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取生活方式、文化遗产内涵、可持续理念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剖析因人们价值观改变而产生的具体转变和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所带来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生活活动形式三方面的变化,文化遗产内涵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保护内容和原真性理解的变化,可持续理念的转变体现在与遗产关系的融合上。分析结合国内一些历史村落的调查数据,并借鉴国外主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思考这些转变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方法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地保护与传承,需要居民自觉地进行参与。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沙湾镇提高居民文化自觉意识的手段进行系统总结,指出建立自上而下的保护机制、对传承人及传承队伍进行支持、利用社会传播体系等途径提高居民与非遗的接触度、增强社会组织的推动力及借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是提高传统村落居民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传统村落的基础普查、公布名录工作的推行,承载传统农耕文明、地方珍贵民俗特征的村落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剖析辽宁省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必要性为基础,从法制体系缺失、城镇化推进迅速、民众保护意识淡薄、活态遗产保护法制薄弱等方面,重点分析村落保护困境,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保护策略与途径,从健全法制体系、深入挖掘文化、完善名城体系、编制专项规划、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具体落实,进而推动实现保护传统村落遗产、延续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村落代表的是《德里宣言(2017)》中提及的"小型的、日常和实用的遗产",它所肩负的使命不同于历史文化名村这类"不朽和杰出的遗产"。然而,囿于现实工作条件,对村落中物质性遗产的过度关注以及解构化工作思维,导致保护成效与保护初衷渐行渐远。该文以党家村现象为例,重新审视了传统村落中四项遗产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后,强调:以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保育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工作重心不应放在作为文化解译与表征的物质空间和仅为文化片断的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上。传统村落作为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互动共生。传统村落的保护应以这个有机整体的健康延续,即活态传承为根本目标。最后,以日本合掌村为例,提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育,人与空间、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等应为下一阶段传统村落保护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有乡村文化"活化石"之称。面对传统村落的逐渐衰落乃至消失,近年来,传统村落遗产数字化保护受到政府、学界和业界的重视。但目前数字化保护手段多以博物馆、网站等陈列、展示为主,难以满足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需要。本文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从功能分布、数据结构、模块构建、技术支持及实施主体等方面,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和路径,同时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平台构建与功能拓展提供新的视角,为传统村落遗产管理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建成遗产的认知,厘清乡土建筑、乡土建成环境和乡土建成遗产的差别,阐明传统村落和一般村落本无清楚的界限,乡土建成环境的历史纪念性和日常性也在互渗转化。传统从古典到现代的活态演进和遗产的价值多元,决定了乡土遗产保护的范畴不断扩展,评价的标准越来越精细化,而非简单的存废取舍。以乡村遗产的价值阐述与转译为基础,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应有的观念,以及乡村建设中乡土性的阐释与表现,让价值(广义)存续和增益。为此文章提出基于历史环境的总体设计、基于时代变化的模式语言、基于整体架构的拼贴思维、基于乡村主体的共同缔造等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八战略"及"两山"理念等重要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生态理念与价值观,是不论城市发展还是乡村振兴,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仍需传承的重要理念.建筑遗产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与名片效应,遗产的活态保护需要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乡村的绿色建设需要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文章通过探索建筑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乡村绿色提升机制,以促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乡土建筑保护,经历了从认知到保护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建筑单体扩展到村落建筑群,从注重物质形态延伸到建筑环境、乡土文化等非物质存在,这其中既包括了物理空间范围的横向扩大,又涵盖了社会空间维度的纵向延伸。这些变化反应了文化遗产保护界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保护思想在实践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系列基于不同价值认识的保护思想,并仍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姚鹏珍  李玉杰 《福建建材》2024,(3):39-41+50
通过对当下传统村落保护危与机的梳理,借鉴数字化技术优势,结合永州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资料与实践现状,从遗产、文化、产业、体系4个方面出发,探索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村落保护新模式,为传统资源的活态传承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工作向科学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活态遗产,也是各个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文选取了中国宏村和意大利五渔村为例,从传统民居保护、文化景观维护、旅游发展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之间在传统村落保护实践上的异同,旨在解决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属于有机生命体,融合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显得更加重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矛盾,传统村落正处于历史传承断链的危机时刻.文章通过对福州鼓岭传统村落宜夏村的更新解读,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设的计导则:公共空间活态化、建筑活态化利用、文化活动利用,从而实现在村落发展的同时保护村落的既有体系,实现基于历史文脉保护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和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当前传统村落凝冻式、碎片化、文脉断裂的保护现状,亟待探索基于“整体性”的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路径。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作为中华优秀的村落营建经验“一举而百善”,是物质空间关联形成的整体景观、生活方式与情感凝结的文化网络,蕴含了自然山水环境下的人地共生理念。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保护利用应按照在地原真保护、民本活态利用、区域统筹协调的原则,围绕阐明核心价值与要素、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协同多维传承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撑措施的内容,据此,本文提出集中连片区划定集群保护、历史格局修复、新旧协同格局传承、土地利用管控、动力培育与活力提升的路径。这对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弘扬文化现代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活态保护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传统村落的标杆作用,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奇口村为例,通过分析村落的资源优势,总结当前村落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从产业经济、风貌格局、设施配置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活态保护传统村落的具体对策,为类似村落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程瑶 《建筑与文化》2021,(5):159-161
传统村落是华夏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村落因其历史文化、村落风貌和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成为国内旅游的关注重点.但不少区域的古村落认知理念和保护实践仍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如何在旅游发展环境下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是目前亟须探究的问题.文章以松阳县杨家堂村为例,分析其村落的主要特点与资源优势,总结出保护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及建议,以期杨家堂村在旅游发展环境下能够健康活态地保护与合理有效地开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1)
牌楼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亦是明末清初科学巨匠宋应星的故里,其拥有深厚的耕读文化底蕴,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牌楼村的旅游开发明显受阻,其中有产业结构单一、旅游建设盲目、文化遗产破坏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失去了村落传统文化应有的表述,即此提出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从历史沿革、选址规划、建筑传统等方面解读牌楼村潜在的文化基因,梳理归纳出宋氏源地、田园理水、耕读物证三大文化特征。基于牌楼村的文化特征及资源优势,提出以牌楼村为重点的大景区村落群的品牌建设、农田景观展示与农耕文化体验的特色产业、耕读重构与民俗再生的遗产利用等三方面传统村落活态利用的策略,强调耕读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重要性,为牌楼村后续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是最后一次全国性调查,力争将所有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根据通知,调查对象应符合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选址格局肌理保存较完整、传统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良好及村落活态保护基础好5项条件。调查内容包括:村落基本数据、村落历史等村落概况;村落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文物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空间呈现,因此,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整治设计方法,既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村庄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要先梳理出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元素,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面,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发展策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村庄保护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文化复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规划等。文章基于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的重点、框架、内容体系,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建筑整治、景观修复等特色方法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4)
"华山畿"传说是兼具传说、吴歌、诗歌、戏曲等多元叙事形态的民间文化资源,是传统村落——镇江华山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华山畿"传说和华山村传统村落文化面临严峻生存危机,亟需采取在可解读性原则下展开的民间传说生产性保护措施,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华山畿"传说的民俗经济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更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4)
"华山畿"传说是兼具传说、吴歌、诗歌、戏曲等多元叙事形态的民间文化资源,是传统村落——镇江华山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华山畿"传说和华山村传统村落文化面临严峻生存危机,亟需采取在可解读性原则下展开的民间传说生产性保护措施,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华山畿"传说的民俗经济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更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