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日本,主人常以“生鱼片”招待贵宾和亲朋好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日本独有的风味肴馔。其实,生鱼片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肴。生鱼片在我国古代称作“生鱼脍”,简称“鱼脍”或“鱼生”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代,菜肴中便已有“鱼脍”了。在《诗经·小雅·六月》就有“鳖脍鲤”的诗句。《吴越春秋》一书中则记载了吴王阖闾曾“治鱼为脍”以招待出征凯旋归来的伍子胥。到了汉代,生鱼片更是风靡一时,甚至还有人因嗜食生鱼片而送了性命。据《后汉书·华陀传》记载,东汉广陵太守陈登就因嗜食生鱼脍而得了重病,后经华陀精心医治才康复。…  相似文献   

2.
提起吃生鱼片,我们多会想到日本的刺身,其实生鱼片的起源是中国,早在周宣王的年代(公元前823年)《诗经。小雅。六月》就有了记载:“饮御诸友,炮鳖脍鲤”,“脍鲤”就是鲤鱼生,“鱼脍’即为“生鱼片”。唐朝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李白、王维、白居易等等不少诗人的诗词提及的鱼脍都反映了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生鱼片亦是在唐朝传至日本。  相似文献   

3.
每当提及日本料理,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其代表食品生鱼片。许多人并不知生鱼片是中国的传统名菜,至少已有史3000年。在我国古代,它被叫做“生鱼脍”(脍亦可写作鲙),也可以简称“鱼脍”、“鲙”以及“鱼生”等。 早在周代,我国便有“鱼脍”了。《诗经》中的“炰鳖脍鲤”(《小雅·六月》),即是明证。其后,《吴越春秋》中更有吴王阖闾“治鱼为鲙”招待破  相似文献   

4.
凡吃食物者,大都求其鲜味.什么食物最鲜?鱼肉最鲜,生鱼又比熟鱼鲜.《辞海》对“鲜”的解释.“鱼;生鱼”.郑玄注:“鲜,生鱼也.”古人说的“脍(鲙)”,即切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脍,也称鱼脍、生鱼脍和鱼生,现在多叫做“生鱼片”.  相似文献   

5.
我常去坐落于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内富豪东亚酒店一楼,朋友李波兄经营的"瑠璃日本料理"店吃鱼。此地环境幽雅,沪上文化艺术界友人常来小聚。老饕评论,此地日本料理在同类型店里算首屈一指,刺身很新鲜,日式鳗鱼饭中的鳗鱼是活杀的。其实,吃生鱼片并不是日本人的创举,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古人称生鱼片为"生鱼脍"、"鱼生"。周代就有"鱼脍",东汉广陵太守陈登因喜欢吃"生鱼脍"而患病,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脍"就是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生活》2001年第5期载《鲙:就是生鱼片》一文,内云:“至迟在宋代,中国一直有食生鱼片的习惯,生鱼片也是传统菜肴中的佳味。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才开始放弃和改变食生鱼片的传统?”又云:“从隋唐开始,日本不断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沟通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的‘鱼生’或‘刺身’是否曾受到中国鲙的影响,不得而知。”上述两题,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试答之 “脍”,《辞海》解释:“细切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我国人民食用生鱼片已有2800多年历史,在古代,它常作为美馔犒劳凯旋的将士,《吴越春秋》载:“吴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在京城一些新开业的日本风味餐厅里,生鱼片成了一些顾客的时髦食品。其实,鱼肉生食原为我国习俗,后来传至日本。今又返销我国,只是一种久违的新鲜感而已。 我国古代鱼肉生食,可为轩,可切脸。据《吴越春秋》载:“吴人作(鱼会)·自阖闾之造也”。伍子胥灭楚归来,阖闾劳军慰问,即用鱼脍。日本东京女子荣养大学副教授小川久惠女士来扬州商学院研修,曾问笔者:为什么现在在扬州看不到有人吃生鱼片之类?其实,扬州在汉代还是十分流行食生鱼片、丝之类,三国时,广陵太守陈登是曹操手下  相似文献   

8.
鱼生留香     
鱼生是一种为了追求鱼肉的细嫩清甜口感,将切成薄片的鱼肉混以姜椒蘸酱生食的食品,又名生鱼片,两广一带多称之为鱼生,吃鱼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吃鱼生的记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生是脍的一种,与烤肉一样在当时为人们所喜好。  相似文献   

9.
脍(鲙)考     
脍是古人经常食用,颇受欢迎的一种肉肴。其来源有:牛、羊、豕、鹿、鱼等;其形制为片状或丝状,故《说文·肉部》云:“脍,细切肉也。”《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郑玄注:“聂之言(?)(zhé,薄切肉)也,先藿叶切之,复报切之则成脍。”郑注讲的很形象具体:先像豆叶一样薄薄地切成片,再细细地切即是脍。脍食味美,故孔夫子有“脍不厌细”的要求(《论语·乡党》),孟夫子有取“脍炙”、去“羊枣”的选择(《孟子·尽心下》),隋炀帝有称“松江鲈鱼干脍”为“金齑玉脍”的赞语(张岱《夜航船·日用部·饮食》)。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向现代文明,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放弃了生食转而对食物加热后再食用,然而有一个例外——生鱼片。中国自秦汉之后,大部分生肉被淘汰,而鱼脍(即生鱼片)却保留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各大菜系中,以日本料理使用生肉最多,其中绝大部分是生鱼肉。可见与猪牛羊等肉类相比,鱼肉更适合生吃。  相似文献   

