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莹  杨萍  施瑛 《南方建筑》2008,(9):50-57
自宋代以来,盐业就是广东滨海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盐业生产带动了滨海地区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产生了与传统农业景观截然不同的产业景观和居住地景观,也促进了运销线路沿线的城镇发展。以广东稔平半岛大洲盐场的盐业景观为研究对象,跨学科运用区域环境史、盐业产业史、地理学等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相结合,剖析了广东滨海盐业景观的自然基底特征,并从生产、运销、居住三方面着手,通过“体系—子系统—功能单元—要素”四大层级搭建起了盐业景观体系,归纳总结了广东稔平半岛滨海盐业景观特征和其产生的内在机制与动因。为深入了解广东滨海盐业景观以及推动盐业聚落产业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和平  肖竞  周晓宇 《城市规划》2015,39(7):100-106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角,对西南地区盐业历史城镇遗产资源的精神内核与物质载体进行审视。希望通过对其产业格局、传统生产技艺与生产性地标、产业民俗节会等文化景观要素的梳理,从价值传承的角度厘清盐业历史城镇中的遗产资源对象及其保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10吨低比压铰接车架自卸车吉林工业大学成凯刘述学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李振亮10t低比压铰接车架自卸车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天津长芦汉沽盐场与吉林工业大学联合研制,于1995年12月在汉沽盐场通过国家鉴定。该车主要用于配合收盐机将原盐运出结晶池...  相似文献   

4.
德化县是德化白瓷的发源地,其陶瓷产品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在其地理文化特质与产业发展历程影响 下,德化县城区及其周边地带形成了极具特点的瓷业文化景 观。从地理环境、劳作制度、生产技艺、信仰礼俗等的综合 角度可以看出,德化瓷业文化景观体现了人类有意设计的、 持续有机演进的关联性特征。与景德镇等单一瓷业手工业城 市比较,德化的瓷业文化景观呈现出瓷农礼俗相互影响、古 代现代叠加共生的鲜明特色。其中,德化第二瓷厂及其周边 区域是瓷业景观众多要素的汇集地,是德化瓷业文化景观的 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历史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以文化游憩为导向的历史文化景观研究方法,提出从文化、游憩及其时空布局来进行历史文化景观发展策划与规划的理论方法,着重论述了文化、景观、游憩的三元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在景观中的物化。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论述了其文化游憩定性、定位、文化景观的发掘及其传统文化的景观物化。  相似文献   

6.
一、盐业古镇的保护及其意义 盐业古镇的形成与发展,是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结晶,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富有特色的经济活动的背景下形成的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海岸东迁,明清以后淮盐生产日黜,以盐业为主的古镇日渐衰落,加之对其的破坏、现代文明的冲击、旧城镇的改造等原因,苏北盐业古镇的毁坏严重,对这些盐业古镇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已是刻不容缓。保护开发这些古镇的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自贡市是中国传统工矿业城市,它因盐业而兴、因盐业而立市,城市中至今仍处处可见盐业发展的历史遗存,列入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盐业遗产项目就达37项。自贡井盐的制盐技术十分独特,钻井工艺更是现代油井和天然气井的雏形,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盐业的生产布局构成了自贡城市的肌理脉络,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世界遗产为视野,探讨了自贡盐业的历史地理背景、盐业遗产的保护现状、国内外盐业遗产的类项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贡盐业遗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龚道德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12,28(12):91-94
遗产保护是风景园林行业的重要工作领域。美国在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分析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特点,有助于启发和指导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遗产教育。首先由美国历史景观与文化景观的概念入手,然后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和教育概况,最后总结了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历程及其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9.
俞晓牮  陈纲伦 《城市建筑》2010,(10):127-129
本文解读了美国雄鹰岩及其周边人文景观保护的历程以及经验,同时借鉴美国文化景观的"乡土保护"理念,并且提出文化景观的保护应注重日常生活经历的再现,以期为我国文化景观保护的继承与发展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0.
