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Cu6.65%的硫化铜矿在FeCl3和HCl、NaCl体系中浸出,可使铜的浸出率大于96%。本文研究了这一体系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浸出过程符合抛物线型动力学模型,测得其表观活化能为51.0kJ/mol。 相似文献
2.
对低品位硫化铜矿进行试验研究,认为该矿具有一定的细菌浸出性。-20mm粒级矿样柱浸半年时间,铜的浸出率达35.98%,为进行扩大试验及堆浸试验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回收利用永平铜矿废矿石中的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资源,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接种量、初始Fe^2+浓度、矿浆酸度、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等条件对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铜浸出的条件是接种量20%,初始Fe^2+浓度0g/L,初始pH值1.2,浸出过程控制pH值小于1.50,矿石粒度5mm,矿浆浓度20%~25%;溶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或产生铁的沉淀都会直接影响细菌的浸矿效果;尽管浸矿细菌能很好地适应浸矿环境,但铜的浸出速度偏慢、浸出率偏低,有待于采取强化浸出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高硅低品位氧化锌矿的酸浸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硅天然氧化锌矿常规处理时存在的矿浆难压滤、液固比过小、Zn 浸出回收率低等问题, 试验探讨了酸度、加酸方式、固液比、粒度及温度因素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液比1∶6时, 0.15~0.212 mm粒级在常温下与浓度为8%的H2SO4反应120 min, 锌的浸出率可达96.07%。升高温度, Zn的浸出率可提高至99.02%。浸出过程可用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来解释, 即浸出率与动力学方程1-(1-α)1/3~ k·t 相吻合。浸出动力学显示反应过程中可通过控制矿物表层的扩散来控制反应过程的速率。活化能是控制扩散过程的特征, 其值约为6.385 kJ/mol。 相似文献
9.
世界铜资源分布很不平衡,我国铜的自供率不足50%,我国铜矿山的现有条件无法满足对铜的需求量,而许多铜矿都有大量的表外矿、残矿、废石、尾矿以及难采矿石资源.进行低品位硫化铜矿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的工业化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安全及环保生态好,是综合回收矿产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增强矿山活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东同矿业公司难采低品位硫化铜矿室内细菌浸出试验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工程技术方案、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项目的实施既能为矿山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极大地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铜钴矿浸出过程,单一强化控制参数,虽然可以提升铜、钴浸出率,但是也会相应造成浸出液游离酸偏高、杂质的超量溶出及辅料消耗增加等问题,经济效益并非最佳。针对某低品位氧化铜钴矿硫酸体系铜、钴浸出过程,考察了矿石粒度、浸出酸量、SO2用量、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对有价金属Cu、Co及杂质Fe、Mn、Si浸出的影响规律。在对单因素强化浸出措施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条件:磨矿时间5 min、终点pH值在1.5左右、吨矿SO2用量6.37 kg、液固比3∶1 (mL/g)、浸出时间5 h。在该条件下,Cu、Co的浸出率分别为93.67%和75.90%,Mn的浸出率约为87.00%,Fe和Si的浸出率分别为2.66%和0.24%。 相似文献
13.
14.
某矿含镍1.04%,含铁40.55%,镁及二氧化硅含量较低,为典型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矿样粒度较细,小于0.038mm粒级部分占66.58%。镍主要赋存在褐铁矿和硅酸盐矿物中,分布率分别为75.0%和24.04%。对该镍矿进行了还原焙烧—酸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炭粉粒度-0.038 mm大于90%,炭粉用量30%,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30 min,酸料比0.5 m L/g,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0 h,浸出液固比5∶1时,镍、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74.88%,93.83%,35.87%。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细粒难选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目的矿物为孔雀石,主要脉石为硅酸盐矿物。因细粒氧化铜矿物颗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较低,硫化浮选法难以将其有效回收,对其进行了硫酸浸铜试验。为了获得最优条件及最佳浸出率,借助响应曲面法对其进行了工艺优化:首先使用Design-expert10.0软件中的Box-Behnken模块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根据所得模型等高线及响应曲面图,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铜浸出率的影响;通过该软件优化分析,得到该浸出试验的最优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模型得到的最优试验条件为:硫酸质量浓度175g/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3.5,浸出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铜浸出率为88.43%的理想指标,模型可信度高,试验设计合理,此优化工艺可作为生产中的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索适合新疆某砂岩铀矿床的地浸采铀工艺,在室内开展了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和碳酸氢盐溶液作为浸出剂的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铀矿石的浸出性能好,硫酸、碳酸氢盐搅拌浸出均取得了较好的溶浸效果;酸法搅拌浸出,硫酸浓度为2.79g/L时,铀浸出率达87.65%,铀浓度峰值199.5mg/L;硫酸浓度为7.04g/L时,铀浸出率达95.06%,浸出液峰值铀浓度达250.20mg/L;碳酸氢盐搅拌浸出,HCO3-浓度为5.07g/L时,铀浸出率达83.17%,浸出液峰值铀浓度达213.46mg/L,浸出液中的Ca2+、Mg2+含量仅30~40mg/L,浸出的Ca2+、Mg2+再次沉淀。综合考虑溶浸工艺对矿层孔隙堵塞的风险、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该矿床在地浸采铀条件试验中采用低酸浸出工艺,硫酸酸度建议为2~3g/L。 相似文献
18.
19.
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对硫酸浸出硫化铜精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铜的浸出率 ,在用硫酸浸出硫化铜精矿前 ,用纳米TiO2 光催化剂 ,在日光照射下对铜精矿进行氧化预处理。当矿浆pH值为 5左右时 ,通过充入适量氧气进行 2 0h的氧化预处理 ,铜的浸出率可由 43 .66%提高到89.0 0 %。在适当条件下 ,TiO2 光催化剂可使黄铜矿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