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倩  张凯  范文奕  彭雷 《建筑学报》2022,(S2):208-214
从当代学习理论视角构建以读者学习活动特征为中心的空间分析框架,对两所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进行对比评估。通过座位扫描、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读者在图书馆中开展的学习活动、空间偏好,挖掘读者对学习空间的真实需求。研究发现在原有阅览室学习空间模式基础上,读者对个人学习空间和协作学习空间有强烈需求,对休闲学习区也表示欢迎。高校图书馆需要从空间布局、家具配置、ICT设施配备等方面优化空间设计,满足当代读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3)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高校改革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断完善和强化自身服务职能,全面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各高校图书馆就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推广工作,积极研究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重要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软硬件设施的优化完善能够提供给读者更优质的服务,提高读者的阅读感受。对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优化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获取知识,提升自我。所以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提供使用者阅览的场所,也要为使用者提供公共活动空间,这样高校图书馆空间形式以多样性存在。在研究高校图书馆公共活动空间时,立足于使用者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联系具体的设计手法,研究如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0)
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部分,要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为高校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架起图书馆资源、服务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就高校建设特色图书馆的方案、内容、服务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亓宣雯 《四川建材》2020,(2):52-53,5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正发生着变革,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高校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及空间形式逐渐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精神空间的寄托,其空间营造以及构造方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开放的空间形式,不仅能满足图书馆复合化功能的需要,对图书馆场所精神的营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图书馆建筑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能够为高校的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本文主要针对读者信息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图书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为高校提供更好服务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科 《建筑与环境》2009,3(2):80-83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上网阅读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图书馆物理环境逐渐背离传统的设计形式。在吸取国外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现实情况,通过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信息共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来拓展大学图书馆功能空间,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108-117
[目的/意义]揭示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13~2017年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期刊论文,采用可视化与共词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作者、关键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提示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五大主题: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推广策略研究,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与全民阅读推广研究,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研究,阅读推广理论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体与客体,并详细阐述每个主题的研究概况。[结果/结论]基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未来发展提出几条建议:制定可持续性的阅读规划来加强用户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建立读者激励制度增强读者阅读意识;构建基于读者兴趣偏好的广泛互动的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国内外涌现出许多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文章以学习共享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习共享空间进行提取,总结具体空间特征,笔者希望对未来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六所高校图书馆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使用者行为和需求的角度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该文使用座位扫描法和"学习节奏框架",观察和分析学习者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行为和需求,结合国外的发展与实践,发现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多样化学习场所明显不足。因此,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回应新型学习者和新型学习方式,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空间设计探究与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
以南京地区15所高校图书馆场所和读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场所精神理论的角度对图书馆空间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本文结合中轴线上的高校图书馆场所化表达当前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图书馆空间发展变化,初步探讨了图书馆室内外空间环境系统性的场所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20,(1)
学习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学习空间,它是师生学习、交流、协作的场所,是知识创造的物质载体。文章以学习共享空间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知识创造与学习共享空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知识创造所需要的四种空间模式评估三所高校图书馆的学习中心建设情况,发现这些学习中心在空间处理上都较为全面地因应了知识创造所需的环境要求。最后分析探讨了学习共享空间最新的发展动向,总结出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增强、空间多样灵活、可持续发展等是今后高校学习共享空间设计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6):106-109
阅读推广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课题,加强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认识,确立其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地位,拓宽阅读推广发展空间,这是图书馆学理论界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对阅读推广产生的社会背景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特点、创新性体现、可持续发展四部分内容的论述,探讨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推广实践的拓展和理论的不断完善,阅读推广将有力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6.
该文浅谈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空间特色。高校图书馆建筑是学校建筑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因而其建筑空间必须是有特色的,是吸引读者驻留的,让读者把读书变成是一种享受。该文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工程实践案例的背景,然后从其建筑空间布局的开放性与功能的多样性等特色进行分析,并用调查的方法对其主要的建筑空间进行客观性评价,优缺点分析,提出一些改善性的意见,以期对未来其他图书馆的设计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往往标志着该地区的文明进步程度。本文选取榆林市星元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研究读者在阅览空间内的阅读行为及读者对阅览室空间环境的感知情况。运用SD法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因子降维分析,为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
创客空间是近几年来新生事物,本文通过对创客空间的概念描述,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从培养信息素质到多种素质的跨越、促进读者知识的交流和转移、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与馆员素质等意义,分析了创客空间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方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华中建筑》2022,(8):88-93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海量的网络资源以其及时性和易得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图书馆正在逐渐失去作为信息提供者的竞争力,信息服务已不再是其唯一主要功能,为读者提供多样、舒适的学习及活动空间更具有意义。该文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征,以学习模式为切入点,对大学图书馆的功能空间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四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探明了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功能空间的构成及比例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以期为今后大学图书馆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回顾南京林业大学新图书馆设计的起点——保留场地现有水杉林作为校园场所的典型生态,既使校园文脉得以传承,又形成非典型校园核心。内部空间的设计基于师生多元阅读体验和交往需求,跃层式剖面设计赋予阅览区域和藏书空间适宜的尺度,鼓励不同楼层读者之间的视线交流,并以简洁的竖向遮阳设计为阅览空间营造适宜的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