杨奥  魏雯  谢梓豪 《园林》2024,(4):114-121
翠湖是昆明市沧桑变化的缩影,其形成过程漫长而曲折。采用历史资料推演法和历史地图解译法,按照元代以前、元代、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时间线,通过推演、复原出近千年来翠湖文化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1)昆明—翠湖的城湖关系在历史上呈现出“相邻、相隔、相融”的空间特征,翠湖相应完成了“临城水湾”—“城郊水湾”—“城市内湖”的转变;(2)明代以来城湖空间的相融促使城湖关系演变为“命运共同体”,并使得人与自然在翠湖产生了持续的相互发展状态,这一阶段是翠湖文化景观建设史的重要开端;(3)翠湖及其周边的城市用地可归类为衙署园林,其文化景观自清代起发展迅速,呈现出“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的转变,并融合为文化、公共景观、城市生活空间的复合体。研究结果可为翠湖片区景观的保护更新、昆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规划与城市更新、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自贡盐业历史的发展及盐业会馆的兴起,论述盐业会馆的社会功能及分类,通过对盐业会馆的精品——西秦会馆建筑空间布局、艺术形式的介绍分析,初步探讨了西秦会馆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采纳了一项新的国际文书——"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以帮助实现城市保护驱动下的城市发展控制。解释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以文化景观的创新视角阐述了对于活态城市的理解和诠释,指出其实质是借用文化景观概念和方法管理活态城市的各动态关系和脉络,总结了一系列应用此概念的实践重点,如"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以及战略框架中的研究领域,旨在提高认识,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升中国城市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历史景观及其遗产价值,即现在所指的文化景观,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的核心。国际社会对文化景观的认知,尤其在1992年的世界遗产中,发展出3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虽然"景观"这个词来自古老日耳曼—盎格鲁语系,由于其起源的不同而在亚洲遭遇困难,但文化景观在国际上依然发展迅速。和日耳曼—盎格鲁文化不同的是,亚洲的文化景观随时间演进,反映了完美的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不仅是有形的文化作品,也是联想性无形价值观的文化作用的结果。在这点上,与西方的文化景观不同,亚洲文化景观是"形成身份标识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部分[1]。这些文化景观浸染着价值体系、传统知识体系以及其他抽象体系的有组织的哲学和文化观①。期望能及时地引起对亚洲地区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与创造景观持续性过程密切相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迫切性是如何将文化景观作为有持续生命力的历史,把古迹历史作为人类整体文化发展和成就的杰出代表来进行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0)
安徽盐业成功转型为多元化集团公司,发展很快,成为省级盐业公司的佼佼者,其成功之处在于较好地控制了集团经营风险。其风险管理主要策略有三:一是体制设计,发挥混合所有制组合优势;二是选贤任能,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三是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重庆作为战时工业转移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随着城市存量更新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业遗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应当得到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延续性的空间表征。该文采用文化景观理论视角及其分析方法,以重庆四类后工业景观更新实践为例,解析了后工业景观更新的文化动因与景观表征;结合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总结了重庆后工业景观更新实践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为未来后工业景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别府地区的温泉文化景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这种景观包含物质形式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也承载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体系,展现了别府地区人们与自然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能够阐明这一地区景观独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景观价值。通过对别府传统温泉文化景观历史发展以及景观现状和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结合实例分析别府地区景观独特性的表现形式与维护方式,挖掘别府温泉文化景观形成背后的动因,并总结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9)
本文基于惠东县盐业发展概况,从产业转型、融合的角度,分析传统盐业转型的必要性及相对应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主要转型对策,旨在寻找盐业与旅游业多元化融合和盐田转产的转型对策,一方面,打造惠东县盐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另一方面,提高盐田资源利用率,改善盐民生活,切实加快惠州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走在前列的步伐,并为国内外的盐业转型发展树立"标杆式"典例。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八景"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山水文化景观。文章首先介绍了"八景"的文化缘起,并通过分析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十景"的景观特性、景观文化内涵及其影响价值,了解其背后的"八景"山水文化景观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八景"山水文化景观中,运用了精妙的造景艺术手法,并融合了道禅哲学的精髓,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锋 《中国园林》2007,23(11):18-21
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以文化景观的实践领域——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来梳理文化景观的理论和实践脉络,剖析文化景观议题的意义,分析国际发展动向,从而为建立中国国家景观保护体系提供参考框架,使中国的景观保护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文化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