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离合器操作性能的舒适性评价,需要将主观评价因素与客观测试参数相结合。根据离合器参数对操作舒适性的影响分析,确定了7个参数测试的主要指标,搭建了进行盲测的实车模拟操作测试平台,利用基于B P神经网络(B P网络)的模型对实验数据建立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基于样本的模型训练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主客观评分无明显的系统性偏差,神经网络测试模型可较为客观地反映离合器的操作舒适性。这一方法也有望拓展到汽车行业中需要为主观舒适性提供客观数据的其他产品测试环节。  相似文献   

2.
汽车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通过对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的逐一分析,且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最后阐述了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及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舒适性现在主要采用成员主观感觉为主,客观参数测量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目前影响驾驶员舒适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方向盘振动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以某汽车厂某款轿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方向盘振动的问题,采用客观参数测量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仪表横梁刚度对方向盘振动的影响,通过改进前后实验数据的比较,提出解决怠速方向盘振动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汽车座椅对驾乘舒适性的影响,基于振动传递理论,通过一种座椅隔振测试方法,提取座椅隔振量来表征座椅垂向隔振能力;通过客观台架测试和实车测试结果,对隔振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隔振量与驾乘舒适性的关系;对比两套不同的座椅,对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座椅隔振量是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体的垂向共振振动数在6 Hz左右,当座椅共振时的频率小于6 Hz或超过6 Hz,座椅起到隔振效果;隔振量绝对值越大,座椅对振动的衰减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围绕鞋类舒适度感知量化及舒适度评价的问题,选取了由大量试穿经验证明舒适的鞋楦,作为舒适度标准样本,另选取同号同型,舒适度低的男士正装鞋鞋楦,进行对照试验.构建鞋楦跖围所在区域足部截面几何模型并获取跖围足底压力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对静止站立状态下足部跖围受力与变形状况进行模拟测试,得到了相对的应力数据曲线和位移数据曲线.同时,试验数据结果是对主观舒适度评价的量化表达.将鞋类舒适度的主观因素同实验数据结果相结合,选取舒适鞋品软组织表面Von Mises X-Y峰值平均值为评价标准做出了鞋舒适性分析,结论得出,舒适度受到楦底突度、楦面曲率、轴线位置的综合影响,并且舒适的鞋楦对足部跖围横断面有相似的应力应变表现.本研究结果为鞋类舒适度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舒适鞋品的生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某装载机驾驶室垂向振动特性和舒适性,对其驾驶室进行测试及评价,建立9自由度人-座椅-驾驶室动力学模型(下简称驾驶室模型),以避开人体内脏敏感频率和提高人体舒适度为目标,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改进设计及实车试验。研究发现:3种试验工况下,原驾驶室座椅主振频为3.69~4.77 Hz,加权加速度均方根aw均大于1.25 m·s-2,表明原驾驶室悬置设计不合理,舒适性差;试验测得驾驶室地板和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与驾驶室模型计算的误差分别为6.24%和7.77%,表明驾驶室模型正确可行;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后,人体内脏主振频避开了敏感的4~6 Hz,内脏加速度均方根值明显下降;座椅主振频避开了敏感的4~8 Hz,人体主观感觉明显改善,验证了本文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的实车参数为基本数据,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与道路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客观评价方法,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了舒适度评价。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驾驶室质心处的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峰值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驾驶室悬置元件刚度、阻尼为变量,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从优化前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驾驶室空气悬置参数可使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座椅舒适性客观评价方法的不足,选择某款商用车座椅,利用H点测量装置作为假人,以座椅设计角度为参考,建立体压仿真模型。参考理想体压分布规律,通过仿真结果对座椅舒适性进行初步评价,并从压力最大值、压力平均值、接触面积以及不同区域占重比4个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实验验证。对于该座椅的主要接触区域,实验、仿真体压分布与理想体压分布规律接近,另外对于肩部、腰部及大腿区域的体压分布评价指标,实验数值与仿真结果接近,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准确反映HPM-座椅界面关键部位的体压分布特性。该建模方法可以为企业确定座椅舒适性客观评价指标的范围,对座椅的设计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驾乘舒适性对驾乘人员安全性、摩托车寿命、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主观评价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振动舒适性的一种主要方法。对样车在不同工况下做主观评价,并对比进口车,对摩托车车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改进车架,然后进行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前七阶模态频率有了不同程度提高,最大达10.69%,发生在第一阶,最小也提高了7.44%,发生在第五阶。改进后的样车舒适性主观评价值在各个工况下都有大幅提高,基本上从难受都提高到了舒服程度,尤其是一档和二档的评价,达到了很舒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某出口型电力机车司机座椅舒适性,结合人机工程仿真软件JACK、主观感知舒适度量表及压力坐垫对司机座椅人机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座椅靠背设计方法对座椅靠背形态进行优化,对优化后座椅靠背的人机匹配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主客观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靠背设计方案比靠背原型的人机交互匹配度更高,且能对司机背部形成良好的支撑。最后利用MatlabLIBSVM工具箱建立舒适度预测模型对座椅舒适度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均方误差MSE=0.003 753 4、相关系数R=93.063 1%,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可大幅简化主观评价流程。该座椅靠背设计方法可为轨道交通装备司机座椅的舒适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减速带是中国典型路况,过坎冲击及坏路行驶很容易引起驾乘人员的抱怨,同时驾驶员对车辆操稳性能要求也很高,对于驾乘舒适性与操稳性能体验,来自客户的市场抱怨,通常是底盘硬、振感强、松散、异响或者路面噪声等。本文介绍了如何将客户抱怨转化为工程语言、建立更贴近市场抱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方法,确定本品车型A和车型B均优于竞品车型,提出一种转毂-车辆前、后轴过坎冲击贡献量分析方法,判断车辆乘坐冲击舒适性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本品应保持该性能设计“DNA”。  相似文献   

