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比紫薯全粉不同添加量对中筋粉的加工特性,及其馒头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全粉的加入提升了复配粉的持水性,但降低了持油性。热特性结果显示,复配粉表现出双峰糊化特性。未经复配的紫薯全粉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高于中筋粉,但ΔH更低。经复配后中筋粉的起始温度To、Tp、Tc介于60.67~71.43 ℃、0.49~1.21 J/g之间,To、Tp和Tc与未进行复配的中筋粉相比有所增加,而ΔH有所下降。而经复配处理的紫薯全粉的To、Tp、Tc和ΔH介于78.33~87.97 ℃、0.06~0.38 J/g之间,均呈下降趋势。随着紫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面筋网络形成能力下降,导致形成和稳定时间缩短,由其制成的馒头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呈现上升趋势,而回复性、弹性、内聚性和粘着性呈现下降趋势。紫薯全粉的加入提高了馒头的抗性淀粉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77~11.47 g/100 g。10%~30%(m/m)添加量馒头的色泽、感官品质具有较高的可接受度。该研究结果为紫薯全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不同种类及配比黄甘薯-小麦复配粉理化特性及其制品食用品质。结果表明,黄甘薯全粉的粗纤维、可溶性糖、β-胡萝卜素及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20、14.62 g/100 g、2.29 mg/100 g 及97.81 mg/100 g。高筋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3.40 g/100 g,而低筋粉的淀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8.95、24.82 g/100 g。随着黄甘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黄甘薯-小麦复配粉的持油性、持水性均呈上升趋势,To、Tp、Te、ΔH 也有小幅上升,且表现出双峰糊化特性,二者虽同时进行加热,但其糊化完成时间不同。此外,所制成的馒头和面包的硬度、黏性升高,而回复性、弹性则逐步减小。饼干的咀嚼性、硬度和内聚性则呈下降趋势,但回复性和弹性有所升高。综合来看,黄甘薯全粉的加入对小麦粉制品的色泽及气味具有积极影响,但对外观形状及组织结构具有不利影响,其中馒头、面包及饼干分别在黄甘薯全粉添加量为20%、30%、30%时感官品质及食用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市售低筋粉分别与5种粳米粉组成混合粉体系,对其粉质和拉伸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品种粳米粉的组成成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粳米粉添加量的增加,吸水率以及拉伸比值整体呈上升变化趋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以及面团抗拉伸阻力整体略呈下降变化趋势;延伸性呈显著性下降;弱化度整体先升高后降低。当粳米粉添加量不同时,除蛋白质和灰分外的其它组分均与粳米-低筋小麦混合粉面团的各项粉质特性参数指标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糯米粉由于直链淀粉含量很低而被赋予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将糯米粉与小麦粉进行复配,研究不同添加量对复配粉粉质特性、糊化黏度和面团流变学的影响,同时采用质构和感官评价的方法对馒头的品质进行评价,优化得到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随着糯米粉比例的增加,复配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衰减值显著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面团的稳定性降低,粉质指数减小,同时改善了馒头的质地口感。当糯米粉添加量为10%~15%时使馒头的综合品质最佳,且对馒头的质构和感官特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纯小麦粉面团为对照,通过测定9种紫薯粉面团的粉质、糊化、流变学、水分分布状态特性,探讨9种紫薯粉对小麦粉混合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小麦粉面团相比,不同品种紫薯粉面团的吸水率、稳定时间、弱化度、公差指数、糊化温度均有所增加;而面团带宽、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均有所降低;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深层结合水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损耗角正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紫薯粉的添加使得面团稳定性、保水性增加。不同紫薯粉平均粒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将紫薯粉平均粒径与其面团的粉质及糊化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紫薯粉平均粒径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将紫薯粉面团分为三类,第I类包括鄂紫薯12号等7种紫薯粉面团;第Ⅱ类、第Ⅲ类分别为徐紫薯8号、绵紫薯9号。本研究为小麦粉面团专用紫薯粉品种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对低筋粉馒头的品质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木聚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对低筋粉馒头品质的影响 ,就各种酶制剂对低筋粉馒头的体积、白度、柔软度和组织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 :木聚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对低筋粉馒头的结构都有改善作用 ,葡萄糖氧化酶对低筋粉馒头的白度有较显著的影响 ,以木聚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复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紫马铃薯和黑麦粉为原料,根据不同比例将紫薯粉与黑麦粉混合,对其溶剂保持率(SRC)、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和吹泡特性等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紫薯全粉对黑麦酥性饼干的质构、色差和风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粉中纤维素含量是黑麦粉的4.07倍,但蛋白质含量较低;紫薯粉的加入使得混合粉的SRC值上升,而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糊化黏度降低;紫薯粉比例提高引起混合粉弱化度的降低,改善产品的贮藏特性,但其混合面团的P值、L值和W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紫薯粉的加入,紫薯-黑麦酥性饼干的硬度和咀嚼性下降,色泽呈现紫色并具有明显的紫薯风味。