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汽车座椅对驾乘舒适性的影响,基于振动传递理论,通过一种座椅隔振测试方法,提取座椅隔振量来表征座椅垂向隔振能力;通过客观台架测试和实车测试结果,对隔振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隔振量与驾乘舒适性的关系;对比两套不同的座椅,对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座椅隔振量是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体的垂向共振振动数在6 Hz左右,当座椅共振时的频率小于6 Hz或超过6 Hz,座椅起到隔振效果;隔振量绝对值越大,座椅对振动的衰减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汽车座椅调节耐久试验是汽车座椅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国内外行业以及企业标准的研究,研制出一种可实现手电动汽车座椅纵向调节、靠背调节以及升降调节3种疲劳耐久试验的设备。该设备以西门子S7-1200作为主控单元,支持循环步骤编程,每路通道均可选择感应控制与时间控制两种模式;设计了独立的试验台架及其附件并能自由出入环境箱,在低温以及高温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该设备的人机交互、可编程能力以及通用性得到了国内汽车座椅厂商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航空座椅的舒适性对乘客乘机舒适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某型民用航空客机座椅乘员舒适性问题建立座椅动力学模型,引入人体模型,通过姿态调整,研究了整体座椅的乘员入座过程,分析了乘员落座时,接触坐垫、靠背的压力分布。依据Mergl-SAE2005准则评价座椅的舒适性能,结果表明,本文精确地模拟了该型座椅与乘员之间的体压分布。该研究对于航空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振动压路机是对各种基础压实的主要施工机械,一方面要求振动压实力大,另一方面要求有良好的乘坐(驾驶)舒适性,即存在着振动与减振的矛盾。本文从人体的振动特性入手,简要分析了人体对于机械振动的反应和相关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对振动压路机的人机工程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汽车座椅乘员姿态舒适性问题,针对影响乘员舒适性的矢状面姿态角度指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人群覆盖范围和博弈组合赋权的评价分级方法。首先,采用动作捕捉技术获取乘员各舒适姿态角度,得到角度覆盖的人群范围,从而计算各姿态角度指标得分;采用G1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组合赋权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最优权重;最终,根据各指标得分及最优权重,按照加权平均方式得到汽车座椅整体姿态舒适性评分;制订5级分级标准获取汽车座椅乘坐姿态舒适性等级。通过被试乘坐汽车座椅的主观体验评分验证建立的分级模型的可行性,为国内智能座舱的座椅姿态调节模式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设计开发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耐久测试设备.在分析了汽车转向系统耐久测试的需求及国内外测试标准基础上,通过结构及功能设计、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及软件控制设计,搭建了整体测试设备;并对输入驱动装置、伺服旋转加载、工业控制部分、可配置式软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实际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更接近实际使用工况,系统测试可扩展性强,可有效在...  相似文献   

7.
车辆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座椅舒适性的研究已成为车辆座椅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车辆座椅文献的分析,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座椅的静态、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并论述了车辆座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地铁列车进出车站振动源强规律特征及数值模拟方法,以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对列车进出站引起的钢轨和车站壁面振动加速度进行了原位测试,结果表明:列车进站时,振动源强由进站端向出站端逐渐减小,车站两端壁面振动加速度级相差可达20 dB;列车出站时,出站端振动响应大于进站端,列车进出站变速运行对钢轨和车站壁面振动加速度频谱特征影响不明显,车站壁面加速度频率主要集中在30~60 Hz。基于实测数据,给出了车站内列车进出站钢轨振动变化公式,建立了考虑列车进出站运行状态和振源强度变化修正的列车轮轨力荷载模型及施加方法。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车站壁面加速度级计算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9.
零重力座椅不仅是提高乘客舒适度的关键,也是开发高品质汽车座椅、形成汽车座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从身体与行为两个方面探索了零重力座椅设计的科学标准,并分析了零重力座椅设计的主要原理。通过探索零重力座椅的人性化性能特点,阐述其结构与形态特征。以座位安排和座椅设计为主要标准介绍了汽车零重力座椅的形状尺寸设计。最后针对零重力座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必须加强汽车零重力座椅驾驶舒适性、生理性、神经网络、人体工程学、人性化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振动参数测试系统开发的理论依据及技术关键,并以悬臂梁结构为例进行了振动参数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体压分布的指标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提出表征体压分布的8个指标,它们是: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平均压力梯度、不对称系数、纵向压力分布曲线、纵向力矩分布曲线、侧倾稳定性系数,结合座椅的舒适性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试验了座椅舒适性主客观评价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车辆人机工程学设计,集中在控制平台的布置、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缺乏对操纵者的人体因素分析,设计结果适应性不强。通过对操纵者的人体因素的构成、作用和关联等信息进行分析,明确了人体因素对车辆控制的影响,在CSP约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模糊设计算法,有效简化人机接口设计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设计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
人体运动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运动学模型对研究人体空间运动的位姿与人的最佳出力、最佳受力有重要意义。研究人体运动学模型对开展人机工程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提出人体机械化的概念,把人体等效为机构,应用机构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人体的运动学模型,再运用坐标变换的数学方法解决了人体运动位姿的计算问题,对操作机械设备及科学培训体育运动员等人因工程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硅片的几何参数:直径、厚度、平整度、粗糙度、弯曲度、翘曲度等的含义和测试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托辊阻力参数测试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过程,介绍了系统电气电路和测试仪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服务工程抗震研究,以同济大学多功能振动台试验室为例,探讨在试验室视角下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对试验模型设计、安装、加载等试验室参与的各环节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为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试验研究是分析履带车辆转向特性,验证履带车辆转向理论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当前缺乏准确、高效的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试验方法与测试手段的研究现状,根据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全面分析各转向性能参数的测试及获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GPS原理的转向性能测试系统测量转向轨迹的方法获得履带车辆的实际转向半径,并结合NI测试系统、存储式转速、转矩仪等装置,实现了多个转向半径下,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不间断测试,显著提高了转向性能参数的测试效率及精度。对试验仪器设备使用、试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论述,重点解决了多套试验装置所采集数据的截断与同步的关键问题。进行试验结果的分析及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为开展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试验测试及转向理论模型验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红迎  雷旻 《现代机械》2010,(5):53-54,93
针对注塑件有限元翘曲分析存在的整体量化与工艺参数优化问题,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注塑件翘曲的综合量化。结合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影响翘曲大小的工艺参数贡献度,从而获得多参数优化组合,实现了注塑件翘曲优化。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3-RPR平面机构混合型风洞试验平台,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使用SolidWorks对其进三维建模,并在SolidWorks中将三维模型转化成Parasolid文件导入ADAMS中,然后在ADAMS中,建立了风洞试验平台的柔性体虚拟样机模型,为进行风洞试验平台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Lab VIEW的轴承转子实时测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如何在以Windows为操作系统的PC机上开发和实现现场实时测控系统。整个系统开发分为两个部分,即PC机上的测控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详细讨论这两部分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并针对轴承转子试验系统给出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