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傣族竹筒香茶: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其制作方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 min后,竹筒内的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  相似文献   

2.
茶俗     
正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傣族竹筒香茶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其制作方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 min后,竹筒内的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下少许茶叶放入碗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的饮茶习惯竹筒茶 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然后放在火塘上的三角架上烘烤,待烤六七分钟后,竹筒内的茶叶便软化,再用木棒在竹筒内春压,边烘,边春,边加茶叶,直到竹筒内的茶叶填满春紧为止.待茶叶烘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形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  相似文献   

4.
一、傣族的香竹饭 香竹饭是傣族人民接待外来客人的佳品。香竹饭制作简单,用香竹断成节,将优质糯米盛入竹筒浸泡半小时左右,用芝麻叶或糯米香叶塞住竹筒口,放入火塘烘烤,等到香竹冒气,竹筒表面呈黑黄色时,用刀或棍捣,将第一层竹皮剥掉,再剥掉竹瓤,便可以品尝又软又香、别有风味的香竹饭了。 二、哈尼族的卵石烧汤 将已煮好的  相似文献   

5.
与茶共舞     
吕晓 《饮食科学》2011,(7):40-40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爸爸有一个专门用来盛茶的竹筒,很讲究。上边有一行刀刻的小字"茶香味浓",旁边还刻有一小束兰花,看上去是那么淡雅。这个竹筒一年四季都装满茶叶。  相似文献   

6.
傣族是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之一,根据地区的分布,我们可以分为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新平和元江地区的"花腰傣",以及德宏地区傣族。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女性在着装时会在腰间系一条极为精美的银质腰带。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来到神奇的西双版纳旅游。在我饱览了旖旎的澜沧江风光、领略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欣赏了绚丽多姿的傣族歌舞后,又品尝到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傣家风味。这一段既饱眼福、又饱口福的经历,真让我回味无穷。傣家风味中最著名的当首推香竹饭。香竹饭也称竹筒饭,是将糯米装入香竹筒内经烧烤而成的。香竹的竹节细长,竹内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傣家人称香竹为“埋毫拉”,意思是煮饭的竹。傣家人先把香竹成节地砍下,在竹节的一头打一个孔,再将洗净的糯米装入竹筒内,并用芭蕉叶塞紧筒口,然后将竹筒放在炭火上或埋进将竹筒放在炭火上或…  相似文献   

8.
冼红 《食品与生活》2007,(10):20-21
撒苤是云南傣族人民杀牛时才能吃到的传统风味美食,算得上是地方名馔,一小盘价在百元以上,被人们誉为傣族的"过桥米线"。"撒苤"是傣语,"撒",意为凉拌;牛撒苤就是凉拌牛肉。地球人都知道,凉菜吃的是味道,即看配制的佐料味道好不好。撒苤最讲究、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岳阳市古称"巴陵",位于东洞庭湖畔。这里不仅以古迹名楼、湖光山色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的游客,而且还有脍炙人口的名馔佳肴。在岳阳菜中以烹制水产最为有名。据《岳州府志》记载:"湖湘问宾客燕集供鱼清羹……"。可见岳阳人自古就有用鱼菜宴客的传统,故有"无鱼不成席之称"。当今用各种鱼类烹制的名菜有九十多种,现选择几种介绍如下,以飨读者。竹筒蒸鱼"竹筒蒸鱼"着力于原料和器皿的  相似文献   

10.
版纳风味     
香竹饭 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简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 番茄南泌 即用番茄做的酱,是傣族的一道特色菜。制作时,将番茄放在火炭上烧熟,撕去皮,放在碗里,加上葱、蒜、辣椒、芫荽、盐等佐料。用研舂捣细拌匀即可食用。其味酸辣清香可口,用来蘸炸牛皮、薄荷、苦笋等菜,  相似文献   

