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和阐述了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公园保护规划设计的背景、范围、区位现状.以及保护规划原则、保护措施及保护展示结构.着重介绍了其主要节点详细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安  王瑜 《城市建筑》2022,(2):69-72,77
在广州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大量的城中村面临改造,如何在更新过程中保护城中村的建筑遗产已迫在眉睫.广州猎德村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城中村建筑遗产采取迁移集中保护的方式,较好地保留了城中村的建筑遗产与历史记忆,并延续了猎德村的岭南水乡空间格局.本文综合分析猎德村与其他城中村更新实践中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探索具有现...  相似文献   

3.
郑琦 《江苏建筑》2012,(1):20-23
古城墙是一个历史概念,从最初的一圈夯土墙逐步发展到包括城垣、城门、瓮城、月城、马面的完整防御体系。在当今遗产保护的背景与视角下,古城墙既包含了建筑实体这一内涵,也包含了城墙周边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景观轴线、城市框架等外延。  相似文献   

4.
刘佳  卢光大 《山西建筑》2010,36(31):49-50
以区府广场改造规划为例,对宿迂市明清古城墙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了探讨,通过及时调整规划设计,将明清古城墙遗址与区府广场地下人防结合,从而达到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有效保护了历史遗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新疆石河子开荒、生产、建城,逐渐建立起了以自治区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这部分近现代工业遗产建筑的研究目前是缺失的。文章以新疆石河子的西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城市工业布局、工厂区规划、工业建筑的形式,分析石河子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和内在价值,并针对其工业遗产厂区现存问题提出建立城市化保护体系、档案数据化、分等级保护的建议以及提出城市及建筑范围的再生策略,期待为其他同类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燕 《城市建筑》2023,(18):73-78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当代人,更属于子孙万代。“十四五”规划时期,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双重背景之下,肩负延续城市文脉、继往开来大任的规划工作者该如何让历史照进今时,创造古今交融的协奏,以期更好地为文化遗产和城市服务。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古城墙保护为例,结合考古发掘现状,在相关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引领下,秉承维持遗址真实性、完整性的大原则,尝试探讨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遗产,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涉及到诸多类型价值的评价、选择与平衡。本文通过文献归纳和专家问卷的方法,构建了以保护与再利用为目标的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古城墙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并基于该评价模型将历史遗存古城墙划分成4种类型,分析其综合价值特征与保护利用途径,对探索历史遗存古城墙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分析其目前的保护利用措施,并提出其文化空间生产的优化策略:虚拟文旅开发完善遗产活态展示、数字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保护营建、高校产学研助力广富林文化传播、协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以期为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也越发显得重要。尤其在今天,在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下,对其进行的保护与更新这一敏感话题则更加受到重视。如何从观念上的重视到实际有效的保护,它们之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如何在岌岌可危的现状下另寻薄弱城的文脉传承的出路显得任务尤为艰巨。本文以安庆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古城墙保护为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作出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古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如何针对古城遗址进行合理的保护利用成为研究的焦点.文章首先简述建筑类型学的发展历程,再将建筑类型学引入古城遗址保护利用研究,提出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古城遗址保护利用策略,最后以交河故城遗址为研究对象,详述建筑类型学视角下的古城遗址保护利用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位于郑州市西区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为实例,从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多重价值出发,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旧城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护,合理改造促进持续利用和再生。  相似文献   

12.
历史遗产资源是全人类的财富,需 要妥善处理其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中国城镇 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深刻改变了城市原有 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对于城市历史遗产保护 理念的全新探索。本文运用景观语言符号学 的相关理论,以临海古城墙整治为例,从本 体和客体出发,寻找以古城墙为代表的遗产 景观的能指与所指的双重属性,识别其作为 遗产景观的符号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以 真实性和系统性为原则的发展路线,完善 其景观符号语境,以实现遗产保护的可理 解性、可交流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杨钰欣 《安徽建筑》2023,(12):26-27+179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留下了大量的建筑遗产,其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首先对西安丝绸之路建筑遗产进行分类梳理,并进行等级评价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西安丝绸之路建筑遗产特点及保护现状;其次对建筑遗产进行价值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利用策略,为西安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此保留着大量的文化古迹。开发遗址公园已成为一种保护和利用文化古迹的重要方式。文章从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利用的视角,对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现存的问题。文章指出,遗址公园应该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方式,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感受;遗址公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建设,创造丰富的园内空间,进而持续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15.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6.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钱滢 《安徽建筑》2023,(11):16-17+37
历史校园中包含了建筑、景观等多个构成要素,并在人文和时间的作用下逐渐构成了校园的历史层积,反映了校园独特的历史价值。而随着校园活动的发生,校园中也凝聚了师生的集体记忆,体现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提出校园遗产保护的方法,不仅是对校园遗产物质构成的保护,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文章以东吴大学旧址(今苏州大学)为例,探究其校园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为我国近代建立的教会大学及其他历史校园的文化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鲍茜  徐刚 《城市规划》2012,(6):84-90
洛阳玻璃厂遗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的集约发展相适应。继而将"洛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置于大遗址保护的大背景下,并提出两者须相互依存,共同体现最大的综合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遗产应"谨慎多保"。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立一套互成角度的格网体系,使得大遗址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