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农药》2019,(12)
[目的]明确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开展试验。[结果]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 90~120 mg a.i./kg处理剂量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效优于生产常规使用药剂50%多菌灵WP、12.5%腈菌唑EC、15%三唑酮WP的效果。[结论]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上述3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褐斑病、黑点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建议在苹果病害综合治理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9)
[目的]明确几种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苹果病害试验。[结果]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00 mg/L、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0 mg/L、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120 mg/L、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 150 mg/L,间隔10~15 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苹果主要病害的为害。[结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5%肟菌酯·戊唑醇WG、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对几种苹果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苹果病害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橡胶粉孢为害橡胶树嫩叶、嫩梢及花序,严重威胁橡胶产量,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粉锈宁防治,导致一些地区的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在单剂研究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分析,并用共毒系数法验证了三唑类、咪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9种杀菌剂二元复配对橡胶粉孢的增效作用。[结果]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剂配比如下: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配比6∶4、8∶2,四氟醚唑和氟菌螨酯配比1∶9~4∶6,三唑酮和氟菌螨酯配比9∶1,氟菌唑和氟菌螨酯配比8∶2,氟硅唑和唑菌酯配比7∶3~9∶1,四氟醚唑和唑菌酯配比6∶4,三唑酮和唑菌酯配比5∶5、8∶2,氟菌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四氟醚唑和唑胺菌酯配比9∶1,氟菌唑和唑胺菌酯8∶2~9∶1。[结论]毒性比率超过1.8的配比增效都很明显,共毒系数测定结果与Horsfall法的定性分析结果吻合。共毒系数有随着毒性比率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两者的增长不完全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6,(4)
[目的]明确唑胺菌酯和咪鲜胺在防治柑橘炭疽病上的可混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胺菌酯与咪鲜胺复配制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田间进行制剂药效试验。[结果]唑胺菌酯与咪鲜胺5个供试混剂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以5∶1的配比抑菌效果最好;田间20%唑胺菌酯·咪鲜胺SC 200 mg/L剂量下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与25%咪鲜胺EC 333 mg/L相当,明显高于70%甲基托布津WP。[结论]20%唑胺菌酯·咪鲜胺SC对柑橘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防治贡柑黑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等15种药剂的EC50、EC95值,并做氟硅唑等5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EC95(mg a.i./L)排序,抑菌活性较高的有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田间防效较好的有10%氟硅唑WP、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WP、50%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72%代森锰锌.霜脲氰WP,而10%氟硅唑EW防效较差。[结论]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和剂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新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乳油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品种安全.  相似文献   

7.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麦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杀菌剂,于2008-2009年在西北地区测试了该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治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上述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甲基硫菌灵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6,(6)
[目的]筛选对芒果蒂腐病菌(Botryosphaeria parva)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及增效配方,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及2种复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供试药剂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 mg/L,分别为0.1290、0.1779、0.2084、0.4359、0.7726 mg/L,将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进行复配,当质量比为9∶1时抑菌活性最好,EC50值为0.0394 mg/L,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为3.3648。[结论]筛选的肟菌酯·吡唑醚菌酯混剂对芒果蒂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芒果蒂腐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8,(1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对茶叶灰斑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并对茶叶灰斑病高度敏感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45%咪鲜胺EC、38%唑醚·啶酰菌WG、250 g/L丙环唑EC、65%代森锌WP、70%甲基硫菌灵WP、250g/L吡唑醚菌酯EC、42.8%氟菌·肟菌脂SC、10%苯醚甲环唑WG、25 g/L咯菌腈SD、10%己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和500 g/L异菌脲WP对茶叶灰斑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很好(EC501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5%咪鲜胺EC、250 g/L吡唑醚菌酯EC、250 g/L丙环唑EC、30%嘧菌脂SC和50%异菌脲WP对茶叶灰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效。[结论] 45%咪鲜胺E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50%异菌脲WP均为高效药剂,可生产上推荐使用;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宜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6,(2)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三环唑混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苗法测定烯肟菌胺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三环唑防治稻瘟病EC90值为7.2449、19.1850 mg/L,且在1∶1、1∶3、1∶5、1∶7及1∶9五个配比下具有明显增效作用;3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 225~300 g a.i./hm2对水稻穗颈瘟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结论]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配比1∶9)可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推荐剂量为225~300 g a.i./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大豆根腐病,筛选出具有显著防效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等10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和大豆疫霉菌的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咯菌腈、咪鲜胺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单剂对2种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对尖孢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0.295、0.035、0.444 mg/L,对大豆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0.324、0.045、0.077 mg/L。咯菌腈∶咪鲜胺(5∶1)和咪鲜胺∶戊唑醇(5∶1)复配时对尖孢镰刀菌增效系数分别为2.143、1.566,对大豆疫霉菌的增效系数分别为2.063、2.031,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5∶1) 200 g/100kg种子和咪鲜胺+戊唑醇(5∶1) 200 g/100kg种子包衣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57%、84.54%。[结论]咯菌腈∶咪鲜胺(5∶1)与咪鲜胺∶戊唑醇(5∶1)二元混配,可以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  相似文献   

12.
