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明确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是保护及改善水质的重要前提。利用Sentinel-2B遥感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效应的景观开发强度指数,结合自动监测站点水质数据,采用冗余分析(RDA),初步探讨了丹江口水库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500 m缓冲区的总解释率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在第一轴上典型特征值为0.605 5和0.583 3,总解释率分别为71.3%和72.6%,在全部缓冲区内最高,该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最大。在该缓冲区内耕地和建筑用地分布集中且连通性和聚集程度较高,对河流的污染相对较高,林地相对较多且整体连通性和聚集程度较高,对水质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水库周边相邻地区,农业种植区施肥和畜牧业所产生的营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冲刷进入湖泊的营养物质是丹江口水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贡献来源。库区周边一方面要增加森林覆盖度从而增强植被改善河流水面源污染方面的强度;另一方面,要防止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氮、磷对水质的影响,以减少整个库区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了环白洋淀地区1990年-2007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的特征。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阐明了环白洋淀地区17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驱动力,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时相图谱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结合多时相遥感数据复合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的构建能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成因、过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分析东莞市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分类数据,构建了5个时序单元的(1988~1993、1993~1997、1997~2001、2001~2006、1988~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并系统地分析了东莞市18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东莞市土地利用急剧变动,其中以大量农田被侵占转化为城市用地最为显著,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调整;从空间格局上看,被侵占的农田主要集中于交通干线两旁.利用GIS空问分析技术对农田流失与道路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了农田流失的区位效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边缘区空间扩散变化规律问题,以北京市北郊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利用多源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时空结构,进而研究城市扩散规律。采用2004年SPOT-5、2009年ALOS、2014年SPOT-6三期遥感数据,以ArcGIS作为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利用梯度分析法、等扇形分析法、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重现城市边缘区时空结构的变化过程,对各时期的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2014十年间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演化结果。研究表明,十年间北京市北郊地区扩张分布均匀,在2004—2014十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且主要原因是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扩张。该研究为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佳  崔柳  张盼盼  高赫 《遥感信息》2009,34(1):51-57
针对城市边缘区空间扩散变化规律问题,以北京市北郊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利用多源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时空结构,进而研究城市扩散规律。采用2004年SPOT-5、2009年ALOS、2014年SPOT-6三期遥感数据,以ArcGIS作为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利用梯度分析法、等扇形分析法、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重现城市边缘区时空结构的变化过程,对各时期的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2014十年间北京市北郊时空结构演化结果。研究表明,十年间北京市北郊地区扩张分布均匀,在2004—2014十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且主要原因是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扩张。该研究为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广州市南拓战略的实施,广州市南部的番禺区和南沙区经济快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种土地发生剧烈变化,城市快速蔓延。利用遥感和GIS对广州市南部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进行了分析。与其它区相比,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差异有更为显著的特点,反映了广州市南拓战略在该地区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提出几点防止城市盲目蔓延的措施建议。 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冀北地区为研究区,以T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rcGIS、Erdas等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设计了一套由“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屏幕目视解译与自动分类结合、GPS定位与野外校核”构成的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分别提取了1987年和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分析了1987-200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基本特征,为这一地区以土地利用调整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征统计可分性的遥感数据专题分类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有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能够提供从0.61 m到数十公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数据的专题分类得到的专题图的精度不但受遥感数据光谱特征、遥感数据处理和分类过程的影响, 而且受到所用的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的影响。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遥感专题分类精度的影响受混合像元数目的变化和类内光谱特征变异程度的变化这两个矛盾的因子影响。空间分辨率对分类精度的最终影响决定于这两个矛盾影响因子的净效应。通过分析遥感专题分类中分类特种的统计可分性随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变化来分析空间分辨率变化对分类精度的净效应。采用变换的离散度作为特征的统计可分性度量。以TM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为例,首先将原始分辨率的图像以简单平均方法逐步尺度扩展到不同分辨率,然后在原始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上,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图进行层次随机采样,并以原始分辨率图像上的随机采样位置为掩模,在尺度扩展后的图像上进行同样位置的随机采样,最后在各空间分辨率上分别计算类对间的变换离散度。对变换的离散度随空间分辨率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和定性解释。研究表明,类对间空间邻接结构对类别间混合像元数目随空间分辨率的变化有决定性影响;不同类对之间的最大统计可分性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越高,并不一定分类精度越高;不同类别之间的分类需要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70%以上的饮用水取自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上海市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采用SPOT-4卫星和Landsat-TM的信息融合图像为数据源,建立黄浦江上游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标志,采用计算机自动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1:25000土地利用分类图,开展了大型饲养场、养鱼塘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遥感调查与地面调查、模型计算相结合,分析了黄浦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对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阐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在长江三峡地区的应用研究。通过多源、多时相、多种遥感数据图像处理、变化信息提取、土地分类等有效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及时、快速针对移民迁建实施过程中,有关土地覆盖,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特点、程度、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等方面的遥感动态监测。为三峡移民开发,确保移民工程顺利进行和开发性移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决策提供阶段性的科学依据。遥感监测成果集中反映了目前移民工程土地利用、土地变动动态监测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直接提取河网及相关流域信息,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应用的基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公认范围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网河流域。研究该地区河网分布及流域特征,对于流域的整体规划和水资源的有序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讨论了基于栅格DEM取流域河网水系特征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基于SRTM DEM数据,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给出了利用Arc/Info实现河网提取的具体步骤,实现了大范围区域内的流域特征信息的快速提取;最后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分流域河网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珠江流域与区域城镇防洪排涝矛盾、暴雨遭遇频繁等突出问题,以珠三角典型示范区前山河流域中珠联围为研究区域,采用多源数据汇集、Web云服务、GIS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剖析珠三角典型示范区洪涝问题和智慧水利需求,按照大尺度预警、小尺度精细模拟的思路,研究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防洪排涝平台,提供珠三角典...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8年12月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小珠三角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其中深莞惠区域合作也被世人关注。但是区域合作知易行难,如何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同构严重等问题,本文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可行方案并作出证明。  相似文献   

