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对Cu/Mo/Cu板材进行了单道次复合轧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u/Mo/Cu复合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铜板的微观组织影响较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处的细小晶粒分布趋于均匀;当温度高于400℃时,铜晶粒发生再结晶长大,组织粗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逐渐升高;400℃时达到最大值76 MPa;温度继续升高时,结合强度迅速下降。复合机制主要为裂口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退火热处理对镍-不锈钢爆炸复合板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由此讨论相图在爆炸焊接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铜-铝爆炸复合板的退火试验。讨论了不同退火工艺对该双金属界面结合区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指出,为了获得良好的结合区组织和综合的力学性能,该复合板的退火以不高于400℃的温度和不多于0.5小时的保温时间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退火热处理后,镍-钛爆炸+轧制复合板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从而为该双金属退火制度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退火对钛-钢爆炸复合板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指出,为了获得满足验收标准的结合强度,该双金属的退火温度不宜高于650℃、保温时间不宜多于1小时。  相似文献   

6.
讨论镍-不锈钢爆炸+轧制复合板在不同工艺下退火下后的成分,组织和性能,在本试验的条件下,该复合板都有良好的结果,由此可以根据消除应力和再结晶的需要,或者为了获得综合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需要而选用不同的退火工艺,同时指出,镍-不锈钢复合板在高温下退火的表现,为相图理论在爆炸焊接中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拉伸试验和双剪试验,结合金相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研究了退火热处理对5056铝合金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拉态线材相比,经250℃/2 h退火处理后5056铝合金线材组织形貌与冷拉态基本一致,以变形态组织为主,内部发生了回复和少量再结晶;经280℃/2 h退火处理后5056铝合金线材组织基本完成再结晶,此后升高退火温度或延长退火时间均未显著影响线材的晶粒组织形貌。随退火温度的升高,5056铝合金线材的强度先降低后在退火温度为280℃(即再结晶基本完成的温度)时保持稳定,延伸率则是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280℃下延长保温时间,线材的力学性能未随退火制度的变化而显著改变。因此确定280℃/2 h为适宜的退火制度,该制度下5056铝合金线材抗拉强度为288 MPa,屈服强度为140 MPa,剪切强度为177 MPa,延伸率为32.4%。  相似文献   

8.
9.
对?4 600 mmASME SB265 Gr.1/SA266Gr.2钛/钢复合管板进行爆炸焊接试验,并对复合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宏观、微观分析显示,复合板的结合界面为波状结合,界面两侧的金属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界面附近存在短距离的元素互相扩散;界面无分层、夹杂等缺陷。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结合界面处的维氏硬度最高,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复合板的拉伸、冲击、弯曲性能符合ASTM B 898标准的要求,能够满足装备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雷冬  任勇  程晓茹  兰昆  邱俊  黄大军 《钢铁》2017,52(5):66-71
 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热处理前后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成分分析,利用维氏硬度计测量了试样硬度,通过剪切、拉伸试验对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热轧复合板能实现良好复合,碳钢侧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不锈钢侧为奥氏体组织。热处理后试样界面结合性能提高,试样剪切强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相应提高。高温阶段快速冷却+低温阶段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制度适用于316L/Q235不锈钢复合板热处理。  相似文献   