12.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之间的关系存在复杂性和高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BP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初值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无法建立精确的座椅舒适度预测模型。针对该问题,提出利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ABC-BP)来预测座椅的舒适性的方法。通过开展体压试验得到了176组压力分布样本数据,其中89%的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部分,11%的数据作为模型验证,将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ABC-BP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MSE为0.0019,确定性系数R~2为0.946,比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到的MSE降低了84.68%,R~2提高了42.5%。结果表明,利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所建立的汽车座椅舒适性预测模型稳定性更强、预测效果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摩托车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在各零部件之间设置相互约束,编制路面文件,形成适合平顺性分析的摩托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摩托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虚拟试验,提取对驾乘舒适性显著影响部位的振动加速度值,对摩托车的平顺性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汽车离合器操纵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汽车驾驶舒适性能,以汽车离合器作为评判对象,探讨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离合器操纵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膜片弹簧离合器静态工作原理,在“人-车-环境”闭环系统中,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影响其操纵舒适度的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离合器操纵舒适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实例试验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较客观地实现对离合器操纵舒适度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孟爱华  王兴德 《机电工程》2011,28(5):553-555
针对汽车离合器舒适性检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测试方法和产品的问题,在测试平台上提出并采用了"一对比较法",该方法将被测的两个相同型号的离合器安装在测试台上,由专业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进行对比.传感器测试离合器的各工作参数,并与驾驶员的主观评价打分进行了对比,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建立了离合器客观工作参数与操纵舒适性之间的对应关...  相似文献   

16.
振动影响着摩托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驾乘舒适性,针对某250cc单缸风冷摩托车的振动问题,采用仿真分析技术,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方法,对摩托车车架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摩托车振动问题能有效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案,为该类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枕头形状对侧卧睡眠舒适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体侧卧时头部及颈臂部压力分布测试、舒适感主观评价、相关性及方差分析、人体胸颈部脊柱定位点分析,研究枕头形状对侧卧睡眠舒适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凸形枕和S形枕在使用时压力分布均匀,最大压强集中在臂部,颈部得到有力支撑,脊柱变形相对较小,整体舒适性较高;扁平形枕受力较为均匀,脊柱形成“/”形状,整体舒适感评价一般;凹形枕压力多集中在颈部,立方枕压力多集中在头部,压力较为集中,舒适度评价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平直路段不同初速度下自动驾驶汽车制动强度对驾驶员舒适度的影响,采用被试内设计实验进行了实车封闭场地实验并采集9名被试驾驶员在9个子实验中的心电和主观评价数据。基于心电数据提取了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和RMSSD、频域指标LF和HF,采用重复测量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不同运动状态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并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驾驶员的舒适度。结果表明:不同初速度下的制动会使心率轻微提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和RMSSD显著降低且这种变化不受行驶速度的调节,行驶速度和不同水平制动对频域指标LF和HF影响不显著。心率和RMSSD在不同制动水平间的变化差异不显著,SDNN的下降程度在不同制动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超过-4的制动强度可能为驾驶员不舒适的临界点。主观评价结果与客观生理数据高度一致,且主观分数与SDNN的变化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使用生理数据客观量化的表征舒适度具备可行性。总体来讲,平直路段不同初速度下自动驾驶汽车制动强度会造成驾驶员舒适度降低,客观生理指标与主观评价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坐姿舒适性主观测评模型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坐姿舒适性测评中总体与局部舒适性关联性问题,提出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舒适性主观测评模型。模型的输入变量为6个局部舒适性指标,输出变量为总体舒适性分值与等级。48名被试在实验椅上分别进行坐姿与坐卧姿舒适性主观测评,采用舒适性主观评价量表获取实验数据。通过基因表达式编程舒适性分级算法分别构建了2个耦合模型,并比较了两者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预测坐姿主观舒适性是有效的。最后开发了一个坐姿舒适性的主观测评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实验测得的操纵舒适性特征参数和主观舒适度评价构成的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系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