当紫薯粉含量在30%时,制作的酥性饼干的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低筋小麦粉品质改良的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低筋小麦粉为原料,采用优良面粉配粉及添加活性面筋粉探索其品质改良途径,同时模拟工业生产热处理条件得到面粉进行品质改良实验。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马铃薯主食化研究,将马铃薯全粉和籼米粉混合并通过螺杆挤压技术制备米粉。研究添加马铃薯全粉对籼米粉糊化、流变、凝胶质构、微观结构以及对米粉蒸煮、质构和色差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籼米粉相比,马铃薯全粉增加,混合粉糊化后的糊化特征参数、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凝胶强度均降低,凝胶流动性更好,呈现较少、均匀程度相同的孔状结构,且连接较紧密。米粉的蒸煮时间、透射比亦降低,而吐浆值和断条率升高。米粉质构特征值呈降低趋势,与凝胶质构变化一致。添加20%马铃薯全粉能使米粉亮度值L显著减小,红值a显著增大;30%马铃薯全粉能使黄值b显著增大。综合各项指标,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在30%以内,米粉仍具有可接受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11.
乌洋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贵州特色乌洋芋和普通马铃薯进行主要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和评价,为乌洋芋的产业化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干物质、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矿物质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花青素采用改进的Fuleki方法测定;结果:乌洋芋中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马铃薯(P〈0.05和0.01),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乌洋芋不仅富含Se、Fe、Ca、P等矿物质,而且还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因此,乌洋芋具有比普通马铃薯更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马铃薯抗性淀粉对韧性饼干消化性能及品质的影响规律, 为评价和提高马铃薯抗性淀粉韧性饼干的品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将马铃薯抗性淀粉作为膳食纤维成分, 按照不同比例替代面粉, 制作成韧性饼干, 对韧性饼干的延展性、色泽、感官、质构特性、表观结构等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及消化性能进行测定, 研究马铃薯抗性淀粉对韧性饼干品质及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增加, 韧性饼干的延展性总体呈增长趋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逐渐减少,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在马铃薯抗性淀粉添加为20%时饼干色泽均匀,硬度、脆性和咀嚼性均较好, 感官评分最高, 为82.6分。SEM观察发现随着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添加饼干结构显示暴露在油脂外的淀粉颗粒逐渐增加。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加入降低系统中淀粉的水解速率, 进而调节饼干的体外消化率, 降低血糖指数, 添加30%马铃薯抗性淀粉时, 血糖指数为62.06, 已达到中等血糖指数。结论 适量的马铃薯抗性淀粉添加到韧性饼干中可以改善饼干品质, 随着马铃薯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加, 饼干血糖指数降低。为抗性淀粉饼干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和面时间、醒发温度和醒发时间对马铃薯全粉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15%、和面时间15 min,醒发温度20℃,醒发时间40 min时,制作的马铃薯全粉面条的干物质损失率为8.97%,最大拉伸力17.48 g,剪切硬度170.36 g,感官评分达95分,面条的质构品质和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物料含水量、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对马铃薯全粉水溶性、碘蓝值、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物料含水量的增大,马铃薯全粉的水溶性、碘蓝值逐渐减小,吸水性、吸油性逐渐增大,膨胀性先增大后减小,在35%时最大,糊化温度先减小后增大,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凝胶性逐渐增大,热稳定性在30%时最强;随挤压温度的增大,水溶性、碘蓝值逐渐增大,吸水性、吸油性逐渐减小,膨胀性先增大后减小,在170℃最大,糊化温度、热稳定性逐渐增大,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凝胶性逐渐减小;随螺杆转速的增大,水溶性、碘蓝值逐渐增大,吸水性、吸油性逐渐减小,膨胀性先增大后减小,在360r/min时最大,糊化温度逐渐减小,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凝胶性逐渐增大,热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在280r/min时最弱。