11.
将20 mm厚Cu/Al爆炸复合板材经过6道次冷轧后获得1.5 mm厚的Cu/Al复合薄板。研究了热处理对冷轧后Cu/Al复合薄板的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化合物Al_2Cu,AlCu和Al_4Cu_9的扩散层厚度随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当退火温度从300℃提高到350℃时,拉伸屈服强度从225 MPa降低到77 MPa,伸长率从16%增加到37.5%。当退火温度低于400℃时,复合薄板的拉伸剪切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复合薄板的电导率受退火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在350℃退火4 h后复合板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96.4%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3 mm×3 m×7 m的TA2板和9 mm×3.2 m×7.2 m的Q235钢板作为覆板和基板,使用四种不同成分的炸药制备了大规格TA2/Q235钛/钢爆炸复合板,并对复合板的剪切强度以及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炸药的爆速、猛度和做功能力随乳化炸药含量的增多而增大。经UT检测,使用4#炸药爆炸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结合率接近100%;平均剪切强度最高为278 MPa。爆炸钛/钢复合板都存在一定厚度的界面层,炸药做功能力越强,界面层厚度越薄。该试验所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界面层厚度最薄仅为1.1μm。爆炸钛/钢复合板界面层的形成是Ti和Fe元素互扩散的结果。扩散过程中,在高温的作用下,界面层中容易形成β-Ti、TiFe和TiFe2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爆炸焊接装药方式对钛/钢复合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等厚度装药及分段装药两种不同的装药方式制备了钛/钢复合板,研究了金属复合板在爆炸焊接过程中爆炸压力分布及覆层金属变形规律,并对所制备的Gr1/Gr70爆炸复合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装药工艺所制备的大面积钛/钢复合板界面无分层、夹杂等缺陷,且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ASTM B898—2005标准,能够满足装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钢—钢爆炸复合板进行退火试验,发现其中的飞线(绝热剪切线)组织在一定的工艺下退火后会自行消失,但由其发展成的裂纹不会消失,经过论证指出这种飞线是一种塑性变形线和裂纹源,同时它是在爆炸载荷下金属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塑性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退火对钢—钢爆炸复合板中飞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钢爆炸复合板进行退火试验,发现其中的飞线( 绝热剪切线) 组织在一定的工艺下退火后会自行消失,但由其发展成的裂纹不会消失,经过论证指出:这种飞线是一种塑性变形线和裂纹源,同时它是在爆炸载荷下金属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塑性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退火对钛—钛爆炸复合板中飞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退火对钛钛爆炸复合板中 “飞线” ( 绝热剪切线) 组织和性能影响的试验。指出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退火后这种飞线会自行消失, 而由飞线发展成的裂纹则不会消失。由此论证了这种飞线是一种塑性变形组织和裂纹源, 同时论证了它还是爆炸载荷下金属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塑性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雄  温治  豆瑞锋  周钢  李志强 《工程科学学报》2014,36(12):1650-1655
针对现场生产的430不锈钢冷轧板,通过高温连续退火实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强度、塑性以及各向异性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理的两段式加热连续退火工艺:选取中间温度为600℃,加热II段的加热速率为2.3℃·s-1,最高加热温度为84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呈明显的两阶段降低趋势,延伸率呈"S"型趋势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基本保持不变(1.25左右),而轧制平面各向异性指数有一定的降低.针对430不锈钢冷轧板分别建立了屈服强度与退火软化率和延伸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C-Si-Mn系TRIP钢通过完全淬火和两相区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得到一种以退火马氏体为基体的TRIP钢(简称TAM钢),并对比分析了TAM钢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M钢经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特征为精细规整的板条退火马氏体基体、片状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这种组织降低了基体的硬度以及基体和第二相之间的强度比,减少了基体的位错密度.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退火马氏体基体的板条形态逐渐消失,新生马氏体/贝氏体的团状混合组织逐渐增多.当退火温度为780℃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130 MPa,延伸率可达20%,强塑积为22600 MPa·%.当退火温度较低时,残余奥氏体主要以片状存在于退火马氏体板条间,有利于TRIP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研究了铁素体不锈钢-钢(0Crl3Al/16MnR)、奥氏体不锈钢-钢(1Crl8Ni9Ti/Q235A和0Crl8Ni10Ti/16MnR)和双相不锈钢-钢(00Cr22Ni5Mo3N/Q345C)三种爆炸复合板结合区的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结合界面呈波状结合,热处理后结合区基板脱碳与复板渗碳,而且在结合区复板一侧存在一条约30μm宽的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粒带。另外还对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结合区的硬度远高于基体的硬度。  相似文献   

20.
不锈钢-钢爆炸复合板结合区组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素体不锈钢0Cr13Al—钢 16MnR、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钢Q23SA和双相不锈钢00Cr22NiSMo3N—钢Q345C3种爆炸复合钢板结合界面呈波状结合,热处理后结合区基板脱碳、复板渗碳。而且在结合区复板侧有一个约30μm宽的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粒带,结合区的硬度高于基体的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