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 和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并且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结构转型, 未来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空间还将受到更广泛 的影响。乡村发展和村落保护成为了现实矛盾。 本文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实地调研和逻辑回归分 析的数据处理手段,提出一种量化村民对于当 地“传统”空间认知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厘清乡 村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和建筑建造年代等建 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标志性历史要 素对于乡村传统空间塑造的影响。利用地理信息 系统(GIS)绘制乡村居民“传统空间”的认知图 谱。研究对于探索村民认知传统空间的方式、了 解村民认知下的传统空间特征、以及寻求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村民最为关切的传统空间的 思维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村落发 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是传统村落重要的组成要素。在乡村社群自组织建造的村落中,两者往往相互联系、共同丰富了传统村落的内涵。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桃叶坡村为例,将数据挖掘等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其中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 阐释,包括居住建筑与人际距离的关系、公共建筑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等等,使村落社会结构得到"可视化"的显现,也加深了对村落物质空间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空间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集合,它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也是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作用的结果。本文以萝卜寨为例,从村落形成环境、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建筑布局特色三个方面建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分析方法,解读羌族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2017,(1):44-49
传统村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其建造方式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体现,极具地域特色。但是,传统村落的研究多侧重于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和人居环境方面,对其安全防御体系的探讨相对较少。以湖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规划选址、聚落空间布局、民居构造技术三个层次对传统村落的安全防御性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其为社区安全环境设计、新农村规划设计和传统建筑的保护规划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湖南传统人居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集体记忆是一个群体的共同历史,每一个村落都有着自身最为独特的记忆,其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而这些载体同时也是传统村落人文的一种休现方式。本文依托集体记忆相关理论及方法,聚焦于位于湖北省西部利川市一座绝壁孤峰上保存完好的土家族传统村落鱼木村,从建筑物、开放空间、文化场所三大层面对村落环境特征的认知进行分析阐述。研究发现,建筑要素层面中,能够体现鱼木村传统村落环境特征的历史性建筑,是最能让多数人留下深刻记忆印象的;开放空间层面中,村民集体活动空间在村民集体记忆中占据较大比重;习俗文化层面中,祭祀文化深入鱼木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祭祀碑牌等乡村传统建筑单体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很高。通过归纳集体记忆特征形成的物质空间影响要素和人为使用影响要素两个方面,深刻理解了村落环境特征的形成机制,对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7,(5)
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庙宇的祭祀空间与村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出村落中民间信仰祭祀体系的复杂性,也体现出神庙祭祀空间在村落中的独特性。以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及雷祖古庙为考察对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分析村落中雷祖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以雷祖信仰为核心的村落祭祀空间的构成,以探讨粤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神庙的祭祀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窑洼村的石窑洞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绘、问卷和建筑性能分析等方法,学习前人建造智慧的同时,整理发现石窑洞民居普遍存在的通风、采光、潮湿等问题,综合考虑当地石窑洞建造特点、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村民意愿以及改造成本等因素,提出节能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街巷转角空间在传统村落中形式十分灵活,是形成丰富多变的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节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建筑通常不被设计和管理者所重视。本文选取西递等皖南传统村落街巷转角空间作为切入点,以村民的各种活动为研究线索,对多种类型的街巷转角空间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做出阐释,对保护规划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露  王艺冰 《华中建筑》2022,(7):96-101
传统村落是地域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的结晶。近年来,传统村落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程之一,在此背景下,以旅游为导向进行开发的村落层出不穷。该文从美食驱动下的乡村旅游入手,首先对美食旅游村的成功案例进行类比分析,思考其乡村营造的异同之处,寻求新的突破口,运用于传统村落鲍家屯村的实践。基于鲍屯特色文化资源,以美食为空间线索串联村落建筑遗产、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通过打造“寻味”路径,以“点、线、面”的方式将美食与文化元素一并纳入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布局之中,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强化乡村文化氛围、重塑村民社区意识,为旅游导向下的传统村落活化提供更多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文聚焦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依据其肌理模式进行类型划分,结合实例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选址布局、街巷空间及建筑布局的关系,辨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试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建筑布局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的方法,进而为西安市传统村落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时代村落民居和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节点性空间。传统村落蕴含了丰富的古民居建筑营造理念,在传统村落选址、建筑布局、空间构造及建造技艺等营建智慧与工艺技术方面均有体现,对当今人居环境建设极具启迪与借鉴意义。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衍生出了大量“空心村”,加之传统村落面临经费不足、缺乏良好商业运营等导致了一系列如生态遭到破坏、传统文化侵蚀、建筑风貌破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村落一般建立在周围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很多村落基本是山传统村落延续发展而来的,保留着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成分、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长期以来,村落民居土生土长,其建筑形式,外部空间环旅以及村民的生活方式,民风习俗已成为风景区的一个见耍组成郁分排水系统对村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捷  张昕 《南方建筑》2006,110(6):121-124
在小农经济时代,各阶层人群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崇祀建筑、传统村落中士绅阶层的文庙与宗祠,以及庶民阶层形形色色的村庙组成了崇祀建筑体系,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参与了村落空间形态的塑造。本文以静升村崇祀建筑的缘起为线索,探讨了各类崇祀建筑在村落空间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的物质环境与村民生产生活行为的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村落空间的物质秩序。同时,这种村落空间的组织结构长期影响和维持着村民的生活秩序。作为村落空间的一部分,村落公共空间表现着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具有方向感和认同感的区域。文章以场所理论为基础,以冯家山公共空间设计营建为例,探索保持和延续村落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设计营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城市建设的脚步也不断推进,因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许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是否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或以何种方式继续生存。传统村落可能会面临解体或者是重建,部分重要的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底蕴,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更是村落中全体村民共同的场所,是各村落的重要代表标志。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接下来将就公共空间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华中建筑》2021,39(5)
江西省金溪县作为千年古县,至今仍保存有众多极为丰富且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群,东源村是其中的古村落之一。以东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实地测绘、与村民交流获得东源村的相关资料,从村落的整体空间特征和传统建筑形式及其特征两方面进行解读,阐述东源村这一明清传统村落建筑的历史价值,丰富赣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7)
传统村落保护是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文化价值外显的重要体现。新疆地处"一带一路"重要战略位置,本文旨在扶贫与民族融合社会背景下,从现象学视角进行理论溯源,探求多机制促动"内生变量",利用社区参与,使传统村落村民从被动的观察者身份变成主动的受益者。其生活场域是旅游空间,让其成为村落旅游经济的参与者,而非被动观察者,从内生力层面将村民、游客、旅游经济在共同的场域语境中进行参与式的创造和体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留存方式,体现文化性与特色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当前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传统建筑建造工艺和群居文化的精髓。文章运用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湘西地区158个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分布呈凝聚型、交通边缘化和经济边缘化的特征;从市州层级上看,湘西自治州的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聚,属高密度区域,这些地区地形险要、环境封闭、交通和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该区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留存,是传统村落地理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文旅融合与村落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节点、建筑三个层面识别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空间营造方案,并围绕文化空间的功能结构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提高文化空间输出三个维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出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与游客享受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村落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下,产生了经济落后、空间衰败、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基于此,以徽州传统村落木梨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色价值和空间格局,探讨木梨硔村落在村民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观下的空间传承以及村落空间重构的策略。以此重塑木梨硔村落的活力,延续村落文脉,也希望对徽州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徽文化的传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