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元性,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将景观基因理论引入村落研究,建立景观基因的识别指标与路径,构建系统性、可视化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该文以“满族发源地”赫图阿拉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形态分析以及文献资料收集,对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构建选址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与文化基因图谱,并分析建筑空间的演进与影响因素,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满族传统村落提供了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杨晴  哈静  王开 《华中建筑》2023,(1):13-17
村落是村民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是村民精神的寄托。探究区域民族型村落的景观基因识别对于推进村落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意义重大。该文选取沈北新区9个具有代表性的锡伯族村落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从环境基因、村庄格局基因、传统民居基因和文化基因四个方面对沈北新区锡伯族村落进行识别,为村落后续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地域景观均质化问题,本文以景观基因的研究视角切入,选取泉州沿海地区4个代表性沿海村落景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建立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了沿海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布局、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基因;分析泉州沿海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构成及特点,为传统村落后续的旅游发展、保护规划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与外化表现,是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中介,研究其动态变化并据此探究有效传承策略有利于保护与挖掘其文化价值。以苏南水乡聚落为例,立足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运用特征解构提取法对其进行基因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基因变异特征分析并梳理提出其变异机制,归纳总结苏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变异趋势。最后,从生物学基因变异角度将其概括为传承型变异、替换型变异、融合型变异、缺失型变异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变异类型提出相应的修复传承策略,为现有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认知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园林》2021,(6)
桂北壮族传统聚落景观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秩序和逻辑,是我国西南山地少数民族景观基因内在规律的外在空间表现。基于景观基因相关理论与方法,探寻桂北山地传统壮族村寨的文化特质,并对有遗传特性的景观基因符号进行识别、提取和分类,构建景观基因谱系,进而提出景观基因的转译传承策略。结果表明:(1)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细分为物质景观基因和非物质景观基因,具体可从选址布局、建筑技艺、景观环境、社会习俗和文化艺术5个类别进行归纳,根据其外化特征,构建景观基因谱系;(2)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基因可从基因提纯、基因解构、基因改良和基因重组等方面进行转译传承。从景观基因的视角对桂北壮寨景观内涵特征进行文字和图示化系统性总结,有助于为桂北山地地区传统壮族村寨保护体系的建立以及村寨未来的开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崔杨  戚路辉 《城市建筑》2023,(18):125-128
“文化基因”从“基因”的表达和特征出发,旨在揭示文化演变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机制,为地方发展路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文章以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基因的理论方法识别文化场域内重要的文化信息与文化特征,并归纳总结为主体行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大类文化基因,顺势厘清了滚龙坝村落的文化内涵。同时,探索出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法,为当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2023,39(3):72-77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藏族传统村落所面临的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缺失的现状问题,以九寨沟县藏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文章旨在深入挖掘九寨沟县藏族传统村落地域景观核心特征,在拓展景观基因理论应用领域的同时,为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岛渔村作为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识别海岛渔村景观基因并构建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益于从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东沙村为例,采用ZMET识别其景观基因,引入符号学原理,借助N级编码理论,建立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结果显示:东沙村景观基因信息库主要包括布局基因、建筑基因、环境基因、文化基因4大类包含46个单元。未来对于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库的构建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可视化更新,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多维度挖掘其空间特征有助于促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基于对"城市人"理论的理解,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梳理、实地访谈和踏勘,从特定的"人""时""空""事"4个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提炼出特定"时""空"下影响研究对象的主要文化基因及其内在特性,归纳出"典型人居"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分析了"典型人居"与"典型城市人"的匹配。"城市人"理论为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镇化而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严重滞后的历史阶段,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乡村文化遗产的破坏,因此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概念提供了一种从自然科学的视角来审视传统聚落文化特征的新方法。通过乡村景观基因概念理解,结合乡村景观基因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特性,识别文化景观基因在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景观中的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域划分及景观控制实现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继承历史地域乡村景观基因的方法。区域划分强调的是“区域性”“文化重要性”及“相互关联性”,通过景观基因点-线-网-面-体进行综合评价及考虑。景观控制强调针对乡村景观基因识别的不同层面形态,即传统聚落景观层面、农业生产景观层面、土地利用景观层面及非物质文化景观层面上的把控来控制有机更新过程中的传统乡村景观基因的变化。从乡村景观基因角度出发,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茨沟营村于2012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该村落历史悠久、格局完整、历史遗存丰富,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运用景观基因"胞-链-形"结构分析理论,从村落景观基因形特征、街巷景观基因链特征、景观基因胞特征3个方面对茨沟营村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建构景观基因图谱,提出发展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尹智毅  李景奇 《城市规划》2023,(3):97-104+114