11.
羊枣不是枣     
高启新 《美食》2006,(2):63-63
公孙丑问孟子:“脍炙和羊枣哪样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啦!”此事见于《孟子》。在中国,脍是很庞杂的,诸如鱼肉、牛、羊、鹿肉,皆可为脍,《论语&;#183;乡党》里有一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后来,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脍是细切的肉;《汉书&;#183;东方朔侍》则认为生肉为脍;总之,脍是肉切细罢了。脍炙就是烤肉。  相似文献   

12.
原研哉的《白》、《欲望的教育》所提到的"白"被誉为日本古代的最初四色的核心颜色,而"空",提到是一种将会被内容填满的状态。在追求轻松、舒适、简洁的空间时候,苏式家具因而得到推崇。本文通过分析明代苏式家具的"空白"美学,找出苏州地区所承载特定时期的审美文化和工艺思想,来诠释其"精"、"简"、"雅"之美,更好地研究和传播苏式家具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为现代家具融入古典家具元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生活》2014,(6):18-18
正上海出台的《生食动物性海水产品地方标准》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原上海市地方标准《生鱼片卫生标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由"三纹鱼、鰤鱼、鲷鱼等深水海鱼片和活龙虾、象鼻蚌以及鲜冻北极贝"扩大到所有即食动物性水产品(不包括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与原《生鱼片卫生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无所谓"最先是一类古语词,最初只有"所谓",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事实上,"无所谓"的本义为"没有所说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无所谓"成为了一句时髦的流行语,也是当代佛系年轻人标榜自己的代名词,甚至有好几首同名的流行歌曲及专辑,其使用更为广泛化,主观性更强,句法位置也更加灵活,结构也进行了重新组合。因此,本文以著名歌手杨坤的《无所谓》为语料来源,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出发,拟探究其流行歌曲《无所谓》背后的语义指向以及所发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礼记》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小说写人性,因题材所限,"男女"元素或有或无,"饮食"场景则随处可见。鲁提辖与史进、李忠同登潘家酒楼。酒保招呼:"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水浒传》写饮食喜用简笔,不耐烦详描细画,这也正合英雄好汉的粗犷气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烹饪》2003,(9):25-25
2003年8月13日———一个将中国丰富的传统鱼生文化和有益健康的挪威三文鱼相结合的美食新概念———“唐风鱼宴”,在全国10个城市的一百多家餐馆同时推出,整个活动为期45天。鱼生,或称生鱼片,在古代被称为“脍”。孔子曾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绝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呼儿拂几霜刀挥,红肥花落白雪霏”和杜甫的“饔子左右挥霜刀,脍飞金盘白雪高”等诗句,都是对那个年代制作鱼脍技艺的赞美。中国食鱼生的历史,实际上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历经众多朝代,数度兴盛,方才形成了当今丰富的鱼生饮食文化。世代传承下来的古代鱼生文化宝库里面,除…  相似文献   

17.
素食革命     
志林 《中国食品》2004,(24):8-9
素食与肉食 素食最适于人类,从人的自然生理结构上看,与动物相比较,肠道相对冗长,胃酸含量较低,本是最适合五蔬、五谷、五果的。 先人早有深入研究。元代《菇淡论》中就论及"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补益体之功,而久饮酒肉甘肥,则难免有"致病伐命之毒",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 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亦有论述,"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渐近自然也。"  相似文献   

18.
夜读野夫《掌瓢黎爷》一文,内里提到一句厨帮俗语,"牛肉服青菜,鳝鱼服紫苏".这意思是说:做菜就跟做人一样,得合乎规矩,做厨师的命就别想着还要当老板.同样,身为"屌丝"(屌丝是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最初用于称呼与"高富帅"相对应的"穷矮挫",现在则多用于自嘲),吃惯了家常菜,偶尔吃回海鲜,肠胃却可能受不了."牛肉服青菜,鳝鱼服紫苏",后面加一句"屌丝最爱小炒肉",似乎最恰当不过.  相似文献   

19.
正从细胞生物学角度分析,"气"属于细胞能量范围,故有报道称"气"能提升细胞乃至人体脏器的代谢活力。"米气"又是什么气呢?唐代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粳米能"养胃气"。《本草纲目》载:粳米"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每日起,空腹虚,食粥一碗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苏东坡常食米粥调补,他的体验是夜晚吃粥更妙,"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诗坛寿星陆游享年八十有六,  相似文献   

20.
正读《金瓶梅》,知道西门庆家有团茶,并且还是凤团。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提到团茶。西门庆这样一个浪荡"土豪",家藏这种珍品,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但转念一想,倒也不必惊奇,团茶只是宋朝的贡品,到了明清,团茶早已改为散茶,"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