11.
"喃咪"是傣族语,"咪"的意思是搅拌或拌合。傣族的"喃咪"都是用多种材料拌合而成的像酱一样的糊状食物。傣族的"喃咪"也和酱一样起佐餐、调味的作用。将"喃咪"称为傣族的酱食,主要取《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的第三个意思,即"像酱的糊料食品"。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院落中又飘溢着甜蜜蜜的粽子清香。在这传统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等纪念2000多年前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所以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傣族傣族过端午节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这一天,凡未婚的傣族小伙子都拿上粽子包与姑娘相会在大龙潭边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儿,姑娘唱着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子包送给意中的姑娘,如果姑娘接过粽包,就表示接受小伙子的求爱,双方便手拉手寻一密处互诉衷情了。  相似文献   

13.
云南傣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倒和孟连傣族拉祜自治县,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相似文献   

14.
浙江松阳香茶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浙江绿茶的典型代表,行销全国。它条索细紧、色泽翠润、香高持久、滋味浓爽、汤色清亮、叶底绿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色绿、条紧、香高、味浓"是其著名的"四绝"。目前,松阳香茶产量占松阳县茶叶产量的80%以上,产值占50%,达到1.5亿元以上。松阳香茶制作的4道常规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操作上多为分离的机械,没有开发电子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效率比较粗放。无论工艺品质还是自动化水准,都有极大的空间有待拓展。如要形成大产业,仍需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5.
端午说粽     
粽子古称"角黍",是由当初的竹筒米饭发展而来的,以箬叶包的白米粽为主,有三角的,也有四角的。到了唐朝以后,随着粽子的不断发展,其造型上除了角粽外,又有了筒粽、菱粽、秤锤粽、小宝塔粽、四角锥型粽、圆棒型粽、枕头型粽等。其原料亦由白米粽发展到了在糯米中加  相似文献   

16.
"马海毛"得名于其土耳其语的发音,其实就是安哥拉山羊的羊毛,据说它还是羊毛中价格最昂贵的一种."马海"一词来源于阿拉伯文,意为"似蚕丝的山羊毛织物",后来成为安哥拉山羊毛的专称.马海毛具有纤维柔软、坚牢度高、耐用性好、不毡化、不起毛起球等特性,特别是马海毛纤维外表的鳞片少而平阔,紧贴于毛干,很少重叠,有竹筒般的外形,从而使纤维表面光滑,能产生蚕丝般的光泽.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人员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现一胡椒新种——麻根。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分类》上。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验师杨珺介绍,在云南西双版纳州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群众非常喜欢一种叫做"麻根"的香料植物,主要食用其茎或叶。香料植物专家程必强于1986年首次记录了该种;并在随后的专著中命名该种为"麻根",但却未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因此"麻根"一直是植物学上的存疑种。  相似文献   

18.
傣锦是云南省极具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民族织锦。傣锦的水纹、龙纹、蛇纹等纹样不仅美观且反映了傣族人逐水而居的生活方式,也承载了傣族爱水敬水的文化内涵。以傣锦制作的服装水文化特色浓郁,其款式体现该民族与水相生的习俗,其色彩则是"黑水"观念的视觉载体。对傣锦及其制作的傣族服装蕴含的水文化进行探研,有助于加深对傣锦的认识,以促成傣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用竹筒做饭、烧菜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用竹筒做出的饭、菜呈现出自然美、香味美、滋味美。居住在彩云之南的云南少数民族,住地大多为天然的植物园,竹子种类多,住的、用的、吃的都离不开竹子;竹筒成了他们的烹饪炊具。先说竹筒做饭。一般选用细竹,香竹最佳。香竹是一种有杆面棍粗、竹节很长的细竹子,内壁有一层香气扑鼻的竹膜,故称  相似文献   

20.
"压起来咧——把杠抬呀!重些压咧——慢些滚呀!杠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动啊.小杠绞得匀呀,粗茶压成粉,细茶压成饼呀,香茶销西口,好茶治百病呀……"一人领号,多人应和,若干个汉子一边喊着踩茶号子,一边抬脚上阵,合力踩制"千两茶",茶气漫延,场面壮观.千两茶是湖南黑茶的代表之作,"踩制"是其传统制作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道程序,湘人的诙谐欢娱,亦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