中国的农业与乡村发展源远流长,然而作为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编制还没有相对明确的技术路线可循,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景观基因理论提供了一种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析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新视角。首先,分析了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背景;其次从景观基因提取、图谱构建、GIS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历史文化村镇景观基因的研究现状;最后以黄陂大余湾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对其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和图谱构建,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宋祥  张嫩江 《住宅科技》2020,(10):51-56
乡村景观基因是聚落特有的、可传承的因子,蕴含着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地域信息。对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梳理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前提。文章通过对青海河湟地区乡村景观特征的分析,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对该地区乡村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包含环境特征基因、布局特征基因、建筑特征基因及文化特征基因四方面;结合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构建乡村景观基因编码模型,形成青海河湟地区乡村景观基因信息库,为该地区地域性乡村景观营造提供系统的、数字化的指导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18,(6)
蜀道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主线路,沿线传统聚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文章运用景观基因理论对蜀道沿线(陕南段)的传统聚落进行研究,结合典型实例建立由传统建筑特征、聚落布局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等四类因子构成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结合景观基因识别原则及方法对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依据识别结果,从蜀道文化及自然地理环境两方面分析沿线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传统聚落的后续保护与更新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识别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并掌握其内在肌理,有利于从村落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以万里茶道第一站下梅村为例,引入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对其景观结构和潜在文化特征进行评估与解析。结果表明:1)受地理位置影响,下梅村整体景观形态保存较为完好,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形成“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较高;2)下梅村景观信息元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技艺精湛,但三者传承度较低,原真性现状有待提升;3)下梅村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结构精巧、风格独特,村落自然景观保存程度要劣于人文景观;4)下梅村景观信息廊道为“一字型”商业街、“并列型”滨水观光道及“网络型”巷道,部分道路材质开始出现断裂、拼接与松动等现象,但保存度较为完整;5)下梅村景观信息网络整体性较强,由于大量建筑局部装饰受损度严重,主体结构存在塌毁、残缺等问题,保存度一般,急需有效修缮。未来研究需结合GIS技术、数理分析模型等,增加其可视化分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性利用提供精准化修复方案,防止再遭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识别闽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以闽江流域1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相似度理论,依据其民居景观特征将闽江流域划分为客家合院区、邵将合院区、闽中合院区、闽中围楼区、闽东合院区、闽东围楼区、闽东混合区、闽南合院区、闽北合院区9大景观区系,以期为整合区域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凸显区域景观特色,提升区域旅游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图瓦人属北疆古老游牧民族之一,跨境生活以及小族群的属性使得对他们的研究和调查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基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相关研究,选取我国三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图瓦人草原聚落为研究对象,系统建构了“空间”“地缘”“文化”三大聚落景观基因系统并对其进行多尺度识别、配对、解译,分析目前聚落中的基因异变现象,对异变基因进行修复、改善。旨在梳理完善当前传统民居景观基因谱系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丰富我国的传统聚落基因库,并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基因信息链修复及景观基因区域识别提供可靠辩解的图谱借鉴依据,为保护和发展牧民定居聚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邹炜晗  张定青 《新建筑》2021,(1):121-125
蜀道沿线传统聚落作为蜀道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下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研究的重要线索.统计分析陕南地区蜀道沿线传统聚落基本信息,选取11个典型传统聚落进行研究.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建立包含物质性及非物质性两大类因子的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并基于景观基因形成的影响机制对传统聚落主体性景观基因进一步识别,采用图形提取、元素提取及含义提...  相似文献   

20.
赵骏  李子健  吴雪飞 《城市建筑》2023,(19):178-186+216
民俗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分类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分布,也是整体认知我国乡土景观特征的重要内容。从民俗景观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相关理论,筛选出民俗景观特征识别指标因子,构建适用于省域尺度的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体系。从自然环境基因、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三个方向对湖北省民俗景观进行识别,分别运用景观特征评估和文化区划研究的方法,得到自然环境特征类型与民俗文化景观区划。并基于自然—文化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将自然环境景观与民俗文化景观进行空间制图上的融合,得到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图,为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向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