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8)
[目的]试验研究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筛选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方法]进行盆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00、120.00、150.00 g a.i./hm~2,0.5%噻虫胺颗粒剂225.00、300.00 g a.i./hm~2,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2400.00 g a.i./hm~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0.00、187.50 g a.i./hm~2处理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药后15 d防效均在70%以上。[结论]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噻虫胺颗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可以作为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建议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高远起  易欣  肖盈  胡美英 《农药》2012,(10):755-757
[目的]选用5%毒死蜱颗粒剂,通过对韭蛆(Bradysia odoriphaga)药效试验,明确药剂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持效期。[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5%毒死蜱颗粒剂在1875 g a.i./hm2施用量下,2010、2011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1 d的防效分别达87.07%和84.62%,21 d虫口防效分别达90.22%和89.8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辛硫磷颗粒剂。[结论]建议田间施用1875 g a.i./hm2毒死蜱颗粒剂可有效防治韭蛆。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于2010年在贵州省黔中水稻区发生危害,采用田间小区的方法,试验了3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稻水象甲幼虫进行防治。[结果]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250、1875、1500 g a.i./hm2和22%吡虫.毒死蜱乳油660 g a.i./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 g a.i./hm2防治稻水象甲幼虫药后15 d防效均在65%以上。[结论]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可作为防控稻水象甲幼虫的主要药剂,用22%吡虫.毒死蜱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需用高剂量660、150 g a.i./hm2,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治黄蓟马的有效药剂及用量。[方法]选择8种杀虫剂,采用浸叶法对黄蓟马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结合防效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50%噻嗪酮SC和1.80%阿维菌素EC对黄蓟马有较高的活性。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 4.14 g a.i./hm2在施药3 d后防效最好,达到92%;1.80%阿维菌素EC 1.20 g a.i./hm2和25%噻虫嗪WG 5.13 g a.i./hm2在施药7 d后防效最好。[结论]25%噻虫嗪WG和1.80%阿维菌素EC可推荐为防治黄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适合交替使用,防止黄蓟马快速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5种复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5种复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7%阿维菌素·毒死蜱EC 204~328.5 g a.i./hm2处理保叶和杀虫效果最高,其次为21%氟虫腈·毒死蜱ME 267.75~315 g a.i./hm:和31.5%丙溴磷·氟虫腈EC189~236.25 g a.i./hm2处理,再次为55%氟虫腈·杀虫安WG 495~577.5 g a.i./hm2和3.6%阿维菌素·氟虫腈ME18.9 g a.i./hm2处理.5种复配药剂按以上推荐用量的保叶和杀虫效果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8.1 g a.i./hm2和5%氟虫腈SC 30 g a.i./hm2处理.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5)
[目的]明确5%阿维菌素水乳剂对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14—2015年在山东省烟台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阿维菌素水乳剂对玉米田玉米螟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持效性较好,施药后25 d,株防效和虫防效仍保持在79.69%~85.82%和81.21%~87.97%之间,同时5%阿维菌素水乳剂对玉米螟的防效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450 g a.i./hm~2)的防效相当。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玉米生长无不良影响。[结论]5%阿维菌素水乳剂是一种防治玉米田玉米螟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于玉米螟幼虫发生初期施药1次,常规方法均匀喷雾,推荐用量为7.5~15 g a.i./hm~2。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9,(10)
[目的]筛选对烟草叶枯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生物农药。[方法]调查田间烟草叶枯病的发生和农艺性状。[结果] 0.3%四霉素AS 4.5 g a.i./hm~2+3%中生菌素WP 33.75 g a.i./hm~2+5%氨基寡糖素AS 112.5 g a.i./hm~2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药后30 d对叶枯病防效达83.00%以上,且能有效促进烟株良好生长。[结论]该药剂组合可用于烟草叶枯病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甘蔗蛴螬的理想药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结合甘蔗大培土布施6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蛴螬效果最佳,残留虫口数最少,为1.67头/m2,蔗根受害情况也最轻,受害率仅为5.56%,两者相对防效均为最高,分别为76.19%、93.57%.其次是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和8%杀螟单·辛硫磷颗粒剂.其他杀虫剂对蛴螬均有一定防效,但效果不甚理想.[结论]结合甘蔗大培土,选施5%o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和8%杀螟单·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等药剂,可有效防治甘蔗蛴螬,保护蔗根免受为害.  相似文献   

9.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农药》2013,(11):844-845
[目的]筛选出适合设施大棚防治辣椒蚜虫的药剂。[方法]采用显微镜鉴定辣椒蚜虫种类后,将5种药剂叶面喷雾后调查其防效。[结果]设施大棚辣椒中的蚜虫包括棉蚜、桃蚜和萝卜蚜。25%吡蚜酮WP 75.0 g a.i./hm2和5%啶虫脒WP 30.0 g a.i./hm2对辣椒蚜虫防效较好,均在84.21%以上;77.5%敌敌畏EC 581.3 g a.i./hm2防效次之;18 g/L阿维菌素EC 1.5 g a.i./hm2药后7、12 d的防效显著下降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15.0 g a.i./hm2防效相当。[结论]吡蚜酮和啶虫脒能有效防治设施大棚辣椒蚜虫且对辣椒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袁淼  宋云雪  李艳  范文忠 《农药》2020,59(5):375-378
