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餐厨垃圾具有水的质量分数高、易腐烂、富含油脂和有机质等特点,对餐厨垃圾处理不当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结合餐厨垃圾的特点提出高温厌氧发酵处理,对不同条件下(温度、水的质量分数、接种率)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餐厨垃圾中水的质量分数对其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的日产气量、产气速率、产气稳定性等指标的影响较大,接种率的影响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分析餐厨垃圾的性质和现有处理技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湿式厌氧发酵工艺处理餐厨垃圾的适应性和特点,并根据餐厨垃圾的组成特性和湿式厌氧发酵反应的要求.研究了适用于餐厨垃圾的湿式厌氧发酵工艺,该工艺通过对原料处理罐(备料罐)和发酵反应器的精心设计,保证了发酵反应的顺利进行和发酵后腐熟质的质量,实验室试验表明产气率可达0.520m^3/kg.VS。  相似文献   

3.
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化利用的角度,介绍了餐厨垃圾和农业秸秆厌氧发酵的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了餐厨垃圾和农业秸秆在成分、预处理、厌氧发酵工艺、沼气成分含量、沼液用途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产气活性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的最佳驯化方法。在37℃条件下,采用不同投料方式对厌氧污泥进行驯化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接种物,分析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和SCOD浓度的变化,并用驯化后污泥作为接种物对餐厨垃圾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处理,研究不同驯化方式对餐厨垃圾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添加一定量的餐厨垃圾驯化培养后,产气活性有所提高,其中每天投2.5 g实验物料(厌氧污泥接种体占0.5%),培养20 d后的接种体中生物活性最高,平均产气效率达179.5 mL/d,甲烷气体浓度为59.8%,最终降解率为75.5%。  相似文献   

5.
餐厨垃圾与污泥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可再生资源,目前餐厨垃圾与城市污泥共发酵产甲烷成为国内外垃圾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氨氮浓度是抑制发酵效率的一个影响因素,在中温(37℃)厌氧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与污泥1:1混合发酵,为提高发酵效率,进行发酵过程中脱氮研究;试验研究了发酵过程中氨氮的变化规律,确定发酵第15天为最佳脱氮时间;建立L16(45)正交设计,研究了吹脱时间、吹脱强度、pH值、絮凝剂(PAM)添加量对脱氮的影响.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吹脱时间为10h、pH值为12、吹脱强度为20L/h、絮凝剂(PAM)投加量为2.5 mg/0.2 L是最佳脱氮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餐厨垃圾的主要特征。从能源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化利用的角度,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处理、好养堆肥、厌氧发酵和饲料化处理等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介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提出资源化处理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7.
我国餐厨垃圾产量日益增加,其资源化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相对独立,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介绍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发展过程和餐厨垃圾的特性,研究了国内外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制沼气技术的进展情况,以期为我国餐厨垃圾的快速高效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刨花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零价铁的存在对餐厨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铁刨花添加量为30 g时,第11天时发酵液的VFA产量达到峰值45.8 g/L,较未添加铁刨花反应器的3.0 g/L提升了15.2倍,实现餐厨垃圾发酵体系在未进行人工调节大规模产酸。在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的同时,起到了巨大的环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除油条件(温度和处理时间),并将其作为厌氧消化底物进行产沼气潜力测试。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95℃,处理时间90 min,可浮油含量可提升至4.22%;随着温度的升高,浮油去除率逐步提升至2.21%。餐厨垃圾经95℃湿热预处理后,厌氧消化沼气产率达413 mL/g VS。厌氧消化系统中pH值的稳定性较好,保持在6.5~7.5之间,挥发性脂肪酸转化率可达74.31%,处理效果优于其他两个预处理组;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与出料总固体(TS)受温度影响较大,95℃时VS去除率可达56.2%,与未处理组相比提高8.1%。  相似文献   

