数相关性较好,可以综合表征储层的微观非均质程度;分形维数具有分区特征,主要由于研究区溶孔以及微孔隙的存在导致微观非均质性的增强,可用于储层的分类评价中。  相似文献   

5.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储集层微观非均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库车坳陷叶格尔明地区和克孜勒努尔地区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不同沉积微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的研究,认为不同沉积微相具有明显不同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辫状河道微相储集性最好,其次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心滩和河口坝微相最差,就相同微相而言,吐格尔明地区要优于克孜勒努尔地区。  相似文献   

6.
蒙古林砾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连盆地蒙古林油藏的储集层为块状砂砾岩,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推进式的沉积环境,总体为正复合韵律,非均质性严重。统计该油藏3个小层的沉积特征和储集层参数,砂砾岩体的分布和渗透性受沉积微相和泥质含量控制,辫状河道微相最好的有效储集层居多,水下河道微相以较好的储集层为主,水下河道侧翼微相以较差的储集层为主,水下漫堤微相为非储集层。致密砂砾岩夹层和泥岩隔夹层的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辫状河道微相和水下河道微相夹层少,稳定程度和连通程度低;水下漫堤微相夹层厚度较大,稳定程度较高;河道间微相和水下河道侧翼微相夹层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居中。表3参7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油田长6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采用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岩石及铸体薄片观察、压汞、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群落分布特征,强调孔喉群落的综合效应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发的重要影响,认为致密储集层静态地质模型网格单元尺寸无法与微观群落尺寸很好匹配是导致模型可靠性和准确度受限制的根本原因,采用群落平均尺寸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表征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用分形理论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分维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集层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非均质性的研究,包括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2个方面。研究认为,利用压汞曲线计算出来的分数维作为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分维,来定量表征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研究提出“基于盒维数的测井曲线刻度线网格加密法”,利用单砂体测井曲线计算出来的分数维作为储集层宏观非均质性分维,来定量表征储集层层内及层间等宏观非均质性。最后按照同一微相、同一单砂体层位将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分维与宏观非均质性分维联系起来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并实现了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从而实现了非均质性的表征从宏观向微观方向扩展、定性向定量方向扩展、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方向扩展。结合实际以某注水开发中后期油田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砂岩储集层为例展开研究,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靖安油田张渠一区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多条水道,具有辫状河心滩的沉积特点。因沉积环境特殊,油藏控制因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横向上连通性极差,孔隙结构类型多,含油饱和度低,含水率高,非常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塔河油田4 区奥陶系“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特点,对储集层总貌和Ⅰ、Ⅱ、Ⅲ 类储集层分别从剖面上的“层间非均质性”到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以粉砂岩为主的非均质砂岩油藏.因其岩性细。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储层及水淹层识别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该类储层的识别及开发利用。根据储层岩石物理相能够综合反映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油性及水淹程度的这一基本原理,利用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参数FZI及岩心分析的岩性参数,建立了非均质储层的不同岩相细分标准。通过实际应用及投产(试油)资料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储层细分标准是合理的且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研究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出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徽观流动单元,为储集层宏微观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心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3.
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改造等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上可对应于没的岩石物理相。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5项参数,采用模糊优化综合评价方法,将大庆油田北部储层划分为5类岩石物理相。阐述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主要特征,并根据测上初步划分为三个级别。  相似文献   

14.
王庄油田郑408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及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庄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 ,沙三上亚段油藏为受边、底水影响的地层 岩性油藏 ,主体部分是郑 40 8砂砾岩体。该砂砾岩体虽具有中高孔、中高渗储集层特点 ,但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质性和敏感性问题 ,平面以北部非均质性最强 ,纵向以上部非均质性更严重。以沉积学标志为基础 ,结合测井相及地震相等方法 ,分析认为郑 40 8砂砾岩体为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体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低 ,成岩作用弱 ,以原生孔隙为主。对油田主力区 5口取心井 65块 (次 )沙三上亚段岩心进行流动实验和辅助实验 ,结果是储集层胶结疏松 ,黏土矿物主要是不稳定的伊 /蒙混层矿物 ,敏感性损害主要是中—强水敏性 ,其次是中—弱酸敏性和碱敏性。因此 ,王庄油田注水开发时 ,要着重加强防水敏工作。图 2参 2 (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15.
注水开发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明注水开发多年后,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对注水开发前的取心井胡12-20井和注水开发后检查井胡检1井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驱替试验结果作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喉道均直径和喉道中值增大,喉道分选性变差,流动主孔喉增大,退出效率降低,该项工作为提高驱油效度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国内外对于页岩非均质性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理论还不成熟。文中利用X射线衍射手段,结合观察九老洞组页岩样品的薄片和扫描电镜,在微米级—纳米级的尺度下,从矿物组分、微观孔隙和微裂缝3个方面来评价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从矿物组分的角度来看,主要矿物为石英,其次为斜长石和黏土矿物,样品矿物组分和含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厘米以上尺度,页岩岩性和矿物组分纵向非均质性较弱;而在微观尺度下,矿物组分对孔隙发育和分布状态影响较大,非均质性明显,而且随着观测倍数增大,页岩微观非均质性将会越来越明显。从微观孔隙的角度来看,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和有机质孔等类型。在微观尺度下,页岩孔隙类型、分布和孔径大小差别较大,非均质性明显。从微裂缝的角度来看,在2 711~2 815 m的页岩岩心,下部裂缝较上部发育,表明在毫米级—厘米级的裂缝非均质较为明显。微米级—纳米级的微裂缝尺度变化较大,微裂缝可分为黏土转化缝、成岩收缩缝和异常高压缝,微裂缝形态多样,其发育特征和配置关系在微观尺度下具有强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尕斯库油田、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七个泉油田、油砂山油田是目前已投入注水开发的四个主要油田。针对这个四个油田的储集层微观性质包括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粘土矿物含量、润湿性、水驱油效率、储层岩石敏感性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这些油田今后各种增产增注施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储集层特征及其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类型为风化壳岩溶型,主要岩石类型有含硬石膏结核溶模孔粉-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等,受沉积相、成岩相和古岩溶地貌因素的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针对储集层特点,利用地质叠图法,将沉积相图、成岩相图和岩溶古地貌图叠合,预测非均质储集层的发育、保存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预测的3块有利储集层分布区与实际钻探结果十分吻合。图2参18  相似文献   

20.
以靖安油田大路沟A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碎屑岩储集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分析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靖安油田大陆沟A区长2油层组储集层非均质性总体偏弱,储集层质量较好;东部地区储集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西北和西南地区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自东向西非均质性有逐渐变强的趋势.储集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为层内夹层,受控于沉积微相.注水见效较快的区域,非均质综合指数为0.65~0.75,是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地区.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能够准确地求取各参数的权重系数.引入非均质综合指数能够克服单一因素表征储集层非均质性的不足,结合高斯随机模拟,实现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