申嗪霉素和咪鲜胺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协同杀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1%申嗪霉素悬浮剂与40%咪鲜胺水乳剂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方法]以1%申嗪霉素悬浮剂和40%咪鲜胺水乳剂的单剂对小麦赤霉病菌EC50为基础剂量,分别按照7∶1、5∶1、3∶1、1∶1、1∶3、1∶5、1∶7比例进行混配,采用共毒系数法验证其增效作用,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增效作用。[结果]申嗪霉素与咪鲜胺在7∶1~1∶5范围内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混配比例为5∶1时,共毒系数CTC最大为262.28。将2种制剂进行桶混,按照每hm2使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820 g与40%咪鲜胺水乳剂55 g桶混,对水675 L喷雾处理14 d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84.65%,显著高于单剂防效。[结论]申嗪霉素与咪鲜胺2种制剂混配应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共毒系数法进行了混配剂的筛选. 结果表明:450 g/L咪鲜胺EW的EC50值最小,为0.038 4 mg/L,毒力最强;450 g/L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EC、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EC、50%多菌灵WP、25%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15%霉灵AS的毒力依次减弱,EC50 值分别为:0.245 8、0.385 7、0.943 5、1.379 8、2.438 4、10.981 4、33.333 0 mg/L. 多菌灵与霉灵按EC50值剂量9∶1比例混配后共毒系数为131.63,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多菌灵与丙环唑按EC50值剂量3∶7的比例混配后共毒系数为691.87,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咪鲜胺与霉灵、咪鲜胺与丙环唑、咪鲜胺与多菌灵3组混配药剂均无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7,(1)
[目的]筛选安全、高效、低毒防治冬枣炭疽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各药剂对冬枣炭疽病菌均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药后8 d EC50值为0.0246~2.1329 mg a.i./kg,3种混配剂试验配比下均表现出增效作用,且试验用量下对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尤其是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10∶30),防效为87.64%、91.47%。各药剂对冬枣树安全。[结论]在冬枣炭疽病始发期,选用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35%苯醚甲环唑·醚菌酯WG 400~666.7 mg/L或5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ME 285.7~400 mg/L连续施药3次,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室内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生物活性的比较,筛选出有效防控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温室幼苗盆栽法。[结果]在离体药剂筛选试验中,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50值分别为0.000 3、0.029 9、0.084 0 mg/L;在温室幼苗盆栽单剂筛选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90值分别为14.29、35.25 mg/L;在幼苗盆栽混剂筛选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唑菌酯质量比为3∶1时对玉米大斑病防效较好,EC90值为15.26 mg/L,共毒系数为129.90,具有增效作用。[结论]所筛选的苯醚甲环唑及其增效混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21,60(5):371-374,381
[目的]为苹果主要叶部病害的防治筛选出优良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几种杀菌剂在试验设计剂量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褐斑病和锈病的控制效果。[结果]78%波尔·锰锌WP、80%代森锰锌WP+430 g/L戊唑醇SC、80%代森锰锌WP+400 g/L氟硅唑E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控制作用突出,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25%~97.80%和95.29%~97.35%,病叶率分别为4.00%~5.33%和1.33%~2.37%,落叶控制效果达到92.61%~95.97%;64%苯甲·锰锌WP较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5.88%和86.76%,病叶率分别为10.00%和6.67%,落叶控制效果为75.8%。10%苯甲·多抗WP、64%苯甲·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对苹果锈病的控制作用突出,防治效果高达99.06%~100.00%,病叶率为1.33%~2.37%;35%多抗·戊唑醇WP、80%代森锰锌WP+430 g/L戊唑醇SC、80%代森锰锌WP+400 g/L氟硅唑EC较好,防治效果为86.79%~95.28%,病叶率为3.33%~9.33%。[结论]上述杀菌剂均为筛选出的优良杀菌剂,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26种杀菌剂对橡胶粉孢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孢子萌发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26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在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的能力方面,吡唑醚菌酯、唑胺菌酯、氟菌螨酯、醚菌酯、烯肟菌胺、唑菌酯、氟菌唑、嘧菌酯、氟环唑、四氟醚唑、氟硅唑、乙嘧酚强于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福美双与三唑酮相当;在抑制菌丝生长的能力方面,氟菌唑、唑菌酯、氟菌螨酯强于三唑酮,氟环唑、唑胺菌酯、氟硅唑、吡唑醚菌酯接近三唑酮,四氟醚唑稍弱于三唑酮.氟菌唑、唑菌酯、氟菌螨酯、氟环唑、唑胺菌酯、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四氟醚唑8种杀菌剂可作为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杀菌剂对番木瓜胶孢炭疽茵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番木瓜最主要的田间及采后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醚菌酯、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8种药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在0.01~0.47 mg/L之间;其中咪鲜胺对病菌的EC50值最低,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对照多菌灵,成为最具潜力的替代使用药剂,氟硅唑、戊唑醇和丙环唑3种药剂EC50值也较低,抑菌效果仅次于咪鲜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5,(8)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Sun-Johnson法测定室内联合毒力,并验证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为0.352、0.083 mg/L,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5∶1~1∶5五个配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 76~92 g a.i./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SC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