11.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效率,对餐厨垃圾序批式厌氧消化(BT)、半连续厌氧消化(SCT)、固液两相厌氧消化(SLT)进行了比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LT生产系统有效提高了厌氧消化效率,单位沼气产量与甲烷含量也都显著提高,SLT,SCT及BT的单位VS最大沼气日产量分别为430,270 m L和150 m L,最高甲烷含量分别为68%,57%和50%;SLT的产酸效率及有机酸利用率均显著提高,有机负荷率较SCT提高50%,能够达到9 g/(L·d)。餐厨垃圾的SLT工艺有机负荷及消化效率较SCT及BT工艺均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很多餐厨项目为单独建设,存在场地占用大、固体废弃物无法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将餐厨垃圾处理与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高效充分协同的方案。通过废渣、沼气、渗滤液、臭气、蒸汽、管理团队等良好的技术互补和资源共用,达到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餐厨垃圾产生状况及厌氧发酵产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餐厨垃圾造成的污染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城区的餐馆进行实地调查,针对不同规模的餐馆,分别对其餐厨垃圾产生的数量、成分、性质及其收集处理方式、处理费用和最终用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对中国目前的管理政策进行了探讨.文章还通过批式厌氧消化实验对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进行了产气潜力分析,结果显示在20g/L的容积污染负荷下,经过35 d的中温(35℃)消化,总产气量达到7 380 mL,总甲烷量达到4 023 mL,甲烷含量平均为54.51%,VS去除率为50%,产气率和产甲烷率分别达到369ml/g和201 ml/g,实验表明餐厨垃圾具有很好的产气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餐厨垃圾的性质及现有处理方法;分析了餐厨垃圾循环处理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餐厨垃圾的产生单位对餐厨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循环处理技术水平低.以循环经济理念为理论基础,在"3R"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餐厨垃圾产业化的对策:建立完善的餐厨垃圾处理和管理系统,建设循环处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pH值对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序批式厌氧发酵,以产气量、产甲烷量、厌氧发酵过程中pH值以及有机物降解程度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初始pH值对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0℃时,厌氧发酵效果最佳,其单位产气量(以VS计)为722.98 mL/g,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62.73%.,有机物去除率为67.5%;初始pH值为7时,厌氧发酵效果最佳,其单位产气量(以VS计)为618.23 mL/g,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62.4%,有机物去除率为66%。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相厌氧发酵批式实验,研究牛粪和餐厨垃圾在不同混合比例下(4∶0,3∶1,2∶2,1∶3和0∶4)的产氢、产甲烷和产能特性,探究混合基质发酵在两相厌氧发酵产能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氢气产率、甲烷产率和能量产率均随着餐厨垃圾占比的提高而增大,混合发酵在缩短产气延迟时间和提高最大产氢产甲烷速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氢气产率和丁酸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混合发酵和餐厨垃圾产氢均遵循丁酸型代谢途径;牛粪单独发酵时的主要挥发性脂肪酸产物为乙酸,氢气产率很低;混合发酵产氢在牛粪和餐厨垃圾之比为1∶3时表现出协同作用,而在牛粪和餐厨垃圾之比为3∶1和2∶2时表现出拮抗作用;在产甲烷和产能方面混合发酵呈现协同作用,且协同率随牛粪占比的增加而提高;当牛粪和餐厨垃圾之比为3∶1时,产甲烷协同率和产能协同率分别为23.6%和20.4%,协同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厌氧消化是餐厨垃圾产业化处理的主流方式,厌氧系统单位体积有机负荷和单位体积产气率是评价厌氧系统产业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实验研究了搅拌频率、物料投加方式和不同单位体积有机负荷情况下厌氧系统的产气情况.结果表明,在选择连续式投加物料情况下,维持60min/3hrs搅拌频率和2.8kg TVS/(m3.d)单位体积有机负荷水平,全混合厌氧消化系统可以获得稳定的高产气率,达到(2.69±0.03)m3/(m3·d),甲烷体积分数(65.2±1.3)%.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生物强化菌系添加剂量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性能影响,确定不同食微比(F/M)下最佳菌剂添加量,进行了批式厌氧发酵实验。以实验室已获得的丙酸产甲烷菌系为生物强化菌系,对不同F/M(0.5、1.0、2.0)进行生物强化,菌剂添加量设置为5%、10%、15%、25%、35%比,通过产气性能及中间代谢产物的对比,结合产甲烷动力学评价生物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各剂量的生物强化均可促进餐厨垃圾产气,提高累积产甲烷率1 ~ 3倍;各F/M下,累积产甲烷率均随生物强化剂量增加而增大,35%的添加量产气效果最佳。就生物强化效率而言,3组F/M发酵中,F/M为1.0且菌系添加量为15%时,单位质量菌剂获得最大甲烷提升效率(1 706 mL/gVS菌剂);中间代谢产物分析显示,生物强化可促进丙酸和乙酸的降解,避免酸抑制,从而提高产甲烷能力。修正Gompertz模型对产甲烷潜力动力学分析表明,生物强化可以缩短不同食微比下的发酵延滞期,加快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对热电联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电联产已是成功的实用技术,既能节约能源又能改善环境,但它有一定的实用条件:即在常年供给稳定的热负荷而又与汽轮机容量适当匹配才能发挥其效果,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既浪费投资又污染环境,为此,国家四部委专门下达了热电联产的要求。本文对热电联产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并以太原市的热电联产与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为实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供电煤耗,燃料节约量,当量热力系统作为评价标准,对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临界供电煤耗概念,作为判断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节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