14.
马莉  钟勇  杨文茵 《计算机教育》2010,(12):135-138
为适应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文章针对我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角度出发,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环节设计、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和措施,该方案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为地方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to measure the logistics economic efficiency of major first-tier cities in China and propos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green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logistics input and economic outpu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firstly established based on data-driven analytics, and a green logistics economic efficiency model using the dataset from 2008 to 2017 is constructed to estimate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development trend,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comprehensively. Finally, the Shapley value method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plan of logistics inves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istics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9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all greater than 1 under the constant returns-to-scale (CRS) hypothesis while the average logistics economic efficiency of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and Shandong Peninsula region i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 under the medium returns-to-scale (MRS) hypothesis. The comprehensiv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five out of 9 major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ith the highest declining rate of 5.9%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with the highest increase rate in input–output efficiency from 2013 to 2017 is the Chengdu-Chongqing region, which reached 3.97%.  相似文献   

16.
量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1.3.1“土地消耗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LCRPGR)”有助于了解城市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口城镇化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并且对指导决策者制定城市增长计划至关重要。基于土地利用产品、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提取了城市建成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算了珠三角地区1 km×1 km格网尺度人口密度。依据SDG 11.3.1指标元数据中定义和公式,对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可靠评价。结果显示:①1990~2010年珠三角建成区面积扩张4.6倍,城区人口增长3.7倍;②1990~2010年珠三角的LCRPGR值由0.71增长到2.01;城市扩张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并非是成比例协调增长关系;③建成区的扩张主要是由耕地和农村居民用地转换而来。综上,自2000年后珠三角地区土地消耗率已经超过人口增长率,城市扩张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并非是成比例协调增长关系,二者的差异在增大,应当引起一定注意。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ad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Hong Kong coastal areas by monitoring the ocean colour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extensively inter-connected river network of Pearl River estuary has a large catchment area and its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due to rapid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 The data received by Landsat satellites, over a time period of more than 20 yea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volution of water clarity. The study shows the historical varying of sea colour in these area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for extracting the ocean colour features of Landsat images are suggested. The algorithm of 'Gradient Transition' was used to calibrate the result images and the comparing method was used to process and analys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Case 2 water.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8年12月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小珠三角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其中深莞惠区域合作也被世人关注。但是区域合作知易行难,如何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同构严重等问题,本文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可行方案并作出证明。  相似文献   

19.
The Pearl River Delta is experiencing very fast urban growth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caused rapid loss of the valuable agricultural land in this fertile region. There is a great need to monitor the rapid urban expans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for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urposes. However, it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over-estim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in using multi-temporal images for change detection because of inadequate cre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ign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tacked multi-temporal images method to reduce such error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is method can reduce errors in change detection using multitemporal images and provide a very useful way in monitoring rapid land use changes and urban expans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20.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aerosol have been simultaneously retrieved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China during December 2009 from multi-angular, multi-spectral, and polarized airborne data. A new airborne Directional Polarimetric Camera (DPC)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4 m at 4000 m a.g.l.) is used to retrieve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an experimental airborne instrument focused on monitoring aerosol particle pollution, dealing with the apportionment of sources and controlling air quality in cities.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polarized observations performed during high air pollution episode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Exceptionally high values of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of up to 0.8 (at 0.865 μm) were observed in this case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were analyzed using polarized measurement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o reduce the ambiguity in retrieving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using DPC alone,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Automatic CE318-DP polarized sun-sky radiometer, Raman Lidar) we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inversion in terms of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a local aerosol model, including spectral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size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optical parameters. The surface contribution to the polarized radiance was simulated using bidirectional polarized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PDF), which was adjusted using DPC measurements at low altitude.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were retrieved using DPC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coincident sun photometer retrievals. The retrieval algorithm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using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olarized measurement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hows potential to retrieve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