[目的]为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有效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相结合方法。[结果]8-羟基喹啉钙分别与丁子香酚、8-羟基喹啉锌、氟啶胺复配活性表现为增效。田间试验表明:8-羟基喹啉钙+氟啶胺(40+80)g a.i./hm^2、8-羟基喹啉钙+8-羟基喹啉锌(60+60)g a.i./hm^2、8-羟基喹啉钙+丁子香酚(60+3)g a.i./hm^2防效在78%以上。[结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与氯氰菊酯混配的联合毒力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吡虫啉与氯氰菊酯混配对蚕豆蚜和菜青虫的联合毒力,并对两药的混剂进行了防治菜蚜和菜青虫的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与氯氰菊酯按一定比例混配,对蚕豆蚜和菜青虫的联合作用分别为增效和相加,共毒系数分别为252和112;混剂5%吡·氯乳油18.75~37.5g a.i./hm2盆栽和田间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效果与5%吡虫啉乳油15g a.i./hm2相当,田间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与10%氯氰菊酯乳油30g a.i./hm2相当,杀虫谱比单剂更广,有利于省工省本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取新烟碱类和三嗪酮类杀虫剂,通过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的药效试验,明确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适宜质量浓度、持效期。[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5%啶虫脒EC、5%吡虫啉EC 16.7、25 mg a.i./L,防治桃粉大尾蚜效果均较好,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为99.78%~100%,明显高于50%吡蚜酮WG 166.7、250 mg a.i./L的防效。并且5%啶虫脒EC及5%吡虫啉EC各药剂处理间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交替使用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仁魁  邹华娇  吴德飞 《农药》2012,51(8):619-620
[目的]明确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褐飞虱的田间控制作用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喷雾法,对氟啶虫胺腈37.5、50、75、100 ga.i./hm2四种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褐飞虱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5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对褐飞虱的防效为51.42%~68.51%,药后7~14 d的防效为61.00%~79.1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相当,但持效性差;而75、10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防效为67.18%~74.11%,药后7~14 d防效为81.26%~89.22%,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更好,而持效性相当。[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100 ga.i./hm2剂量喷雾处理,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杀虫剂防治棉花伏蚜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50%吡蚜酮WG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3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以200 g/L吡虫啉SL15~45 g a.i./hm2、200 g/L丁硫克百威EC 90~180 g a.i./hm2和50%吡蚜酮WG 60~90 g a.i./hm2剂量叶面喷雾,药后1、7 d防效分别为82.31%~92.02%、77.23%~95.31%、76.67%~91.11%和86.30%~96.71%、86.83%~96.53%、94.87%~98.73%。[结论]200 g/L吡虫啉SL和50%吡蚜酮WG持效期均在7 d以上,200 g/L丁硫克百威EC速效性较强。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和50%吡蚜酮WG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30~45、135~180、60~75 g a.i./hm2。  相似文献   

15.
姚向峰  姜兴印  何发林  刘玉  李向东  张吉旺 《农药》2020,59(2):150-153,156
[目的]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混配种子处理对花生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配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观察2种药剂混配对花生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收获期时,12%氯虫·联苯悬浮种衣剂(3∶1)有效成分用量为4 g/kg种子处理时对蛴螬和金针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84.94%和81.82%;同时其对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防治效果最好,为31.99%;并可促进出苗,减少烂种,增产率达18.77%。[结论]该剂量混配对蛴螬和金针虫具有很高的防效,同时兼治花生蚜,对花生生长及产量俱佳,可推广用于花生田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6.
6种常用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6种药剂对萝卜蚜的敏感性。[结果]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其中95%毒死蜱对萝卜蚜杀虫活性最高,LC50值为0.1215 mg/L,其次为94%阿维菌素,LC50值为0.7795 mg/L,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低,LC50值为996.8046 mg/L。通过田间试验可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萝卜蚜的防效都非常好,3 d的防效均达98%以上,14 d的防效为100%。[结论]在测试的6中药剂中,目前田间萝卜蚜与桃蚜相比具有较低的抗药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防治稻水象甲成虫药剂室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2010年在贵州首次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1),为了快速筛选出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为贵州省稻水象甲成虫化学防治提供依据,采集田间稻水象甲成虫进行室内药剂生测筛选试验。[结果]48%毒死蜱EC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效最好,药后1 d各剂量处理防效在77%以上,药后3 d各剂量处理防效均达100%;其次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药后1 d各剂量处理防效在72%以上,药后3 d各剂量处理防效在87%以上;10%醚菊酯SC在剂量为150、180 g a.i./hm2时,对稻水象甲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以上3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活性高且速效性好,可作为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8.
氟咯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棉花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兴祥  李美  高宗军  孔金花  赵维  张悦丽 《农药》2012,(9):683-684,695
[目的]探讨氟咯草酮在棉花和马铃薯田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25%氟咯草酮对阔叶杂草的活性和对马铃薯、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氟咯草酮对阔叶杂草反枝苋、苘麻和铁苋菜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ED50值分别为127.8074、111.0616、104.6731 g a.i./hm2,ED90值分别为500.1775、335.1504、262.9190 g a.i./hm2;室内安全性试验表明氟咯草酮对马铃薯和棉花的安全性较好,对马铃薯和棉花的ED10值分别为1786.2082、1 856.177 3 g a.i./hm2。[结论]氟咯草酮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土壤处理防除马铃薯或棉花田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