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4.
Nicofluprole是由拜耳公司成功开发上市的新型苯基吡唑烟酰胺类含氟杀虫剂,作用机理暂时未见报道。探索了其合成方法,并测试了其杀虫活性。以苯胺和5-溴-2-氯烟酸为起始原料制备Nicofluprol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并与文献氢谱数据进行了对照。该合成路线总收率较高,成本较低,Nicofluprole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黏虫(Mythimna seperata)、同翅目害虫桃蚜(Myzus persicae)及蜱螨目害虫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在2.5 mg/L时,Nicofluprole对小菜蛾致死率可以达到100%;在10 mg/L浓度下,对黏虫致死率为100%;5 mg/L浓度下,对朱砂叶螨具有71%的致死率;在10 mg/L浓度下对桃蚜也具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benzpyrimoxan合成路线,测试其杀虫活性。[方法]以4,6-二氯-5-甲酰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过3步反应制备得到benzpyrimoxan;对其进行了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反应总收率为17.3%,结构经1H NMR、ESI-MS确证。试验结果表明:在5 mg/L下,benzpyrimoxan对褐飞虱的致死率为100%,对蚕豆蚜的致死率为89.4%;而在100 mg/L下,对小菜蛾、黏虫及朱砂叶螨无活性。[结论]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制备。Benzpyrimoxan对褐飞虱若虫和蚕豆蚜若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6.
[方法]以2-三氟甲基苯胺和七氟异丙基碘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溴化、酰化、还原、烷基化、酰化6步反应制备broflanilide,并对其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结果]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broflanilide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均具有较高的活性,LC_(50)值分别为0.13、0.92、1.23 mg/L;对桃蚜、家蝇幼虫、榆叶甲幼虫也均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在10 mg/L剂量下的致死率均为100%。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broflanilide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0 d,在50、100 mg/L剂量下,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84.15%和88.90%。[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合成broflanilide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型二氯丙烯类杀虫剂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以往二氯丙烯类杀虫剂的基础上,保留化合物的活性部分,改变其它可变基团,研究开发出九种新结构的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认。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新化合物与先导化合物S-1812相比,具有相同或更高的杀虫效果,而且部分化合物的杀虫谱更宽,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10.
为了探索兽药氟雷拉纳在防治农业害虫方面的应用前景,以4-溴-2-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7步反应制备得到氟雷拉纳,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确证,反应总收率为31.11%(以对溴邻甲基苯甲酸计),产物纯度为98%。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1.25 mg/L条件下,氟雷拉纳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黏虫(Mythimna seperata)的杀虫活性可达100%,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四氯虫酰胺,氟雷拉纳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新型杀虫剂Flubendiamide及其合成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描述新型杀虫剂flubendiamide及其合成工艺。着重介绍以3-碘-苯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并先与1,1-二甲基-2-2甲硫基乙胺反应制备flubendiamide的合成路线。这类化合物作用新颖,对作物安全,对我国创制新农药有启迪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果博落回中分离的普罗托品、隐品碱和别隐品碱中的十元氮杂环和苯环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17种普罗托品类生物碱,在确认其结构的基础上考查其体外杀虫活性。[方法]首先,采用ESI-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接着,以伊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0.5、1 g/L时对兔痒螨和小麦红蜘蛛的体外杀灭活性。[结果]大多数化合物对兔痒螨和小麦红蜘蛛均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杀灭活性。其中,待测物1的活性最佳,其对兔痒螨的致死率达71.7%;对小麦红蜘蛛的致死率为60.0%,校正致死率达57.1%。[结论]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杀虫活性进行分析,发现向十元氮杂环引入C=C键可显著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向13位引入羰基可提高它们杀灭小麦红蜘蛛的活性。为普罗托品类杀虫剂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现有杀虫剂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为了有效地防治虫害,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杀虫剂。笔者最近发现一系列具有某些官能团的杂环化合物已显示了杀虫性能。这些杀虫剂已称之为新烟碱类,继植物烟碱作用于相同的靶标受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