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冻融处理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甘薯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比较了冻融次数对甘薯粉的持水性、持油性、色泽、黏度、透光度、胶凝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处理对甘薯粉的持水性、持油性、黏度和冻融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冻融稳定性越好,持水和持油性增加,黏度降低,冻融甘薯粉糊为假塑性流体;甘薯粉的冻融稳定性与凝胶特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冻融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45、0.770;冻融处理次数不同,所制得甘薯粉品质不同,具有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异淀粉酶对红薯淀粉改性,研究不同剂量的酶添加量对红薯粉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酶添加量相应的直链淀粉的含量,并以红薯粉的糊化特性、凝胶性质、质构性质、烹煮性质以及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异淀粉酶对红薯粉品质的影响。结果当酶添加量为160U/g(干基质量)时,直链淀粉含量为32.69%,酶添加量继续增加时,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不大;酶添加量120U/g时,淀粉的糊化性质较好;酶添加量达到160 U/g时,样品的凝胶性质、质构性质以及烹煮性质显著增强(P0.05)。酶添加量200 U/g时,样品的口感最好。结论就整体而言, 160 U/g左右的酶添加浓度,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红薯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18.
谷朊粉和甘薯淀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比例甘薯淀粉和小麦粉的混合粉作为原料粉,研究了制作面条的质构特性和烹煮特性,并讨论了和面时间和谷朊粉添加量对添加甘薯淀粉面条(甘薯淀粉添加量为20%)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甘薯淀粉可以改善面条的品质,甘薯淀粉添加量过大则会对面条品质产生负面影响;适当延长和面时间有利于改善甘薯面条的品质,但和面时间不宜超过12min;适量添加谷朊粉可以改善甘薯面条的品质,当谷朊粉添加量为2.7%~3.7%时所制面条的品质与小麦粉所制面条的品质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市售紫薯粉的品质进行评价。方法以市售紫薯粉为研究对象,对其原始光谱进行S-G 9点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SNV)预处理,建立碘蓝值、花青素以及水分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花青素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和0.946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52 mg/g和0.1918 mg/g;碘蓝值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7和0.967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0256和7.1848;水分含量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7和0.92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589%和0.5965%。结论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市售紫薯粉的花青素、碘蓝值以及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对市售紫薯粉的品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Samples of two potato cultivars (Agria and Merit), cultivated either conventionally or organically, were analysed to evaluate their suitability to transformation into powder. Agria cultivar potatoes from the conventional farm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drying process both for their high-dry matter and good nutritional value. Blanching resulted in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to prevent potato browning. The potato powder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a drum dryer using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temperature, time and product thickness) to minimise thermal damage on the final product. The effects of these different processes were evaluated by analysing some quality indicators, as final moisture, nutrients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amino acids) and colour of the powder,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hydrated puree. The results of such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lower the process temperature, the better the powder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